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长不看:
传统的金融机构间的债券借贷业务,往往是需要质押品的。但是本次央行的“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国债”,从实质上看是“无中生有”了国债,同时还减少了货币发行量。
如果央行将目前已借来的千亿规模尽数卖出,市场上凭空增加千亿的抛盘,势必会影响原先日均成交4、5千亿的平衡。一方面是类似于增发了千亿的国债,解决了资产欠配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可能影响市场的预期,从而带动一波止盈情绪。
从一级交易商的角度,恐怕不敢买了,因为如果买完央妈直接强制没收,到时候止损都有难度。为了平衡一点浮亏,一级交易商还可能效仿央妈的操作。

引子

7月5日早盘,多家新闻报道,央行已经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了债券借入协议。这与其公告将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才仅过去4天。

市场对其操作方式的猜测终于尘埃落定:

央行将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向一级交易商借入国债,且将视债券市场实际运行情况,持续借入并卖出国债。

据统计,目前已签协议的金融机构可供出借的中长期国债有数千亿元。

如何理解这一从未有过的“信用借入”操作?

数千亿元的抛盘,在我国的国债市场里是个什么概念?

一旦抛售,会不会有连锁反应出现?

“信用借入”,是个什么神操作?

传统的金融机构间的债券借贷业务,往往是需要质押品的。

交易起初T0,债券融入方以一定数量的债券为作为质押品,从债券融出方借来债券,并协定在未来某一日期T1(一般时长在一年以内)归还所借入的债券,并支付费率(往往是双方协商而定,当前10Y国债的借贷费率约在0.1%左右,非常低),同时债券融出方也将质押品返还给融入方。

债券借贷有点类似于股市里的融券,高卖低买,本质上是融资或者做空。

但是本次央行的操作和传统债券借贷还不一样——“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国债”,意味着什么?

首先,“无固定期限”就是想什么时候还就什么时候还,甚至可以一直借下去...

其次,“信用方式”,代表不涉及质押品,直接拿券来就可。

可以通过央行和一级交易商的资产负债表变化来探讨:

当央行向一级交易商借入债券,在央行资产方表现为国债数量增加(对中央政府债券),在负债方表现为交易型金融负债数量增加。

当央行将借入债券卖出时,资产端表现为国债数量减少,负债端则为货币发行减少。

图:央行信用借券并卖出的可能逻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