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艺术,是从油画开始的。

我喜欢表现自然之美的油画,比如列维坦、希施金、莫奈、毕沙罗等人的作品,更喜欢透视生命内涵的画作,比如米勒、梵高、列宾、雅罗申科等人的作品。

我曾以《名画的奥秘》为总题,写过一系列名画赏析的随笔,大约有数十篇,可惜那个公众号突然消失了。

这两天,看到十九世纪德国印象派画家弗里茨·冯·乌德的一组作品,不禁为之触动,便想给朋友们介绍,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

弗里茨·冯·乌德出生于萨克森的沃肯堡,他的父亲是德累斯顿的牧师。弗里茨.冯.乌德早年就学于德累斯顿美术学院,30岁时曾先后赴法国和荷兰考察研究艺术。他喜欢写生,善于捕捉生活细微之处,表现生命深刻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这幅油画《姐姐》,表现一个女孩背着妹妹的情景。这个女孩虽然还小,却因生活艰难过早地走出童年。她有任劳任怨的精神,早早地帮助母亲承担起照料妹妹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幅《在赞德沃特》,描绘的是一个乡村小镇的街头一幕。一群乡村孩子排着队,等着看一个老人放映的幻灯,孩子的母亲也围在旁边。这100多年前的亲切乡村生活,通过画家的笔保存下来。

弗里茨·冯·乌德最让我感动的一些作品,是描绘那些被侮辱和被伤害女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个家庭的门前,站着一个老人,伸手拦住一个女人。这个女人伤心哭泣着,一只手擦着眼泪,一只手拉着一个男孩走下台阶。这是油画《哈格斯的否认》描绘的内容。由于没有找到更多背景资料,我不知道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故事。我透过画面所看到的是,一个女孩与一个男青年产生爱情,两个人发生关系,但随后男青年抛弃了她,并对以前的事矢口否认。弟弟带着姐姐找到男青年家,被对方父母拦在门外。从那个女人的悲伤哭泣的神态来看,她的内心有多么绝望!

下面这幅油画描绘的是一个被男人抛弃的女孩。她双手捂着脸,独自趴在桌子上,双肩似乎在激动地颤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世界上,有不少善良的女人受到男人欺骗,随后又被无情地抛弃。对于这样的女人,周围的人不但不同情,往往还会向她们扔石头。这样的双重伤害,让她们的灵魂笼罩在深深的黑暗里。

我想起雨果写的诗:“千万别侮辱一个失足的女人,谁知是怎样的重担,压倒这可怜的灵魂。”

在这幅油画里,一个女人独自来到僻静的树林里,痛哭失声,这个时候,那位仁慈的牧者走到她的身边,轻声地问她:“女人,你为什么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上的法则是弱肉强食,软弱的人常常遭受欺辱和践踏,他们生活在黑暗里,看不到亮光和盼望。

那位大牧者靠近伤心的人,眷顾受侮辱和伤害的人。当祂来到这个世界,不是像世人那样,给那些受伤的人定罪,而是给她们带来医治和安慰。

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着他们。

很多画家热衷于描绘世俗荣华,但弗里茨·冯·乌德的目光,却总是投向那些被人忽视的伤心的人。他的画笔带着深深的爱和怜悯,这样的爱和怜悯来自他的信仰。

弗里茨·冯·乌德画过不少宗教画,但他的画打破了传统宗教画的僵化和死板。

比如他画的这幅《圣诞之夜》,与绝大多数表现圣诞的画作绝不相同。在画面中,即将临产的马利亚在积雪中走累了,倚在路边的木栅栏上,等待着丈夫约瑟去旁边的客栈里,询问还有没有客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面的情节我们都知道了,客栈里一间客房都没有了。马利亚肚子里的宝宝,只能生在马槽里。有谁知道那个婴儿原本是宇宙的君王。祂来到这个世界,却连一张最普通的床也没有。

这幅画中的马利亚,看上去,和十九世纪一个德国乡村女子没有什么区别。就是透过这些平凡的人物和场景,弗里茨·冯·乌德表现了关乎整个人类的神圣主题。

信仰不是抽象和死板的,而是具象而鲜活的。真正的信仰不会过时,在每个时代,都会有最生动的表现。

爱和怜悯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都能直抵人心柔软之处,唤醒沉睡麻木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