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班老认为,肝郁气滞、脾虚湿困及冲任亏损是乳腺增生的主要病机,临证应四诊合参,系统而准确地辨证,治疗主张疏肝理气兼以柔肝、健脾化湿兼以除痰、调肝补肾佐以软坚,务必紧贴证型遣方用药,现总结如下。

1 、细审病因务必全面

班老认为,乳腺增生有如下临床特点,单侧或双侧乳房肿块,月经将来潮时肿痛加重,经行之后减轻,平时轻痛或不痛,多发于20~40岁妇女,相当于中医的“乳癖”。本病的形成,从临床所见,有七情所伤,肝气郁滞;有脾胃气虚,痰湿互结;有冲任失调,阳虚寒凝等因素。

2 、系统辨证务求准确

乳癖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多样的,要通过四诊、八纲的归纳,全面地加以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对疾病的辨证要基于四诊资料的全面收集,而四诊有其独立的作用,对于患者的寒、热、虚、实症状,如果在疑似之间,必须抓住四诊的关键和侧重方能把握疾病的本质。乳癖病,如症见经行量多少不一,色暗而夹血块,心烦易怒,入寐困难,乳房胀痛剧烈,经行之后痛减,甚或不痛,脉虚弦数,舌苔薄白,舌质有瘀点,此属肝郁气滞,滞久血瘀之变。如经行错后,或前后不定,量多色暗红、夹瘀块,平时带下量多、色白中带黄、质黏稠,气短乏力,四肢困倦,经将行乳房肿痛剧烈,经行之后则减轻,脉虚缓,苔白厚而腻,舌质淡,此属脾胃气虚,运化失常,痰湿互结之患。若经行错后,量少、色淡质稀,腰膝酸软,经将行乳房胀痛,触之加剧,经行之后疼痛大减,甚或不痛,脉象细弱,苔薄白而舌质淡,此属肝肾亏损,阳气不足,冲任失调之变。

3 、立法遣方务求对证

乳腺增生总的病机是瘀痰之患,因而其治法离不开疏解和温化,疏解行气以化瘀,温化痰湿以消块。对本病的治疗,班老主张疏肝理气兼以柔肝,健脾化湿兼以除痰,调肝补肾佐以软坚,但又不可拘泥于一法,务必紧贴证型遣方用药。

疏肝理气兼以柔肝

乳癖为肝郁气滞、滞久血瘀之证,多因平素抑郁,或郁怒过度,以致肝气逆乱之变。肝体阴而用阳,主藏血,郁久则易化火伤阴,耗伤肝阴肝血,正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对于此证一方面治宜疏肝解郁,行气化瘀,以达“疏其气血,令其条达”的目的,使得肝气得舒,瘀血得化;另一方面当兼用柔养之法,使肝阴精得复。班老首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逍遥散,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茯苓、白术、甘草健脾和中;柴胡、甘草疏肝解郁;陈皮、煨干姜暖振胃气。全方是“治用、治体、治阳明”具备的妙剂。如疏肝为主,则加芳香鼓舞之玫瑰花、玉兰花;如柔肝为主,则加黄精、熟地黄、枸杞子等。如患者气郁血瘀明显,则以柴胡疏肝散加当归、丹参、夏枯草、海藻治之。

健脾化湿兼以除痰

脾胃气虚,痰湿互结是乳癖的重要病机之一。痰的形成,有外感六淫之邪,也有内伤七情之变,但不论病因是由于外感还是内伤,均是脏腑功能失常,水谷不能化为气血,反而变为痰湿停滞之结果。脾运化功能失职,则水湿潴留,痰湿日久而胶

