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6月
蒋介石公然撕毁停战协定
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全面内战爆发
事实上,内战早在1945年8月份就开始了
日本的投降之快有些出乎蒋介石的预料
此前由于国民党消极抗战
国民党的主力大部分都退守西南和西北区域
日本投降后
蒋介石为了尽快抢夺胜利果实
一面命令八路军原地驻防待命
一面命令远在大后方的国民党军队积极推进
推进的目标就是被解放区包围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线
那一刻,内战已经开启
1946年6月
在美国的支持下
经过十个月的努力
国民党顺利的占领了东北、华北、中原以及华东广大地区的主要城市和沿线铁路
打通了各个方向的运输线路
大大地压缩了解放区的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军力对比
国民党军正规军共约200万人
特种兵、海空军、后方机关和学校等约156万人
非正规军74万人
总兵力430万人
而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为127万人
双方兵力对比为3.4:1
装备上差距更大
国民党不仅接收了100万投降日军的装备
还获得了美国的军事援助
包括100多艘舰艇、900多架飞机
以及大量的枪支、弹药、坦克、火炮、汽车等
同时,美军还为国民党提供海空运输支持
而解放军方面
只有缴自日伪军的步兵装备
以及少量的山炮和迫击炮
没有任何国外军事援助
在军力差距如此大的情况下
我人民解放军积极应对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主动放弃一些城市和地方,创造战机
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集中兵力,分批歼敌
以求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状况
只用了一年时间
我人民解放军就扭转了战场局势
由战略防守转为了战略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单从纸面上分析
肯定有人会说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是因为随着解放军的战略收缩
战线在不断拉长
而国民党部队为了保证机械化部队的运作
必须分兵驻守城市和铁路线
此消彼长之下,解放军就有了进攻的机会
但这种分析更像是无病呻吟
国民党有城市、铁路、机场
以及美军海空运输力量的优势
而解放军在反攻之前连卡车都没几辆
对比之下
国民党部队的调遣便捷度远超解放军
更何况国民党还有持续不断的国际援助
武器比解放军先进,弹药也远比解放军充足
这种情况下,都让解放军具备反攻的条件
除了国民党民心尽失外
找不到第二个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错
人心是解放战争局势扭转的关键
解放战争前
我党已经有了雄厚的人民基础
解放战争开始后
我党更加注重民众的利益
积极的在解放区推动土改
随着土改进行
大量的佃农重新获得了土地
土地就是农民的命
为了保护自己失而复得的土地
解放区的百姓极力拥护解放军
有了百姓支持
解放军在兵源、物资、医护以及后方的兵工厂方面
都有了极大的保障
如果没有以上条件做基础
解放军哪来的底气对国民党发动反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在解放军推行土改的期间
国民党为了笼络人心
也有样学样的搞起了“土改”
但他们的“土改”更像是东施效颦
搞来搞去,最终坑害的还是底层农民
原因很简单
阶级利益不同
国民党代表的就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土改就是革大地主的命
革大地主的命是打断国民党自己的一条腿
他们能下得去手吗?
正是因为解放军有了民心基础
这才导致之后的解放战争打得那么顺利
最明显的就是淮海战役
用陈毅元帅的说法
“淮海战役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淮海战役期间
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被调动起来
出动民工、担架队、车辆和牲口
向前线运送了大量的弹药和粮食等军需物资
据统计
淮海战役共出动民工543万人
动用担架20.6万副
车辆88万辆
挑子30.5万副
牲畜76.7万头
一共向前线运送了1460多万吨弹药和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
相比之下的国民党就差远了
高层的贪腐和吃空饷不说
给前线的粮食也严重不足
国军的粮食份额原本就不够
下发的大米不是发霉就是掺杂砂石
实际到手的更少
士兵们都被饿得够呛
有些部队为了让士兵吃饱一点
就在地方上巧取豪夺
甚至就地劫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解放军能获取最终的胜利并非巧合
而是必然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为什么大决战能打得那么快?
