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发现迷你霸王龙!
古生物学家在江西发现了新暴龙类,就像是缩小版霸王龙
赣州位于江西南部,是一座背靠南岭的城市,在赣州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恐龙化石,到目前为止已经命名了众多恐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虔州龙(Qianzhousaurus),这是一种吻部狭长的暴龙类恐龙,因此也被戏称为“长脸霸王龙”。虔州龙还作为中国恐龙的代表出现在纪录片《史前星球》当中,古生物学家又命名了一种生活在虔州龙身边的新暴龙类,它就是亚洲暴龙。
图注:《史前星球》中的虔州龙,图片来自网络
亚洲暴龙的化石发现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沙河镇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时间是在2017年9月。化石保存了近乎完整的头骨及下颌骨,此外还有后肢以及部分尾椎骨部分,尽管并未保存全部化石,但是却留下了非常关键的部分。化石后来被浙江自然博物院征集并且研究,编号:ZMNH M30360。
图注:亚洲暴龙的化石及骨骼线图,图片来自论文
图注:亚洲暴龙的化石,图片来自论文
在最近出版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中国古生物学家发表了名为《中国东南赣州上白垩统第一种深吻暴龙类》(Thefirst deep-snouted tyrannosaur from Upper Cretaceous Ganzhou City ofsoutheastern China)的论文,正式描述并命名了亚洲暴龙(Asiatyrannus)。
图注:亚洲暴龙的论文,图片来自网络
亚洲暴龙的属名“Asiatyrannus”来自“Asia”(意为“亚洲”)及“Tyrannus”(意为“暴君蜥蜴”),意思是“来自亚洲的暴君蜥蜴”。模式种名为徐氏亚洲暴龙(Asiatyrannus xui),种名献给中国古生物学家徐星,徐老师在2023年刚刚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图注:中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徐星研究员,图片来自网络
亚洲暴龙的化石来自于一个近成年个体,骨组织学研究表明其年龄为13岁,但是已经过了快速生长的阶段,体型上已经接近于成年个体。成年亚洲暴龙的体长应该在3.5至4米之间,臀高超过1米,体重大约600千克。亚洲暴龙的脑袋较大,长度47.5厘米,其较深的吻部与虔州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嘴中两排锋利的牙齿是捕猎利器。亚洲暴龙的脖子短而弯曲,身体强壮,身后有一条长尾巴。化石表明亚洲暴龙的后肢长而健壮,保证它能够快速奔跑,尽管没有发现前肢化石,推测其与其他暴龙类一样都长着只有两根指头的小短手。
图注:亚洲暴龙的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亚洲暴龙的骨组织学研究,图片来自论文
图注:亚洲暴龙的头骨化石及线图,图片来自论文
亚洲暴龙的化石来自于南雄组(Nanxiong Formation)地层,时代是马斯特里赫特阶,时间为距今6800万至6600万年前。南雄组中目前发现了众多的恐龙,除了虔州龙之外,还有属于蜥脚类的江西巨龙(Jiangxititan)和赣南龙(Gannansaurus),属于窃蛋龙类的斑嵴龙(Banji)、赣州龙(Ganzhousaurus)、南康龙(Nankangia)、江西龙(Jiangxisaurus)、华南龙(Huanansaurus)、通天龙(Tongtianlong)和冠盗龙(Corythoraptor)等。种类数量众多的窃蛋龙类无疑成为亚洲暴龙的主要食物。
图注:江西巨龙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斑嵴龙复原图,作者赵闯
图注:冠盗龙复原图,作者赵闯
图注:通天龙复原图,作者赵闯
图注:《史前星球》中虔州龙捕杀冠盗龙 ,图片来自网络
亚洲暴龙是南雄组描述的第二种暴龙类,与体型比自己大许多的虔州龙生活在一起,这也是一种有趣的现象。由于体型的不同,亚洲暴龙与虔州龙具有不同的捕食策略,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表明暴龙类在亚洲的多样性。
亚洲的暴龙类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以及蒙古,中国东南部之前也仅有长鼻子的虔州龙被描述,此外就是许多零散的化石。亚洲暴龙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系统分析表明亚洲暴龙属于暴龙科暴龙亚科,或许与白熊龙(Nanuqsaurus)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
图注:虔州龙复原图,作者赵闯
图注:亚洲暴龙的系统发育学分析,图片来自论文
文字编辑:江氏小盗龙
图片来自论文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