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两天看见的一个帖子,真是让我气不打一处来,什么时候隐形的歧视也能被当成福利了?

说起“女性专用停车位”,你脑子里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粉粉嫩嫩的装饰,更加宽阔的停车位?很多商场、服务区,确实也是这样设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种简单粗暴的粉红加宽车位,作为女性“特殊优待”的存在,真的合理吗?

“女司机”,这个词语带来的刻板印象,在这一刻达到了巅峰。

这本该是个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中性词,但女司机之所以被污名化,要归咎于部分媒体。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女司机”三个字的出镜率远高于男司机,久而久之,渐渐形成了“女性是马路杀手”和“女性不适宜驾驶”的偏见认知印象。

但事实上,根据现实统计数据显示,发生事故的男司机是女司机的4.6倍,这个比例与媒体呈现出来的恰好相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公布的一份专题报告中,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交通肇事罪案件中,女性驾驶者平均万人发案率为0.25,男性驾驶人平均万人发案率为2.20,是女性驾驶人的8.8倍。

而这些大张旗鼓自以为是对女性善意的优待,其实藏着更隐秘的性别歧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性车位与残疾人车位并列在一起

对于一些驾驶技能不熟练的司机来说,宽阔的停车位的确是更加友好,但,谁说这个驾驶技能不熟练的,就一定是女司机呢?

甚至有些女生,也先入为主地认领下这个弱势的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有些女生一拿到新车,就先贴上一个“女司机”的标志,这让她感觉十分火大。

很多时候,并不是别人看不起你,而是自己就先看不起自己,不信任自己的能力。

驾驶技术可以慢慢练好,但一旦心里先自我否定了,才是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从保护女性的角度出发、对女性友好的停车位是什么样呢?

有博主发出了一张瑞士停车场的女性停车位。

没有铺天盖地的粉红色,也没有刻意加到1.5倍宽,只从外观上看的话,它与旁边任何一个停车位都是一模一样的。

但这些车位旁边的柱子更细,细得藏不了歹徒,一眼看过去几乎没有视觉盲区。

并且四周的灯光也更加明亮,监控设备更多,距离电梯口也更近,给人满满的安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曾经有过女性在停车场被抢劫杀害的案件,相关的部门改造出了这样的“女性车位”,这样的女性专用,让人完全不觉得是被冒犯的。

反而会因为女性的需求被看见、被尊重感到贴心。

只有设身处地去了解女性困境,直面真正的需求,才能创造出真正女性友好的设施,而不是先入为主刻板地预设情景,自我感动。

但遗憾的是,目前大部分的“女性友好”设施,其实或多或少都暗含着一种令人不适的“俯视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地铁里的“女性优先车厢”。

不可否认,设置女性车厢的初衷在于防止女性被性骚扰,过度拥挤的地铁确实会让女性处于尴尬和性骚扰的不安全处境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真正到了落地执行的阶段,却困难重重。

一项乍看上去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制度,却让牵涉其中的男女双方都觉得被很不舒服。

早晚高峰的地铁,能不能挤上去都是个问题,更何况要精准找到这些“女性优先车厢”。

所以很多时候,这些车厢都是形同虚设,“女性优先车厢”里,经常挤满了男性。

男性们觉得,自己被预设成了潜在的罪犯,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羞辱,况且既然要平权,为什么不设立一个“男性优先车厢”?

也有的女生觉得,为了避免“咸猪手”而把自己“关进笼子”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怪异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担忧:“今天他们把你封闭在一个车厢里,你没有说话;接下来他们就会让你的四肢裹进长袍,你还不说话;他们就会让你的脸蒙上面纱,你还不说话;他们就会让你赶紧回家.....当你忍无可忍,想要说话,他们就会用石头把你砸杀。”

还有更多人觉得这样做是治标不治本,听说过把罪犯关笼子里的,没听说过把受害者隔离起来的。

最终这些女性车厢几乎都落得一个不尴不尬的境地。

除了“女性优先车厢”,还有游泳馆推出了“女士专用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泳池的工作人员说,设立女性专用泳道的初衷:“一是泳池人多时,身着清凉的女性不可避免地与男性有身体接触,二是由于体力、技术等方面差异,一些女性在混合泳道常常会跟不上‘趟’,要么挡了路,要么被男性踢踏,相互影响。”

