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
大艺不言——林岗先生百岁艺术展
前言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中央美术学院创校106年来,正是因为汇聚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家先贤,才有了百年校史的辉煌硕果,才有了赓续不断的央美精神。
林岗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杰出教授,也是中国油画界的标志性人物,在中国美术界享有赞誉。他在学校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24年,林岗先生跨入期颐之年,我们为之高兴和鼓舞,此时,为先生做一次大型回顾性展览,梳理其艺术历程和学术脉络,展示林岗先生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是学校的荣幸,也是薪火传承的使命。
林岗先生是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油画家,有着坚定的文化理想,鲜明的艺术风格,一直走在时代变更和发展的前沿。
他是敢于突破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追求最为真挚、感动的表达,不拘泥于过往的成就,从而开拓一个又一个新的艺术里程。青年时期,他创作的《群英会上的赵桂兰》以朴素的语言展现了新中国的新精神。留苏期间的他深入研究并掌握了油画造型和色彩的语言传统,“追求淋漓舒畅的笔法和色彩,追求色调美和画面的情致”,成绩卓著。《狱中》《井冈山会师》《峥嵘岁月》《万里征程诗不尽》等一批历史主题创作以坚实的造型、特色的构图和色彩,成为一代经典。20世纪80年代开始,带着“超越时代局限”的思考,林岗先生的绘画从写实具像逐渐走向意象和抽象,通过点线面等基本绘画语言,表达丰富的人生与现实的体悟。
他是真诚、正直,倍受学生爱戴的教授。林岗先生在教学中呵护学生,鼓励自由创造,如父辈一样,给与坚定而深沉的关怀。他先后在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和第四工作室任教,长期思考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与未来,并付诸实践。特别是1985年创建油画系第四工作室,开时代之先风,拓展中国油画教育的领域,培养了大批人才,影响深远。
本次展览精心筹备策划,以回顾林岗先生的艺术历程为基本思路,通过“热血与感觉”“使命与拼命”“情感与形式的统一”“色与形的韵味”“播种者”“更直接一些”六个板块勾勒他艺术创作的轮廓,并着重展示不同时期、不同绘画风格之间的内在统一,捕捉林岗先生艺术生命的脉搏。“大艺不言”,林岗先生用一生的艺术实践,一件件有力的作品感染着后辈晚生;“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正是林岗先生这样的一代代名家大师的耕耘与奋斗,积淀了美术学院的丰厚底蕴。
“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期颐之年的林岗先生的人生、艺术与精神,对于百年美院而言,难能宝贵,值得我们细细体会和传承。最后,衷心祝愿林岗先生健康长寿!
林茂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光,它是一种精神状态,他不在于红颜、朱唇和轻快的腿脚,而在于它的意志力、创造力和充沛的精力,他是使人生充满活力的泉源。
——塞缪尔·尤尔曼(美)
注:本次展览中的文字都选自林岗先生的自述或笔记,希望通过艺术家最真实的语言,使观众拉近与艺术家的距离,走入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板块一
热血与感觉——早期经历
和《群英会上的赵桂兰》
50 年代初,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的师生都在画年画、连环画。徐悲鸿、王式廓老师给我、冯真、李琦、邓澍、梁玉龙,还有两个中央大学美术系的学生在美院后面雕塑系的破房子里上创作课,讨论如何学习旧年画,创作新年画,如何用一技之长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年画,为人民服务。大家真是一腔热情,包括李可染、叶浅予、古元等先生,虽然在画法上有些不习惯,但是都非常积极。
我画的第三张年画就是《群英会上的赵桂兰》。我在报纸上看到一段赵桂兰的报道,说周总理领着赵桂兰去见毛主席,觉得很感动。一是赵桂兰为救公家财产不幸受伤的事迹很感人,二是周总理领着她去见毛主席这画面很感人。主席和平民是平等的,这是新中国才有的事儿。后来学校叫我给同学们讲这张画的创作经验,其实讲了半天就是“激动”两个字。