结于乳络则为乳癖。痰与湿均属阴邪,对脾胃气虚、运化失常、痰湿互结之患,治宜健脾益气、温化痰湿之法,以苍附导痰丸加炮附片、黄芪、橘核治之。

调肝补肾佐以软坚

对于乳癖肝肾亏损、冲任失调之变,班老认为其为“虚痰”之患,痰为病之标,元气不足乃病之本[1]。肾阳虚弱,命门之火衰微,既不能蒸化水液,又不能暖土以制火,水津不化而壅滞为痰湿;肾阴亏损,虚火上炎,肺失治节宣降,灼烁肺阴,炼液成痰;故乳癖的形成根源在于肾阳的衰微或肾阴的亏损。对于肾阳不足者,治宜温补肝肾,调养冲任之法,以调肝汤加仙茅、菟丝子、淫羊藿、炮附片治之。对于肝肾阴亏虚者,可选用一贯煎加柴胡、玄参、白芍治疗。乳癖表现为包块或结节状,为有形之邪,无论上述何种证型,均可加用软坚消积药。而应用软坚消积药时须分清寒热虚实,咸寒软坚药常用夏枯草、猫爪草、海藻、昆布之类;温化软坚药常选白附子、白芥子、炮附片之类。

总之,乳腺增生其标在乳房的肿痛,而其本则在肝、脾、肾,当标本并治,或从治本而达到治标。临床观察凡是病在初期而属于气滞血瘀,病多易治;反之病程已久而属痰结凝滞者,病多难治。

4 、验案举例

患者,女,22岁,未婚,1993年9月20日初诊。患者13岁月经初潮,既往周期、色量基本正常,经期一般,经期无不适。但自1992年5月以来,月经开始紊乱,经行前期不定,量或多或少,色暗淡而夹血块。经将行少腹、小腹及乳房胀痛,以左侧乳房为剧,经行之后胀痛减轻,甚或不痛。

1993年以来,经行仍然紊乱,每次经将行则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少腹、小腹及乳房胀痛剧烈,以左侧乳房为甚,经行之后则痛减。服中西药(药名不详),效果不满意。脉弦细,舌苔薄白,舌尖有瘀点。8月经某医院检查诊为左侧乳房小叶增生。根据脉症及医院妇科检查资料,按照气滞血瘀引起的乳癖、月经不调、痛经论治,以疏肝解郁、行气化瘀之法治之。处方:北柴胡6g,白芍10g,枳壳10g,香附10g,川芎10g,当归12g,丹参15g,蒺藜10g,益母草15g,合欢花10g,甘草10g,每日1剂,连服6剂。

9月30日二诊:上方服4剂之后,经将行而少腹、小腹及乳房胀痛减轻。月经来潮,色量较上次改善,但仍夹有小血块,脉细,舌苔如初诊,效不更方,仍守上方再服6剂,每日1剂。

10月9日三诊:上方已连续服6剂,精神好,但乳房硬块未小,脉细缓。仍守上方,加夏枯草15g、猫爪草10g、鸡血藤20g、凌霄花10g以加强软坚化瘀之功,每日1剂,连服6剂。

10月26日四诊:22日已有经行,周期已调整,色量正常,乳房及少腹胀痛大减,左侧乳房硬块缩小。仍嘱继续服用本方,每日1剂,连续6剂。嗣后以净山楂20g、炒麦芽30g、赤砂糖40g清水煎服善后。半年后随访,经行周期正常,色量正常,少腹、小腹及乳房不痛,左侧乳房小块基本消失。

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辩证使用。

方中药味具体分析

柴胡

【性味】苦,凉。

【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

白芍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枳壳

【性味】苦辛,凉。

【归经】入肺、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香附

【性味】辛微苦甘,平。

【归经】入肝、三焦经。

【功能主治】理气解郁,止痛调经。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川芎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当归

【性味】甘辛,温。

【归经】入心、肝、脾经。

【功能主治】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

丹参

【性味】苦,微温。

【归经】入心、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治心绞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血崩带下,症瘕,积聚,瘀血腹痛,骨节疼痛,惊悸不眠,恶疮肿毒。

蒺藜

【性味】辛、苦,微温;有小毒。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益母草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归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合欢花

【性味】甘,平。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心、脾等经。"

【功能主治】舒郁,理气,安神,活络。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风火眼疾,视物不清,咽痛,痈肿,跌打损伤疼痛。

甘草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