上海某家游泳馆的女性泳道,设置在水深1.2米至1.6米的浅水区。尽管游泳馆方面作出“顾客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泳道”的解释,但这也意味着,在大众的认知里,女性游泳者的水准默认就只适合呆在浅水区。

这与女性专用车位的设置如出一辙。

看似给了女性更多的选择和优待,但其实却让女性的立场更加尴尬了,想要享受到这种特殊的“便利”,就要给自己贴上弱者、技术不行的标签。

在不必要的地方做让步,给与女性所谓的优待,无异于是预设了女性的弱势,和对她们能力的不信任。

女性车厢、女性专属停车位、女性泳道……这些通过性别隔离的粗暴手段给予女性的特殊照顾显得那么傲慢且无效。

大法官金斯伯格曾经说过:“任何看起来像是对女性的特别优待,最终都会反过来限制她们”。

女性需要的只不过是最基本的尊重而已,不要被套上刻板印象、不以性别区分能力。

然而这样的要求,很多时候都成了奢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母亲节的时候,某品牌洗衣液的广告引起了轩然大波。

电梯广告中,洗衣液的海报上面赫然写着“妈妈,您先用”五个大字,左上方标注着“让妈妈洗衣更轻松、更省力、更省心”,背景画面中,则是几幅独自做家务的女性剪影。

这些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看得大家频频皱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底是谁把女性、妈妈们困在家务里?这些广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母亲节,不是母亲的劳动节”“都什么年代了还用妈妈先用洗衣液这样的广告语”“指代太明确了,为什么要默认妈妈洗衣服”......

虽然这个品牌解释说他们的初衷是为了感谢母亲,“这份爱意在我们的创作中未能准确表达”,但大家却不买账,直接反驳说“你们下意识就觉得这是妈妈的事情。”

把家务活和女性、特别是妈妈画上等号,就是刻板中的刻板。

另外一个内衣广告,也让人感到非常恶心。

一个女性内衣品牌,邀请的代言人竟然是一个男脱口秀演员,这件事本身就够匪夷所思了。

更离谱的是,它在广告中标榜自家的内衣是“一个让女性轻松躺赢职场的装备”,其中恶臭的暗示意味不言而喻。

听得米粒妈满头问号,这策划人脑子是有什么大病吗?

它是懂得怎么让人厌恶的。

最恶心人的是,这些品牌一边冒犯着女性,一边还要赚女性的钱,大收粉红税。

“粉红税”指的是功能相同或相似的产品,面向女性消费群体仅在颜色、外观上制作得更加可爱讨喜,定价就会比面向男性的产品高出不少。

还是我们提到的这个洗衣液品牌,明明是同样净含量和包装的洗衣液,粉色女士版本比蓝色男士版本贵了10块,但在具体成份上,除了香精味道不同外,其他关键成分毫无差异。

还有某品牌的洗面奶,在成分、功效、含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女款却比男款的价格高出67元。

当有女生发现了这些价格陷阱之后,商家更加狡猾而隐秘地隐藏起了对女性的歧视。

你有没有遇到过,买差不多一件衣服,价格一样,男装用的布料却比女装多?这也是粉红税。

在产品价格相同的情况下,男女款商品的质量和成分含量却不同。同样一款羽绒服,男款的充绒量达151g,而女款仅有127g。

牛仔裤口袋的设计也暗藏玄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个针对男女牛仔裤口袋的调查中,数据中显示只有40%的女裤前袋可以放下一个苹果14手机。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你甚至无法将指关节以外的手塞进牛仔裤的口袋中。而所有这些不便,对于受测试的所有男裤口袋来说,都不存在。

女性看似被捧在高台上细心呵护,但细看之下却是被关在了伪装成高台的牢笼之下。

我们真的需要这些虚假的优待吗?

当然不。

女性需要的从来都不是凌驾于所有的特权,更不是那些高位者自以为是的审视的目光和带着施舍的所谓“善意”,而是最基本的尊重和平等探索世界的权利。

再多说一句,如果要问我什么是女性友好的设施?

我觉得商场里与其弄些粉粉嫩嫩的停车位,倒不如多加几个女厕所。

姐妹们觉得呢?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学习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