构图上参考了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大白条桌子,焦点透视,因为过去在美院图书馆看过,非常喜欢,印象深刻。其实我画这张画的时候,只知道素描的焦点透视和单线平涂,色彩一点都没有学过,只是有点感觉。现在回头看,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画出来的,完全依靠感觉。所以直到现在我都非常推崇感觉,我曾在自己的小本上写道“感觉万岁”,画画主要靠感觉,你内心是什么样的,你自然画出来就是什么样的。
——林岗
群英会上的赵桂兰 林岗 绢本设色 138×176cm 1951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主席和平民是平等的,这是新中国才有的事儿。
——林岗
1950 年 9 月,“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和“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在北京举办,我从别人那儿借来一个相机,抓住劳模开会的机会,拿着由学校开的见面介绍信去访问了赵桂兰,在总工会的院子里匆忙抓拍了几张照片,又在报纸上收集到了女火车司机、新疆青年等几个形象,然后就在老美院的一个画室开始画。因为有创作连环画的经验,所以要把故事情节表现出来并不困难。
——林岗
抗美援朝战地速写1 林岗 1951年 25×20cm 纸本速写 艺术家自藏
1950 年画完《群英会上的赵桂兰》之后,《人民日报》组织伍必端、侯一民等我们几个年轻教师去朝鲜写生,活跃志愿军的文化生活。我们跟着部队一直跑到汉城,晚上能听到子弹噗噗扫过的声音,挺可怕的。
——林岗
抗美援朝战地速写2 林岗 1951年 25×20cm 纸本速写 艺术家自藏
抗美援朝战地速写3 林岗 1951年 22×17cm 纸本速写 艺术家自藏
抗美援朝战地速写4 林岗 1951年 22.5×17.5cm 纸本速写 艺术家自藏
板块二
使命与拼命
——留学苏联的七年时光
新中国刚成立后,国家公派了大批不同专业的青年到苏联学习。因为《群英会上的赵桂兰》反响比较好,1954 年我被公派前往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留学,当时苏联的电影、音乐、文学、美术对我们影响很大,所以能去留学非常激动。
我们的生活费在学生里算得中上水平,但大家还都非常节俭,我和肖峰经常是咸鱼抹点黄油就着面包吃,再喝点水,用省下来的钱买一大堆小画片、油画颜料。大家都觉得我们全身从上到下全是国家供给的,多少农民在那儿劳动供我们留学,我们一定要把苏联的好东西学到手,回来报效国家。
在国内我只画过连环画、年画,没学过素描,至于油画就没画过。所以到了苏联以后就拼命学。我特别努力,99%的努力加1%的天赋嘛。
列宁格勒白天很短,尤其到冬天,上午 11 点天才亮,下午 3 点天就黑了。我们就趁天亮抓紧练色彩,下午光线暗下来了,就灯下画素描。学校画室不关门,宿舍就在学校旁边,我们就经常画到很晚,有时候画到 11 点,眼睛看东西都成双线了,才只好回宿舍。
我觉得在苏联最主要学到的就是色彩,美术学院里的很多苏联同学也在私底下尝试各种艺术变革,互相交流各自的实验体会,自己在家里搞展览。现代主义艺术对我最初的影响就是来自于这些苏联同学的课下创作。
——林岗
白洋淀游击队 林岗 1958年 51.5×80cm 布面油彩 艺术家自藏
俄罗斯妇人 林岗 1958年 99×71.5cm 布面油彩 艺术家自藏
艺术,靠本能、爱好加汗水。
——林岗
俄罗斯老汉#1 林岗 1958年 35×25.3cm 纸本素描 艺术家自藏
俄罗斯老汉#2 林岗 1958年 38×29cm 纸本素描 艺术家自藏
伏尔加河边 林岗 1950年代 15.5×30.5cm 纸本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沙滩 林岗 1957年 17×25cm 纸板油彩 艺术家自藏
诊 林岗 1959年 140×115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上解剖课的老师特别认真,苏联学生都特别怕他,他的课考试很难,大大小小骨头都得记着,一个个通过口试,都没法作弊。因为他觉得素描的功力 就在这,经过严格地训练,对造型特别有帮助,当时真是记不住啊,一个礼拜一节课,特别认真地画,我现在还留着那本画画的册子,我们中国人在学生里算是比较用功的。但这确实很有用,对于打基础,怎么观察、怎么表现,很有用。
——林岗
临摹伦勃朗《试耳环的少女》 林岗 1960年 36×31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临摹伦勃朗《坐在靠背椅上的老妇》 林岗 1960年 107×79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板块三
情感与形式的统一
——历史画的创作探索
(回国后)经常被调去画历史画,当时党和国家的威信非常高,调谁去都愿意去,没有抵触,没有怀疑,大家也都觉得艺术要有用,要真正地落到实处,不是空洞的,不能画出来你自己喜欢就拉倒。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事,你得自己先感动,你自己都不感动,画出来的历史画能让人感动吗?
