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看着不短,竟然有语病,龙年寻龙村,“七子沟”和“谷恋铺”两个村名中都没有一个“龙”字,寻龙何在?
其实有龙,龙是隐于其中的。“七子沟”和“谷恋铺”原来是分开的两个村,在2020年,“谷恋铺”和“黄崖沟”两个村与“七子沟”村合并,对外行政村名为“七子沟”村。
在原“谷恋铺”行政村下有一个赫赫有名的自然村名叫“龙曲水”,现在自然也就成了七子沟的下辖村庄,这不就有“龙”了吗。除此之外,七子沟境内还有“五龙洞”“黄龙洞”“苍龙洞”等自然人文景观,也皆与龙有关。
就“七子沟”村名本身来讲,也是与龙有关的。你要不信,就且等一等,我先卖个关子,后面具体讲给您听。“七子沟”村第一篇,我们先说“谷恋铺”,这个旅人途中的“打尖”地,同样也将成为人类迁徙历史上的一个稍息地。
在平顺县土话里“谷恋”一词是指用物体圈起来的圆形或方形的闭环,类似于晋蒙交界地区常用的“圐圙”(库伦)。比如平顺老百姓家家都有的猪圈是用石头垒砌起来的方形或圆形或不甚规则的闭环,就常说为“猪谷恋”。
谷恋铺村处在一个山坡凹处,东有五龙洞山、蛇皮楼山,南有鸡冠岭山,西有黄龙洞山,北有瞌睡垴山。四面高山围成一个圈,自然形成了平顺人口中的大“谷恋”。
“铺”好理解,类似于“驿站”一般。在旧时候,各地一般设立若干个“驿递铺舍”,为传递公文的差人提供交通工具和吃饭住宿条件。在古《平顺县志》里没有找到关于谷恋“铺”的存在,也就是说,谷恋铺这个“铺”一定不是政府所设立的。
谷恋铺位于平顺县东南的深山里,与河南省界相距很近。从清中晚期开始,河南林县百姓攀上太行山,来寻水寻地,以求安身。来往的人多了,这里或许自然形成了一个吃饭解困的小茶摊饭铺,久而久之,有人就地安家,村便因形因铺而名,谷恋铺就这样诞生了。
吃饱喝足,人们四处发散,找地建房生存,竟慢慢出现了油盘凹、立头(斗)水、小壑(霍)背、东谷恋铺、(西)谷恋铺、锅圪朗街、小葛秧凹、大葛秧凹、榆木凹、小窗脑、龙曲水、荒庄、前寒铺、后寒铺、苗家沟、岭西背、南岸上、七十亩地等人口多多少少不等的十八个自然庄。
这里居民没有平顺土著,全是从河南林县攀山上来的。十八个自然庄,少者一两户,多者一二十户,稀稀拉拉分布在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山间,每遇到大事,大家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以谷恋铺为中心的行政村庄。
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造就了人们吃苦耐劳、战天斗地、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上的老支书李周存带领全村群众凿路、修田、造林,艰苦奋斗,综合治理,多次获得了晋东南地区和山西省级劳动模范的称号。
李周存生于河南林县,长于平顺谷恋铺,抗战支前,解放扛枪,援朝过江,复员回乡,造福一方。他常说:咱这地方山大沟深石头多,不全是坏事,山大宜栽树,沟深能造地,石头多垒岸就不成问题。
因此,他苦中作乐,说到做到,成年累月带领群众治山治水,前后共开发和改造农田370亩,绿化荒山造油松林4200亩,发展花椒、核桃等经济林36000株,直到现在仍是这里老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经济来源,这是个不得不说的沉重话题。谷恋铺全村人口居住分散,山大沟深,经济收入薄弱,交通又非常不便,是个名副其实的深度贫困村。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除了村上领导的努力,乡里、县里也一直在努力。
摆脱偏僻恶劣的自然条件是一条让老百姓脱贫的捷径。上世纪后半叶,至少曾进行有两次大规模的扶贫移民行动。
1958年,政府组织谷恋铺全村移民到潞城的祥井、郭家庄等村,因多种原因,一两年之后,绝大多数村民没有移民落户成功,又陆续回到了谷恋铺继续生活。
