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7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召开发布会,介绍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改善医疗服务的相关举措。在优化住院服务方面,提出北京市 126 家医疗机构试行全院床位集中统一管理(即「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

今年3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印发《北京市2024年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方案》,首次正式提出,今年将以市属三级医院为重点,启动试点「全院一张床」管理。

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没有强制性地‘排工期’,不是‘一刀切’,而是鼓励有条件的医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去尝试。北京市‘全院一张床’试点工作是边摸索、边观察的过程,我们会根据各医院试点情况考虑下一步的具体方案。」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自2014年运营之初便实行全院床位统一管理,是北京地区最早探索该模式的医院之一。「当时有不少反对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行政总助、医疗事务处副处长聂广孟回忆,「当时各科基层和骨干医师来自不同的医疗系统,床位分配给各个科室独立管理的理念根深蒂固,要挑战这种传统并非易事。」

传统上,医生不愿或者无法跨科收治患者,存在科室空床和患者排队等床并存的现象,致使病床不能有效利用,延误部分需要住院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

针对这一矛盾,既往医院大多通过扩建、增加床位规模来缓解,然而外延式扩张对于部分科室床位浪费的问题仍未能解决,医院盲目扩张扩建也会引发更多管理层面的问题。

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在病房的设置上与传统医院完全不同,这种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医院按科室划分床位的做法,实现了全院床位的统一管理和调配,提高了医院的床位利用率,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由「患者跟着医生跑」变成「医生跟着患者跑」。

从2004年签约,到2010年成群推土机在亚洲最大社区天通苑一片100多亩的空地上隆隆开工,老百姓鸣鞭庆贺盼来了社区里的「公立大医院」,到2014年开诊。可以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用10年的践行丰富了「全院一张床」模式及其配套制度的血肉。

科室主任:
病区60张床位,不都属于本科室

2024年6月一个早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创伤骨科主任潘勇卫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他在查房时没有直接前往自己科室所在的楼层,而是先打开电脑,查看自己的患者分布在哪些区域和楼层。这是因为患者的床位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进行动态调配。

潘勇卫介绍说,7B是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的本位区,共有60张床位。但实际上,在这60张病床上,可能并非住的都是本科患者。如果骨科患者将这个病区住满,其他科室有空闲床位,骨科患者就会被安排到其他科室的本位区。同样,如果其他科室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而骨科病房有空闲床位,这些患者也会被安排到骨科本位区。

当然,每个病区病房都要遵守医院统一的收治原则,即按照轻重缓急安排不同的患者。以骨科为例,位列第一优先级的是从ICU转出来的骨科患者,第二则是急诊患者,因为这两类患者既不能回家等床位,也需要骨科医生更近距离的关注。

潘勇卫特别提到,对于住在其他病区、病情相对复杂的患者,一旦本位区空出来床位,医生会立即联系家属,争取将患者转到「自己的地盘」。为了方便照顾,医院会安排患者尽量在本位区就近病区住院

「医院‘全院一张床’最初借鉴于我国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管理模式。」据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李国新向健康界介绍,在现代化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中,全院床位统一管理是管理特色之一,这个模式通过设置病房管理委员会,制定各科床位配置及调配原则,辅助以信息系统支持,实现床位资源统一、公开、透明、动态调配,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床位管理模式的新型服务模式。

其最核心的目标,就是提升住院服务效率

全院床位统一管理模式中,各科室设置本位区及顺位区,全院床位分为科配床及机动床,科配床用于保证专科基本发展,机动床及科室收不满的科配床均由住院中心统一动态协调使用。

在2014年开诊初期,医院机动床占比约30%,住院签床时优先使用本位区床位,本位区无床时患者就可以收治在顺位区,顺位区无床时再使用机动床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顺位原则在开业初期各专科发展不均时可以顺畅实行,随着医院的发展,各个专科都陆续进入有患者等床的阶段。伴随医院更多学科带头人的引进,机动床数量已经递减至占所有普通床位的3%

