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字|尘谷行知

古语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身处当今这个焦躁的世界中,很多人已经深刻地体会到无论你拥有多么数额巨大的金钱或者多么显耀的名誉,你始终都没有办法改变外部力量对自己的制衡作用,该来的总会来,不该来的也会来。

面对生命中所遭遇的种种突发事变,在你还没有看清它们的本质规律前,就已经被打回了茫然无措的窘境,有如霜打的茄子——怂了。

于是,很多人开始反思:一个人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突破命运的束缚?

答案就是像圣人一样活着,站在他们的肩膀上,问道古圣先贤,从他们那里汲取智慧的清泉,引流到自我的生命空间里面,进而慢慢升华生命境界。

有人说,做圣人有什么好的,不能享受世间的荣华富贵,把宇宙人生都看得太通透了,就会感觉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了。

《庄子》里面有一段话,要来驳斥这种认知思想非常的贴切:

  •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对于一辈子都困在井里的蛙,你不可以和它谈论关于大海的事情,就算你把大海描绘得多么神奇、多么宽广,它也只会听得越来越懵懂,无法理解,这是因为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而对于那些只能在夏天存活的虫子来说,不可以和它们谈论关于冰天雪地的景色,这同样是因为它们的眼界受着季节的制约。

所以,对于见识浅陋、心智不完整的人,你和他们之间的谈论就不可以上升到更具抽象的“道”的层面,因为他们的眼界受着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的束缚,导致思维被局限于凡俗琐事上面,超越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万事万物,存在即是合理,从上古时代开始,但凡只要有一位圣人出现,都会在当时的社会意识流中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远到尧舜,近到王阳明,在他们各自的身上都带着某种上天所赋予的使命,他们背负着校正当下社会风气的重任。

这就好像一杯长时间搁置于桌子上的清水,如果你不去搅动它,那么这杯水就会慢慢变得发黑发臭。

同理,在每一种历史环境里面,当意识形态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如果没有人去搅动它,其社会发展的结果将会变得难以想象,等待所有人的,或许将是“自取灭亡”。

这个世界就像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每经过百年便会进行一次重新洗牌,届时一切都会回归到原点,所有人都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一切都将会在另外一个圣人出现的时候发生。

而此时此刻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只要你懂得修行,那么就在你开窍的那一刹那,你就是引领愚昧众生的当代圣人,全人类的命运就掌握在你自己手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记住这么一句真理:“凡你所信,都将成为事实”。

你的信念强度,决定了你当前的生活状态,自信是一个人扭转自身命运的关键力量,可惜少有人能领悟到这一点,更少有人知道该怎么激发自信心(通过慎独方式激发)。

从更加深远的意义上来说,自信才是一个人的立命之根,一个人只要有了自信,则万事可成,甚至你想做圣人都可以在自信的催化下实现。

王阳明《传习录》里有一段他和弟子之间的对话,充分说明了自信的重要性:

  • 在虔,与于中、谦之同侍。先生曰:“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因顾于中曰:“尔胸中原是圣人。”于中起不敢当。先生曰:“此是尔自家有的,如何要推?”于中又曰:“不敢。”先生曰:“众人皆有之,况在于中?却何故谦起来?谦亦不得。”于中乃笑受。又论:“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唤他作贼,他还忸怩。”

王阳明告诉他的弟子,每个人胸中都住着一位圣人,只不过因为凡夫的私欲习气过于深重,因而把圣人的潜质给埋没了。如同一盏蒙受灰尘的灯具,只要把上面的灰尘清扫干净,那么这盏灯便会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明,从而照破世间一切黑暗的角落。

在这里,王阳明所谓的“圣人”,其实就是人人本自俱足的“良知”,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从每个人的降生之初就在默默地陪伴着他了。就算是一个盗贼,他的内在同样有一个“良知”正在沉睡中,良知唤醒之时,就是他蜕化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凡夫的良知早已经被埋藏得太久太久了,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苏醒过来的,这就需要通过身心修行,不断地清除掉上面遮盖的污浊气,使得良知慢慢显露出来。普通人的成圣之法,其实就是不断地减少自己的欲望。

王阳明在教导自己的弟子时说:吾辈用力,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松脱洒!何等简易!

圣人的境界并非高不可攀,而是非常具有可实践和操作性,按照王阳明的说法,你只需要每天把现实生活中所萌生出来的欲念搜刮出来,以“格物”的方式消融这些私意杂念,在这样的修行过程中,你将非常明显地感觉得到有一种贯穿宇宙天地万物的东西被示现了出来,这个东西便是“天理”。

有了“天理”作为人生的核心力量,何惧世事无常,何惧福祸相依,因为你的存在本身就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