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医学人物周刊】原创,如需转载请添加文末微信。
全文4552字,阅读时长约11分钟。
霍邱,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隶属六安市,古称蓼国,从隋朝时始设霍邱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霍邱是人口大县,全县户籍人口160多万,其中常住人口94万左右。百万人口背后是民众大量的医疗健康需求, 作为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的郑新权,从大学毕业就将其一生奉献给了这座家乡医院,他一辈子的目标就是为了解决霍邱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本地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
作者 | 人物君
家乡情愫
再过一年多,郑新权就到了退休年龄。一想到即将离开这所倾注了自己一辈子热血的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霍邱一院”),郑新权满是不舍。
郑新权回想自己这一生,几乎就是陪伴着这所医院一路走来的,做了很多事,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觉得距离满足这样一个百万人口大县的医疗需求还有着不小差距。
人生如白驹过隙,想做的事情太多,时间又太短。
1989年,蚌埠医学院(现“蚌埠医科大学”)毕业的郑新权写下了一份自愿回基层工作的承诺书,他跟老师说,自己想回到老家霍邱当医生。这一决定出乎了当时班里所有人的预料,因为按照当时的政策,成绩排名年级前十的郑新权完全有机会直接留在省城的大医院工作,这是多少人所梦寐以求的,而郑新权却主动放弃了。
▲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郑新权
面对众人不可思议的惊讶目光,郑新权给出的理由很简单,他想以自己的所学为家乡父老做点事。这是他学医的初衷,如今不过是践行初心。郑新权选择学医很大程度是受了家里的影响,他的父亲是全国首批“赤脚医生”,从19岁便开始行医,虽然只学习了40天的医学课程,但在当时的霍邱农村,已是十里八村非常有名的医生了,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这是让小时候的郑新权很骄傲的一件事,于是立志自己长大后也要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
带着这份乡情难却,想为家乡百姓做点事的强烈冲动,郑新权回到了霍邱老家。而在他回来前一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131医院于1988年8月正式移交给霍邱县人民政府,这便是现在的霍邱一院,至今院内仍保留着多个当年营房式的医院建筑,让你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兵团岁月,成为霍邱一院独特的历史底蕴传承。
独当一面
当时,郑新权毕业前来霍邱一院参观时,就被这座花园式的医院所吸引。而当他正式来到医院工作后,却发现一切远比想象的要难上很多,当时的霍邱一院在临床技术水平上还很滞后。这让他想起自己决心回县里工作时,大学老师跟他说过的一句话,“县医院可能连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都做不了。”郑新权在真正接触之后,发现果然如此,当时的霍邱一院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落后程度,让人无法想象。
可是,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当时是自己立下“军令状”回的家乡,那么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在第一年的科室轮转期间,这位刚毕业的大学生,作为当时医院不可多得的人才,马上便被委以重任。郑新权先是被派去各乡镇会诊,在这个过程中,郑新权切切实实地帮助到了很多基层患者,也得到了各乡镇医疗同行的一致认可,很快就在当地小有名气。
那时候由于县里经济、卫生情况都较差,导致各类流行病多发,当时出血热在霍邱地区很严重,还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现在已经很少见的各类传染病。为此,医院又让郑新权扛起了传染病防治的重任。
就这样,年轻的郑新权“被掰成了几个人来用”,虽然很累,但也很锻炼人,这一年为他之后的临床基本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出道即巅峰的郑新权,十年后已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权威专家。但那时霍邱一院的科室划分还没有细化,已经有点跟不上当时医学发展日益专业化的趋势,这引发了郑新权很多的思考。带着这样的思考,郑新权去到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安医大附院”)进修学习,跳出原有的思维局限,以更高的视角去观察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
变革提升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学科的发展,在安医大附院的一年多学习中,从心内科、肾内科、消化内科到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等,几乎所有的内科核心科室郑新权都轮转过,每个科室都要学习1-2个月时间,最长的超过半年。
在郑新权的理念中,要想成为一名大医生,必须兼具“全”的思维和“专”的水平。如果没有全科思维,在面对多疾病患者时,可能就无从下手;但如果不够专,你又很难彻底解决患者的问题。
在安医大附院进修时,郑新权给自己定下了几个必须完成的目标:每个专科至少读完一本该领域领军专家的著作;除了日常工作和常规排班外,每日一大早要先去科室查房一遍……
那时候的郑新权一门心思扑在学习和工作上,几乎没有参加过同寝室任何的集体活动。每天上午跟着老师查房,下午泡在图书馆里看书,后来就连图书馆馆长都熟悉了这位小伙。那时候虽然已经有了复印机,但5毛钱一张的复印价格是那时候的郑新权很难接受的。于是,在读到重点章节时,郑新权就靠手抄,等一年多后进修回来时,郑新权背回的手抄资料足足有厚厚一摞。
2000年,带着学习成果学成归来的郑新权被任命为霍邱一院首任质控办主任,主管医院的学科建设和质量管理。在当时,全国大多数县级医院甚至于一些大型三甲医院都还尚未设置质控办,霍邱一院在这一块走在全国县级医院的前列。作为霍邱一院第一任质控办主任的郑新权,首先从病历管理和学科建设抓起,由此也开始了其推动医院专科化建设的步伐。
奋起直追
2004年,为了满足很多重症患者未被满足的救治需求,郑新权主导了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建设。霍邱医院成为当时全国县级医院中最早一批建设ICU的,在整个六安地区的所有医院中也是第一个。