据了解,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一期规划床位1000床,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两年时间里,医院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结合各专科医师人力、护理人力的陆续到位,陆续开放各病区床位。

在床位陆续开放的过程中,「全院一张床」很好地避免了各专科闲忙不均导致床位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发生,尽可能保证医院在有限人力、有限床位下床位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全院一张床」遵循「专科相近,区域相邻」的原则,床位调配尽量选择同一楼层、同一系统、抢救能力相当的科室,找到便于诊疗的最优配对。

李国新介绍说,床位属于医院固定资产成本,与住院相关成本按床位进行均分,经营管理部每月会进行医疗收入损益分析,其中成本部分根据每科实际占用床日核算相关成本。并且医疗收入仅与实际诊疗科室相关,即患者实际入住科室。

具体来说,床位为全院共享资源,理论上与共享单车等共享资源一致,但为了医疗照顾的有序、便捷及安全,医院设置每个科室的大本营,即本位区,同时为了保证专科发展,更科学地考量医师人力、专科发展等因素,为每个专科设置一定的配床数。

但设置配床数并不代表这些床就归属某个科室,仅仅是在该科室有患者等床时优先使用。当该科室无法充分使用配床数内床位时,住院中心将启动跨专科收治,保证全院床位不会无故空床。

因此,收治专科在门诊开立住院通知单后,住院中心会按患者预住院时间、科内统一协调情况,为预住院患者安排合适的床位,门诊开单科室即为收入院科室,与患者实际入住哪个护理站无关。

智能化签床

减少寻租空间

背靠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智慧医院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为包括「全院一张床」在内的创新管理举措打造了很好的信息化基础。

据李国新介绍,清华大学为医院提供了自主开发的信息系统。这一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根据医院的临床需求进行定制化功能开发和升级。在「全院一张床」的实施过程中,系统将住院签床所需的信息整合到一个界面上,实现了人床匹配的集中管理

医院还与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合作,构建指标体系,将患者的诊断信息、病组权重、手术名称和级别等信息纳入指标体系,并赋予不同的权重。信息系统根据这些指标和权重,实现智能分配和推荐,为住院中心的工作人员提供预住院患者清单的推荐。

聂广孟对健康界介绍说,医疗事务处作为全院床位统一管理的执行部门,对全院床位统一管理具体实施流程进行优化明确,设置专业签床人员与全院各科室住院总医师对接。为了避免无故空床,医事处每天会统筹协调预住院患者收治及床位灵活动态使用,这让全院普通床位使用率一直维持在100%以上。

事实上,伴随知名度和诊疗水平的提升,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当前的床位数量已无法满足全院各科住院患者收治,床位资源急需扩增。李国新对健康界表示,正在加紧修建的二期工程将根据各科发展情况、医院发展目标重新进行全院各科室本位区、顺位区、配床数等相关规划,届时床位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更匹配三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愿景和目标。

医疗事务处也一直在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床位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聂广孟说,他们采取了三种主要举措:

首先是联合信息管理部,不断优化完善住出院管理系统,实现住出院管理系统与住院医嘱系统的信息联动;

其次是开发住院签床系统,将签床所有考量的床位信息、患者信息均在一个系统界面归集呈现,方便住院中心签床工作便捷开展;

其三是设置不同角色,实现制度管理部门、现场执行部门、临床医师、护理人员都能通过住出院系统进行全院床位的查询与监督。

智能分配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人床匹配的效率和准确性,还避免了过去科主任容易受人情社会影响的困扰,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患者入院顺序的干扰。「住院中心当然也会和住院总以及相关科室沟通患者的收入院顺序,但总归是系统在帮助人去做科学的决策。」李国新对健康界说。

健康界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若违规转载,必追究法律责任!

作 者 | 李子君
监制 | 郑宇钧

丰厚稿酬征文

欢迎医务人员投稿

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