1998年,政府再一次组织全村移民至潞城、屯留、长治县、襄垣、长治市郊区等地,这一次政策合理,措施得力,组织得当,移民扶贫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成功。这一次迁到外县的谷恋铺人基本上都分到了土地和建起了住房,有地安了心,有房安了家。
在1998年到2005年之间,谷恋铺全村陆陆续续外迁大几十户,人口达到302人,仅移民到屯留上莲一个村就有30余户,100余口人。谷恋铺有人居住的自然庄也从18个锐减为11个。
进入新世纪,再一次扶贫移民就到了2018年,谷恋铺村所有贫困户都享受极优惠的价格在东寺头乡政府建设的移民小区获得住房一套,并叠加享受了更多的脱贫攻坚政策红利。至此,谷恋铺全村还有人烟的自然庄减少至6、7个,居住人口大多成了个位数,一般都是实在不愿离开故土的老人。
再过若干年,谷恋铺很可能就会仅剩下一个名字,这也将是历史的必然。明朝初年,太行山上的路泽两州人口大量被迁下山,到河南境内安家落户。几百年后,他们的后代又攀上山来,生息繁衍。人类总是在不断地迁徙,南北东西,寻找更合适的生存地。
人们来过,停过,留过,走过。而山和水却一直在这里,静静地,不管你是来或走。从先祖上山来到现在,也不过一两百年。很难说在明朝以前,这里就没有人烟。
传说两千年前,刘秀就来过,在这里居住、睡觉、做饭,因此诞生了前后寒铺、锅圪朗街、瞌睡垴等地名。把传说去掉,荒庄却是实实在在曾有人类活动过、居住过,迁走后留下了若干遗迹,当又有人们来居住时,把这里称作荒庄。
在谷峦铺采访时,意外遇到了迁移到屯留上莲村的李海星师傅回故乡探亲避暑,这也是他迁走25年后第一次回老家长住。老房子还在,石板顶,石头墙,建在石头基础上,25年没人住居然没有大的损坏,稍加整理卫生,便可以正常居住生活。
李海星师傅是老支书、老劳模李周存的大儿子,也曾在谷峦铺村担任领导若干年。1998年的那场大移民,他就是作为党员干部带头完成了这个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一去二十五年,屯留上莲村已是新故乡,只是美丽谷峦铺还常在梦中萦绕。
谷峦铺风景优美,气候适宜,是养老避暑绝佳之地,美中不足就是交通略有欠缺。不过平顺县政府实施村村通公交,每周二、五两天,会有小公交车来村上,相比起以前需要步行十几里山路到羊老岩村坐公交车已是方便很多了。
龙年寻龙村,本应到谷峦铺村的龙曲水自然庄去看一看的,事实上是没有去。一是因为距离有些远,二是路不太好走,尽管风景绝佳,尽管近几年龙曲水的名气远远超过了谷恋铺和七子沟。龙曲水这些年一直是徒步和骑行、越野爱好者挑战自然的天堂。
龙曲水自然庄的山涧里常年流淌着清澈的溪水,极尽蜿蜒,几经曲折,通过通天峡,经梯后、碑滩等村后到虹霓村跌落出著名的网红景点虹霓大瀑布。龙曲水有山,山极险峻;龙曲水,有水,名符其实,且不小,是虹霓河的源头。
说起水,很好奇地问起村里吃水怎办?吃水,不存在问题。谷峦铺村有一古井,山泉水常年不断涌出,谷峦铺下辖的自然庄也多半有山泉水涌出,足够山村人畜饮用,倒是龙曲水的几户老百姓百十年来一直缺水!
纳尼?用一个时兴的网络用语,表达我的不解。
外边人认识谷恋铺村一般是先从龙曲水自然庄开始的,认识龙曲水自然庄一般又是先从它的山水开始的。如今,在谷恋铺村竟然听到了龙曲水自然庄缺水的说法,几乎颠覆了所有人的认识。
谷恋铺,请给个理由吧!
龙曲水的老百姓多住在山腰以上,而龙曲水的水则流在山底下,中间隔着的是悬崖峭壁。老百姓要取水,非常不方便,常年过着看水听水喝不着水的生活。
我们一贯以来宣称“以人为本”,如果我们站位不错,水不能为民所用,便是无水。如同我们的各项政策,不管你说的天花乱坠,只要不是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为出发点,那就是没有。
不管是谷恋铺村的几次移民搬迁,还是说龙曲水缺水,无不是从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能针对老百姓的生活走向富裕、走向幸福制定政策,一定不是坏政策。
“以人为本”,是我在谷恋铺村获得的最深刻的认识。
小编微信:jdn0355,欢迎添加,探讨晋东南地区有关问题,或添加关注本公众号投稿邮箱:jdn035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