中美交流的“意外”
这是一次出人意料的访问活动。
1972年基辛格访问中国时,美方中竟然有人在宴会上“偷”东西。
要知道基辛格的这次访华,是为中美建交做铺垫的。
可是这“偷”东西的行为,无疑是在挑衅中国,可能会使好不容易关系“破冰”的中美两国,关系再次陷入僵局。
我国领导人会如何处理此次事件呢?究竟是受人指使,还是另有隐情,这个人为什么要在如此关键的场合,做出这等损害国家脸面的事呢?
遭“冷遇”的基辛格
1972年,基辛格一行人来到了上海访问,早已等候在这里的是他的老朋友章文晋等人,面对久别重逢的故友,基辛格的心情也是十分地激动。
他带领着比第一次来华时还要“庞大”的队伍,浩浩荡荡地下了飞机。
令他惊喜的是,等在外面的不只有曾经的故友,还有曾与他说好,会公开欢迎他的叶剑英元帅等人,这让基辛格的心情更加地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出来与朋友相见。
迎接的队伍虽然十分“宏大”,但是欢迎的场面却没有基辛格想象的那样隆重热烈。
这不禁让基辛格的心情有些低落,他一直关心着中国的局势,他推测可能与中国近期突发的非常事件有关。
这也是让基辛格最困扰的地方,他担心这突发事件,将会给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造成一定的影响,害怕中美两国无法顺利“解冻”。
欢迎晚会再次遭“冷遇”
在10月21日的晚上,基辛格一行人来到了专门为他们举办的欢迎晚会,本来觉得自己会不会想多了的基辛格,竟然再次受到了“冷遇”:他们入场的时候,一向以热情好客著称的中方人员,并没有像以往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宾那般,起身热烈鼓掌来表示对他们的欢迎。
这样的行为使基辛格的心情,更加地低落了。
可是令他决定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切都是我方提前安排好的。
要知道,这个小礼堂中一共有500位观众,其中有150位是来自外交部的人员,有100名是中央警卫团的警卫人员,有50名是中办系统人民大会堂的工作人员,还有100多人是有关单位的人员,剩下的就是美国的外宾了。
而除了美国外宾以外,本次宴请我国没有邀请任何一位他国外宾。
宴会上的所有中国人,在基辛格到来的前一天就已经提前演练:面对21号到来的美国外宾,我们不能像迎接以前的外国宾客一般。
他们入场时,所有人都不需要起立鼓掌,只需要在节目中给演出者鼓掌即可,同时在看演出的过程中,不许交头接耳,做出有损国家形象的行为。
经过这么一番排练,欢迎晚会自然缺少了原本的热烈和欢快感,整场环境既庄严又肃穆。
简直不像在接待远道而来的宾客,倒像是一场追悼会。
尽管现场的环境,让基辛格的心情有些低落,但是并没有影响基辛格,对中国的友好态度,尤其是听闻这座富丽堂皇的建筑,竟然用了9个月就完工时,他的眼里充满了惊讶与赞叹。
猝不及防的“偷窃”
与上次访华的轻松相比,此次访华的任务更加艰巨,基辛格此这次的到来不仅是为了单纯的访问,也确定了总统尼克松正式来华的具体时间与日程。
基辛格第二次的访华让中国的相关负责人更加地谨慎,避免了上次的“语录”事件的发生,然而这次中方没有出现问题,而美方却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原来在宴会上,为尼克松打前站的的美国工作人员黑格,对宴会的象牙筷子钟爱有加,甚至不惜在如此庄严的一次宴会中将“它”偷出,悄悄地藏在了自己的行李箱中,打算悄无声息地带回美国。
我方工作人员见此情形也是“哭笑不得”啊,为了不使美方难堪,进而影响中美两国来之不易的“友情”,我方表面不动声色,实际上趁他们离开中国检查箱子之时,悄悄地取回了那双高级象牙筷子。
通过我方人员的巧妙配合,终使我国的“象牙筷子”,在不伤和气的情况下,成功地完璧归赵。
令人折服的大国气度
回国后的那位美国人,满脸兴奋地打开箱子之时,却发现那双高级象牙筷,早已不见踪影了。
想到回国前的行为,他很快猜到:“筷子”是被中国人取回了,而他们之所以没有声张,应该也是为了不影响中美的“友情”。
想通后的黑格,心情十分复杂:既为自己的“偷窃”行为感到羞耻,又为中国的大国气度所折服。
除了这个小插曲以外,基辛格的第二次访华还有一些其他的“小意外”:比如有一次基辛格等人外出时,却发现警卫乘坐的车出现了故障,而阻挡了外宾车辆的出行,警卫部门随即便做出了相关的检讨,保证不会再有类似事情的发生。
虽然基辛格的访华期间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但是这还是非常成功的旅途,它为中美的顺利建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大家对基辛格第二次访华时,发生的这个“偷窃”的意外怎么看呢,欢迎评论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红墙记忆:大事件小细节》——当代中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