霍邱一院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得到了当时安徽省立医院的大力支持,霍邱一院派出一整个团队的医护人员去省立医院学习重症医学临床技能。学成归来后,2004年7月,霍邱一院成立了当时六安地区首个重症医学科,成为整个安徽地区县级医院中的佼佼者。从此,霍邱的重症患者在当地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大大提升了重症患者的救治效率和生存几率,为霍邱及周边县市百姓筑造起了一道强有力的生命保护屏障。如今的霍邱一院重症医学科,与儿科、妇产科一起,同为六安市级重点专科。
2006年,郑新权升任业务副院长,继续将学科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因为他知道,只有学科实力强了,百姓才会用脚投票选择你。
那时候,郑新权带着医生团队去全国优秀县级医院学习取经。
“出去之后才发现,我们与那些同级的别优秀县医院相比,存在着代际差距。他们那时候已经达到了规模小些的三级医院水平,而我们还最多只能算是个大点的一级医院。”
这样的差距对于当时的郑新权触动很大,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带着全院奋起直追。他一方面派医生团队去大医院进修学习,提升临床技能,推动学科分组的建设;另一方面,鉴于医院之前都是部队留下的老营房,空间非常有限,这成为限制专业细分化的重要因素,为此郑新权积极争取国家基金支持,推动现代化住院部综合楼的建设。两者齐头并进,在2013年新的住院部综合楼竣工之际,霍邱一院也是顺利通过了二甲医院的复审,学科实力得以显著增强,在当时六安地区县级医院中排名第一。
学科启航
随着,新建成的住院部综合楼投入使用,霍邱一院的学科建设也开始不断深入,医院开始全力推进专科建设。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每个学科该怎么建设,就由郑新权来主导这项工作,郑新权就这样亲手带领着大家把一个个科室建设起来了。
而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虽然与很多县医院一样,霍邱一院也面临着引才难的问题,不用说博士,就是硕士招引也很困难。但郑新权有着一套自己的人才理念,他是实用主义者,讲究人尽其才、因材施用,对每位招来的人都尽心去培养,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要将人才的发展放在整个医院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符合医院发展需求的人才就是最合适的。”
郑新权将每位医生都视为自己的学生,引导和培养他们对学科的兴趣,给予每位医生以发展的平台,一点点带动他们成长起来。
“我这辈子就是这么过来的,一点点把人要来,培养他们成才,推动他们成为学科带头人、知名专家。”
就这样,在对人才的尽心培养中,霍邱一院的一个个细分专科也纷纷建立起来了。
而在很多专科陆续建设完成后,发现还存在一个问题,急诊没人看。虽然,霍邱一院很早就解决了重症患者的治疗问题,但急诊的问题却还一直存在。很多百姓得了急诊后,慌忙之中根本不知道该看哪个科或是特别紧急的病情没人处理,这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可急诊科的建设难度很大,又太过辛苦,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最后,只能由郑新权亲自挂帅急诊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从零开始,将霍邱一院的急诊科一步步建立起来,由此极大程度地解决了霍邱地区广大民众的急诊就医需求。借着急诊学科的发展,霍邱一院对全院医生做了一整套的急救技能培训,比如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以及除颤技术等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每位医生都必须通过考核,为的是所有医生在面对患者出现的急诊病情时都有从容处理的能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急诊科已经如重症医学科一样,成为霍邱一院的品牌学科,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在六安市举办的当地所有市、县级医院一起的急救大赛中,霍邱一院连续四届蝉联大赛团体一等奖和个人类比赛前三名。
交接传承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与努力,霍邱一院较之当初从部队刚转至地方时,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临床技术水平得到了长足进步。目前,霍邱一院在六安地区的综合实力一直稳居第三名,仅次于六安市人民医院和六安市中医院。
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郑新权也认识到,他们与那些全国领军县级医院相比仍是存在着显著的差距,无论是在医院规模还是学科建设上。
为此,从2019年开始,在国家专项资金以及霍邱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霍邱一院启动了其新院区建设。新院区的建设参考大型三甲医院的规模及功能定位。新院区将与安医大二附院全面对接,共同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由此实现数量与质量的齐飞。
霍邱一院的现址也即将于今年底完成其使命,届时医院将整体搬迁至新院区。看到这一切,自己几十年来一直努力将霍邱一院带至全国一线县医院水平的目标即将实现,郑新权的内心是无比激动的,但一种伤感也莫名涌上心头。因为功成之时,他也将和老院区一样,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这位一路见证与引领着霍邱一院发展的老人,即将于明年10月面临退休。想到即将离开自己一辈子挚爱的霍邱一院,郑新权心中满是不舍。有多少人,把自己完整的一生都牵系在一家医院上,伴随他从最初的时光一直走到现在。
讲到这,郑新权已经难抑内心的波澜。他说遗憾是第一位的,自己在这里拼搏了一辈子,将医院一步步打造成现在这个样子,如今很快就要退休了,却发现还有很多事没来及干。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距离霍邱作为160万人口大县的健康需求,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
“如果再有三五年时间,随着我们新院区建成后带来医院发展的跨越式提升,到那时,可能老百姓真的就不用在风餐露宿地跑去北上广、合肥的大医院去看病了。”
郑新权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希望霍邱人民能在霍邱的地界上,实现他们健康幸福的充分保障。现在距离这一目标,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但郑新权相信,接过他接力棒的新任医院领导们,一定会带领大家实现这个愿望。
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就在三五年后,霍邱一院将成为全国百强县医院,走在全国县级医院发展的前列。
“到那时,我可以骄傲地跟大家讲,我们霍邱的医疗卫生系统已经基本可以满足霍邱人民的需求了。”
责编 | 周 韵
摄影 | 葳 蕤
校对 | 赵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