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怎样养成松弛感?人民日报分享了9个方法。

01

接纳自己:人生最美的修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人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接纳自己。”

人生舞台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主角,接纳自己,便是这场戏中最关键的一幕。

梵高的艺术生涯充满了挑战与孤独,外界的不解与排斥让他倍感痛苦。然而,梵高学会了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接纳了那个敏感而独特的自己。

他的画作不仅展示了他对美的独特感知,更映射出他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和解。

接纳自己并不意味着忽视缺点,而是在承认不足的同时,拥抱自己的独特之处,从而释放出内在的创造力与光芒。

接纳自己是通往内心平静与幸福的关键。

当我们放下对外界评价的过度关注,转而聆听内心的声音,就会发现,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对自己的真诚接纳。

接纳自己,让我们成为了那个最真实、最完整的自己,而这就是人生中最美妙的修行。

02

松弛地感受当下,才是生活正确的打开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对未来的焦虑和过去的遗憾所牵绊,忽略了眼前的美好。

村上春树说:“我们之所以活着,是因为我们能够感觉到现在。”

真正的存在感来源于对当下的感知,而不是对未来的无尽憧憬或对过去的无尽懊悔。

然而,我们往往因为忙于思考工作、计划未来,而错过了这些简单却珍贵的瞬间。

禅宗大师曾说:“禅修的目的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是学会在每一刻都全然地活着。”

以松弛的态度去感受生活,无论是品尝一杯咖啡的香醇,还是与朋友的轻松交谈,都能从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体验上,便能发现,即使是再平凡不过的日常,也充满了值得珍惜的瞬间。

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跳舞。

面对生活的跌宕起伏,保持开放而平静的心态,去感受每一个当下,你会发现,即使是最简单的日常,也能绽放出非凡的光彩。

03

放慢节奏,是爱自己的一门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今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中,慢,成了一种稀缺能力,更成为了一种爱自己的艺术。

我们常常被“快节奏”所裹挟,追逐着效率与成果,却忘记了生活的本质在于体验与享受。

《小王子》中说:“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才能体会。”

在这个充斥着表面速度的世界里,唯有放慢节奏,用心去感受,才能触及生命中最珍贵的部分。

放慢节奏,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

意大利社会活动家卡洛·佩特里尼曾倡导“慢食运动”。提倡人们放慢用餐的速度,享受食物的味道,重视食材的来源与质量,强调与家人朋友共聚餐桌的重要性。

卡洛说:“慢食不仅仅是关于吃,它是关于生活。”

这种理念背后,是对“慢”价值的深刻认识,即通过放慢节奏,更好地品味生活,增进人际关系,提升生活质量。

只有摆脱外在的浮躁,回归内心的平和,更好地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与渴望,从而做出更加符合内心的选择,实现真正的自我关怀。

04

学做减法:人生智慧的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瓦尔登湖》中写道:“一个人的富裕程度取决于他能舍弃多少。”

学会给人生做减法,不仅是对物质欲望的克制,更是对精神世界的净化与升华。

只有把不需要的东西丢掉,才能让真正需要的东西来到你身边。

学做减法,实际上是为自己的生活腾出空间,迎接更多的可能性。

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陷入无效信息的海洋中,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学会筛选信息,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专注于那些能够提升自我、带来正面影响的事物。

学做减法,是通往内心自由与幸福的必经之路。它教会我们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中,做出更有价值的选择,实现精神层面的丰富与充实。

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我们如何珍惜与利用现有的资源,与爱的人共享美好的时光。

05

笑对生活,享受过程,才是明智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旅途上,我们常常过于关注目的地,而忽视了沿途的风景。

然而,真正的幸福往往隐藏在旅途的每一个瞬间。

享受过程,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学会享受过程,会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体验,而不是仅仅为了结果而努力。

《愤怒的葡萄》中说:“生活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乐趣,在平淡中寻找意义,在享受过程中提升生活质量。