从辽沈战役开始
一直到渡江战役结束
时间仅用了9个多月的时间
解放军虽然早在1947年7月就由战略防守转为战略进攻
但在1948年8月之前并没有发动大规模会战
更没有攻击国军占领的主要城市
1948年8月之后,画风突变
先是1948年8月下旬
中央军委指示华东野战军组成攻城兵团进攻山东省会济南
9月12日,济南战役尚未结束,辽沈战役开始
11月6日,辽沈战役刚刚结束四天,淮海战役又打响了
11月29日,淮海战役刚刚开始二十多天,平津战役开始
东北野战军甚至来不及休整,就匆匆南下入关,支援平津战场
1949年4月20日,平津战役刚刚结束两个月,渡江战役又打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渡江战役持续42天
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
江苏、安徽两省全境解放
浙江省大部和江西、湖北、福建等部分地区也相继解放
至此,国民党大势已去
从时间节点上看
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与最初的济南战役都是紧锣密鼓推进的
华东野战军刚刚解放济南,就投入淮海战役的部署中去
而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尚未结束之时,就派出了先遣兵团
支援平津战场的北平至张家口方向
辽沈战役刚刚结束月余
东北野战军主力开始南下,往天津方向推进
三大战役结束后
各个野战军开始改编
西北、中原、华东和东北四个野战军分别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野战军
改编刚刚完成,还没来得及休整
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就开始挺进长江北岸
随即开始了渡江战役
以上战役一环扣一环
期间没有任何耽搁
如果只看纸面上的数据
1948年8月,解放军确实具备了大反攻的条件
从1947年下半年转入战略进攻开始
经过一年的内外线作战,解放军歼灭了大批国民党军
至1948年7月
国民党军的总兵力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减少为365万人
其中正规军198万人,能用于第一线作战的仅174万人
且被分割在以沈阳、北平、西安、武汉、徐州为中心的5个战场上
在战略上陷入被动
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由战争开始时的120余万人发展到280万人,其中野战军149万人
武器装备日益改善,作战经验更加丰富
已具有进行大规模运动战、阵地战,特别是城市攻坚战的能力
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
在战略上可以直接互相支援
尤其是东北野战军
经过1947年夏秋冬三次大规模攻势作战
共歼国民党军38.8万余人
扩大解放区30.7万平方千米
到1948年8月
总兵力已达103万人
其中野战军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
共54个师70万人
另有地方部队33万人
并且控制了东北地区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
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
解放区得到进一步巩固
农业和工业生产尤其是军工生产有了较快发展
人力物力比较充足
对比之下
国军在东北的兵力虽然尚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
算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
但这些人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区域内
由于北宁铁路若干段及营口为人民解放军所控制
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已被切断
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匮乏
整个形势表明
东北战场作战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
人民解放军的军力和经济力均已超过国民党军
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决战条件已经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即便如此
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大决战的几次战役需要如此紧密的进行
三大战役中的任何一场,我军的损失都不小
辽沈战役我军伤亡6.9万人
淮海战役我军伤亡十余万人
平津战役稍好一些
但伤亡人数仍然有3.9万人
虽然因为改编国军俘虏和扩编国军起义部队
导致我军的总兵力不降反升
但依照我军的习惯
在彻底完成思想教育工作前
扩编和改编来的兵力通常都不能第一时间投入战场
可就是这样的条件
我军还是一直与时间赛跑
为什么?
为什么不能缓一缓?
以国军当时的能力和影响力
还用担心他们翻盘吗?
当然,战机稍纵即逝是一个原因
不过,除此以外
更关键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国际形势
二战刚刚结束的时候
我军的实力是很弱的
即便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
对当时的我军也不看好
甚至等我军后来成长起来了
苏联也不想在东亚出现一个强大的中国
在他们的思维里
最好的结果,就是我军与国军划江而治
这绝对不符合我们全体中国人的利益
我党肯定也不会同意
主席曾经说过
“抗日战争快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
拖得越久,变数越大
如果拖到苏联和美国腾出手来深度干预解放战争
那么,我军再想实现全境解放就很难了
很巧
1948年6月至1949年5月,在欧洲发生一件大事
那就是第一次柏林危机,又称为柏林封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二战期间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四国的协议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柏林
柏林属于共占区,东柏林为苏占领,西柏林为美英法占领
1948年2月至6月
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以及卢森堡六国召开伦敦外长会议
提出所谓的“伦敦建议”
内容为法占德区与英美占德区协调经济政策,共同管制对外贸易,并共同制宪
成立西德国家,以西德为中心复兴欧洲
1948年6月18日
美英法三国公布了“关于改革植国货币制度的法令”
6月21日
正式在德国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发行了“B”记德国马克
这一行动成为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的导火线
苏联得知后,于1948年6月19日提出抗议
军事长官索洛科夫斯基发表“告德国民众书”,认为英美法三国欲分解德国
6月22日,苏联占区也实行货币改革,发行新的“D”记号马克
西方于第二天下令将“B”记马克引入柏林西区
6月24日,苏联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
只保留从西德往柏林三条空中走廊通道
随后西方国家对西柏林实行空中运输供应
致使苏联的封锁失去实际意义
国际局势顿时紧张,“柏林危机”爆发
史称第一次柏林危机
这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由于美苏双方都没有下决心走向冲突
这次危机并没有爆发战争
双方心照不宣的走向了谈判桌
经过一年的谈判拉扯
1949年5月,苏联做出主要让步,双方达成妥协
5月12日,苏联解除封锁,“柏林危机”缓和
我党期初肯定不知道这场危机能持续多久
但我党就是准确把握了这难得的时机
因为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他们的重心都在欧洲
欧洲有事,他们都无暇顾及东亚
对比一下时间
我们大规模反攻计划就是从危机开始后确定的
1948年6月份,柏林危机爆发
8月份中央军委就下达了攻打济南的命令
攻打济南的意义有两点
第一,先拿济南城试试水,考验一下我军在攻克国军的重点设防城市时的战斗力如何
第二,解放济南后,国民党在山东的重要兵力部署瓦解,从而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与济南战役同时部署的是辽沈战役
因为东北的局势最好
可以用占尽优势的东北野战军率先打开局面
事实证明,两场战役的结果都很好
济南方向,华东野战军只用8个昼夜就攻克济南,并全歼守城国民党军约10万人,圆满完成解放山东省会济南的战略目标
济南攻克后,菏泽、临沂、烟台等地的国民党军队纷纷弃城逃窜
至此,山东除青岛及少数据点外,全获解放
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并为华东解放军南下发动淮海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东北野战军也在经过52天的艰苦奋战后,最终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
辽沈战役后,东北全境解放
并且我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队
有了这种好的开局
就证明解放军开展全面大决战没有任何问题
接下来就是与时间赛跑,一环扣一环地全面推进解放战争
时间刚刚好
等柏林危机结束的时候,我军已经把该办的事办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期间唯一意外的是英国
在渡江战役期间
英国海军竟然敢跑到长江上耀武扬威
给蒋介石撑场面
但在我军的炮火之下
最终也是丢人现眼的举起了白旗
横向对比国际形势
不得不佩服我党高层的高瞻远瞩
时机、战机都把握的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