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天,有一件事激起了不少人的义愤。

央视新闻报道,一则关于陕西延安中学学生跳楼身亡的消息在网上迅速传播。据网帖消息,该学生因未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遭到学校老师在办公室长时间训斥。中午时分,学生首次尝试从五楼教学楼跳楼,幸得同学救助。然而在被拉下后不久,该生再次冲出,并从五楼跳下,不幸身亡。

今天,延安市教育局发布通报,证实此事。通报称,该生在7月4日上午集体活动期间表示不愿参加,年级副组长徐某、德育处副主任康某某对该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方法欠妥、言语不当。

“方法欠妥,言语不当”的说法,显然过于轻飘飘。更让网友们质疑的是两名教师背后的那只手,两名涉事教师当然是直接责任人,但通报将所有问题都推给他们,显然忽视了背后的问题。

我的朋友熊师傅就写道——

他们轻描淡写地用“集体活动”一笔带过。如果是组织同学一起春游,怎么可能不愿意参加?她之所以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正是因为这类接待领导的活动,非常耽误时间、非常耗费精力、非常虚伪、非常无聊。

教育局折腾老师,老师好歹是领你工资的。你折腾学生,学生欠你的?

这几年的动物园,都在科普宣传,抵制动物表演。你们教育系统,还逼着学生表演。

尊重是教育的一部分,但在现实中,“控制”才是主流。

不仅仅是学校,许多家庭也是如此。打着“锻炼孩子”名义逼孩子表演节目的,并不仅仅在学校里。

经常在朋友圈里见到各种家庭亲子聚会,孩子的笑容自然是可爱的,但偶尔也有感觉别扭的时候,比如穿统一的淘宝款演出服,在一群家长面前跳舞的镜头。

我不太理解这种行为,我也一直认为聚会时别让孩子当众表演,是成年人应有的自觉。原因很简单,当一群家长坐在沙发上,看着对面一群统一表演服的孩子时,这到底是孩子的聚会还是家长的聚会?你问过你家孩子愿不愿意了吗?

之前看过一个调查,问孩子过年时最讨厌什么,排名第一的居然是家庭聚会。为什么?因为总有大人逼他们表演节目,唱歌跳舞背唐诗。当然,问分数也很讨人厌。

我这代人生于80年代初,小时候难有多少家庭聚会的机会,那时也没有几个家庭有条件学什么“才艺”,自然很少遇到这种场面。但在我成年后,就时常会遇到。

每逢此时,我都感到尴尬,虽然要表演的不是我。尤其是当那个孩子不太情愿,而家长、老人又不断“鼓励”,让孩子别扭捏、大方一点时,那种尴尬更是挥之不去。相比看孩子稚嫩甚至无趣的表演(表演完还得礼貌性鼓掌称赞),我宁愿这孩子上蹿下跳、嘻嘻哈哈,因为这些是他的天性,能让自己快乐,也能感染到我。

不能否认,有些孩子天生就有表演欲望,就算你不让他表演,他也会主动表演给你看。但这肯定不是全部。尤其是一些孩子天生内敛,更享受安静的状态,大人爱逼他们表演,只会让他们感到不安。

就算是天生有表演欲望的孩子,也有一个问题:他可能习惯在其他地方表演,就不喜欢表演给你看,比如不喜欢在家人面前表演,或者看今天聚会的人不太合眼缘。如果大人在这种时候拼命说“你平时很大方的啊,怎么今天这样呢”之类的话,只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在让孩子当众表演这事儿上,大人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同时默认了孩子的唯一“合理状态”。也就是说,这些大人嘴上说的是孩子聚会,实际上将自己当成了聚会的主角,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鼓动孩子表演节目给自己看,有没有想过孩子会怎样看待这样的你?更不应该的是,这些大人往往将“外向”当成孩子应有的固定标签,不允许孩子存在另一种人生特质,这合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之前在公号里聊过内向和外向。在中国社会,所谓“性格好”,往往被简化为“外向”。只要你大大咧咧在外面爱说爱笑,就会被视为“外向”,这种划分显然简单粗暴,只能体现国人的常识匮乏到了何等地步。首先,内向和外向仅仅是性格的两种相对特征。其次,内向不等于自闭,中国父母和老人恐惧的其实是“自闭”,但因为没常识,于是将“内向”妖魔化。更糟糕的是,他们压根不知道自己的无知,反而非常极端武断地给别人贴上“内向”或“外向”的标签,然后施加各种压力试图扭曲孩子。

其实,内向和外向只是一种处世方式,或者说解决问题的方式。内向者倾向于通过自我思考和独处解决内心问题,外向者倾向于通过向外界倾诉或宣泄治愈自己。心理学对典型内向性格的描述有以下词汇:理性,安静,专注,内省,喜欢独处,做事有计划,不冲动,日常生活有规律,遵循伦理观念,做事可靠,善于倾听,有洞察力和创造力……你觉得,这些都是没出息的表现吗?

如果认同“一样米养百样人”这句老话,就应该明白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差异。而这种差异在大多数时候并不存在什么好坏之分,只要他能契合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环境。如果你是一个销售员,所谓的外向性格当然会给你加分,但这种性格放在科研场域,很可能是一场灾难。

即使是对性格外向度有一定要求的演艺行业,许多人也曾被小时候当众表演困扰过。不少明星都说,小时候被爸爸妈妈逼着表演,最长脸的是父母亲,但孩子真的会有阴影。

让孩子当众表演的大人,出发点当然不仅仅是炫耀,还有“锻炼”的成分。他们希望孩子能“勇敢大气外向”一点,但这种期待未必是合理的,而一个人是否勇敢大气,也跟内向外向无关。或者不客气说一句:有时孩子不愿意表演,就是懒得给你面子,这恰恰很勇敢。

逼着孩子当众表演,另一个后遗症就是兴趣的丧失。孩子学东西,最重要的便是培养兴趣。许多人以为当众表演能让孩子有成就感,激发兴趣,其实恰恰相反。因为它形同一场考试,对孩子往往造成无形压力,甚至让孩子越表演越自卑。

是否逼着孩子当众表演,本质是一个是否认为孩子是独立个体的问题。如果你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那么就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做出这样的事情,意味着你并未真正尊重过孩子,仅仅认为“孩子是我的,我让他表演有什么问题”。至于出于虚荣,将表演视为炫耀,更是将孩子当成工具。

相比当众表演节目获得的那一丁点虚荣,或者锻炼孩子的价值(如果有的话),孩子的尊严显然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