无论是工作中的一个小成就,家庭中的一顿温馨晚餐,还是与朋友的一次简单聚会,当我们学会用心去感受,用爱去珍惜,生活便会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

享受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主动创造快乐与幸福的能力。

笑对生活,享受过程,是你给自己的一份宝贵礼物。

06

分清主次,保持松弛感,远离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学上有个“二八定律”,意思是在任何事物中,最重要的部分只占约20%,剩余80%虽然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这一定律不仅适用于经济学,更广泛地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教会我们要分清主次,抓住关键。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任务和目标所包围,焦虑随之而来。

然而,通过分清主次,保持适当的松弛感,就可以有效地减轻焦虑,让生活回归有序与平静。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和待办事项时,通过制定优先级列表,将精力集中在关键事务上,不仅能够提高效率,还能减少因任务过多而产生的压力感。

分清主次,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关键的地方,是实现个人目标与梦想的有效策略。

07

拒绝内耗:将自己养成“反内耗”体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高压力下,内耗成为了许多人无形中的负担,它悄无声息地消耗着我们的能量,束缚了自我成长的脚步。

马克·吐温说:“我们所担心的事情,有90%不会发生。”

过度担忧与自我怀疑,往往只会徒增烦恼。

当你面对一项挑战,内心却充满了犹豫与不安,不断质疑自己的能力和决定,这种内耗不仅无法推动你前进,反而会让你陷入无尽的焦虑与疲惫中。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学会拒绝内耗,将注意力从消极的自我对话中转移出来,转而专注于行动与解决方案,情况便会截然不同。

拒绝内耗,意味着学会自我调节,培养心理韧性。从自我做起,不让外界的评价与期望定义你的价值。

其次要培养积极的应对策略,如设定可实现的小目标,庆祝每一次小成就,与正能量的人为伍等等。

拒绝内耗,锻造“反内耗”体质,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心理健康与幸福感,还能促进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

养成“反内耗”体质,保持适当的松弛感,就能在挑战面前保持冷静,在压力之下寻找动力,更重要的是,善待自己,让心灵得以自由呼吸。

因此,拒绝内耗,拥抱每一个挑战,让“反内耗”体质成为我们通向成功与幸福的坚实基石。

08

劳逸结合:寻找属于自己的治愈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家梅·萨藤说:“休息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一种艺术。”

人生有千万种形态,而真正的幸福往往源自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学会劳逸结合,给自己创造治愈时刻。

日本曾有一种“森林浴”文化,它倡导人们在自然环境中散步,通过呼吸新鲜空气,聆听鸟鸣,感受阳光与树木的气息,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这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方式,不仅能够缓解压力,还能提升免疫力,促进身心健康。

劳逸结合并不仅仅意味着工作与休息的简单交替,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

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忙碌与闲暇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不忘关照内心的需求。

在忙碌与休闲之间找到自己的节奏,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不忘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

将劳逸结合作为一种生活哲学,不断探索与实践,让每一天都成为充满意义与幸福的旅程,让生活以最美好的姿态绽放。

09

积极暗示:塑造未来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实验中,研究人员告诉某些学生具有特别的潜力,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挑选的。

结果,这些被“标签”为有潜力的学生在学年末的成绩显著提高,仅仅因为他们被寄予了积极的期望。

这个实验生动地展示了积极暗示对于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巨大影响力。

你选择相信什么,未来就有可能发生什么。

积极的心理暗示,就像种子一样,在心中播撒,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生长出积极的信念,最终开花结果,影响我们的行为与未来。

积极暗示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持续地自我培养与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会识别那些消极的自我对话,还要用积极的话语去替代它们。

比如,将“我不行”转变为“我能做到”,将“我做不到”转变为“我正在进步”等等。

积极暗示,是塑造未来的力量。

它不仅能够提升你的心理韧性,还能激发内在的潜能,帮助你克服挑战,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