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美名,他们天生会做生意,凭着一股子敢想敢干、艰苦创业、永不言败的韧性,使温州成为一代“商都”。而温州,也已成为一种商业文化、一种城市精神的象征。那么,是什么造就了温州人?又是什么使温州人挺立在了中国商品经济大潮的船头浪尖,成为了一种强韧、坚忍的商业精神之代表呢?温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风水布局在这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历史上的温州城的整体布局是由东晋风水大师郭璞所设计的。据明朝嘉靖年间的《温州府志》记载,{温州在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决定修建郡城,而此时郭璞正好客居温州,于是,便请他来“为卜郡城”。温州郡的城建,按中国人喜好坐北朝南的传统习惯,应建在瓯江的北岸。但郭璞在经过实地堪察后,对南北两岸的土壤进行了取样比较,发现同等体积的土壤,北岸的土轻,而南岸的土重。于是决定,将温州郡建在瓯江南岸。
当时,郭璞登上南岸的西郭山,“见数峰错立,状如北斗,华盖山锁斗口,谓父老日:若城绕山外,当骤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于山,则寇不人斗,可长保安逸。因城于山,号斗城”。其中华盖、松台、海坛、西郭四山是北斗星的“斗魁”(北斗星成斗的4颗星为魁);而积谷、翠微、仁王三山则是北斗星之“斗构”(北斗星的斗柄三星为构)。另外,左右两边的黄土、灵官二山则是左辅右弼。之后,郭璞在城内选择地点设计开凿了28口水井,象征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以解决城内人民的用水问题。而且,郭璞还考虑到如果发生战争,城池被包围后一旦断了饮水,城中百姓就将民不聊生。于是,便在城内又开了5个水潭,取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意。每个水潭都与护城河相通,最后注入瓯江。
郭璞死后700多年,北宋的方腊聚众起义,其破竹之势威不可挡,但在围困了温州城四十余日后终不能破城,只得狼狈撤军;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屡屡侵犯温州城沿海地带,但都始终未能攻入城内,只得在乡间到处抢劫虏掠。由此可见,郭璞所设计之温州城委实可谓是固若金汤。
可以说,正是这种历经变革而始终挺立不倒的温州城,造就了温州人临危而不惧、迎难而上、吃苦耐劳的品格;也正是郭璞这种对未来的预知和对自然万物的把握,培养了温州人综观全局、体察人微的性格,使温州人得以在危机四伏的商界如鱼得水,成为“中国的犹太人”。
郭璞的设计,构思巧妙,运用北斗七星、二十八宿和五行生克等风水理论,体现了我们自古以来就崇尚和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时还兼顾军事安全,保证了城中百姓安居乐业,使温州城成为人居与生态环境协调统一的堪舆佳作,至今,对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