——林岗
狱中 林岗 1961年 160×282cm 布面油彩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狱中——素描稿 林岗 1961年 58×76cm 纸本炭笔 艺术家自藏
万里征程诗不尽(马背诗篇) 林岗、厐壔 1977年 180×298cm 布面油彩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万里征程诗不尽——素描稿 林岗、厐壔 1977年 27.5×69cm 纸本炭笔 艺术家自藏
峥嵘岁月(长征路上) 林岗、厐壔 1979年 165×300cm 布面油彩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女兵(路) 林岗 1986年 140×130cm 布面油彩 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藏
真正有价值,优秀的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没有阶级、民族的界限。
——林岗
井冈山会师——朱老总素描像 林岗 1975年 29.5×22cm 纸本炭笔 艺术家自藏
东渡——油画色彩稿 林岗 1976-77年 37.5×53cm 纸板油彩 艺术家自藏
十里长街——水粉色彩稿 林岗 1976年 17×38.5cm 纸本水粉 艺术家自藏
东方人需加强力度
——林岗
鲁迅画稿 林岗 1980年代 38×33.5cm 纸板油画 艺术家自藏
主席的书房 林岗 年代不详 66×107cm 纸本炭笔 艺术家自藏
板块四
色与形的韵味
——色彩在写生中的探索
造型和色彩结合得好,而且表现出一种情绪,不是容易的事情。靳之林就说颜色要“透”,黄宾虹那个国画就透,有空气。还有一个老师叫赵域,他说好的颜色像西瓜的沙瓤,比较熟,不是生的。邵大箴的爱人奚静之,她说苏里科夫的《流放西伯利亚》的颜色丰富响亮如同贵重金属的色彩。因为有共鸣才响亮,就像音乐。我现在觉得好的色彩要有巧克力的感觉,成熟、浑厚、丰富。这种东西完全是感性的,都是只有实践才能体会到的。其实艺术最后的要求就是六法里面第一法,“气韵生动”,“韵”就是艺术性,就是非常微妙。
——林岗
轧场(黄昏时刻) 林岗 1959年 18×23.5cm 纸板油彩 艺术家自藏
农家 林岗 1963年 25.5×30.5cm 纸板油彩 艺术家自藏
倒影 林岗 1977年 43×38cm 布面、纸板油彩 艺术家自藏
白云 林岗 1963年 14×21.6cm 纸板油彩 艺术家自藏
对我而言,色彩还是最重要的,颜色不好素描画对了也不喜欢。
——林岗
鸟家乡 林岗 1979年 53×72cm 布面、纸板油彩 艺术家自藏
黎明 林岗 1979年 49.7×60.5cm 布面油彩 艺术家自藏
受冲击的礁石 林岗 1979年 38×55cm 布面油彩 艺术家自藏
画家王式廓 林岗 1978年 82×78cm 布面油彩 王式廓家属收藏
雨后桂林 林岗 1980年 46×40cm 布面、纸板油彩 艺术家自藏
我总觉得画要有点笔触和棱角,我也不是不会磨得光光的,但就是不喜欢,每个人爱好不一样。
——林岗
漓江行 厐壔、林岗 1981年 130×213cm 木板油彩、沙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板块五
播种者
——画室制教学实践
从苏联回来以后,油画系已经分了工作室,吴作人、艾中信先生主持第一工作室,罗工柳先生主持第二工作室,董希文先生主持第三工作室,三个工作室都有自己的追求。第二工作室主要是苏联风格,我就被分去任教。这一年(1964年),我开始担任油画系第二工作室主任。
(80年代)我们在系里讨论对现代艺术我们需不需要研究,要怎么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西方现代艺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不能再走独木桥了,要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1985 年,闻立鹏作为油画系系主任,正式提出建立油画系第四工作室,把我从第二工作室调到第四工作室去当主任。葛鹏仁是我的学生,当时也从第二工作室毕业当老师了,也给调了过来。他非常热情,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出了很大力量,很有成绩。
——林岗
男人体 林岗 1979年 104.4×76.5cm 布面油彩 艺术家自藏
我们几个老师当时也没什么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工作室老师、同学一块儿研究,气氛非常热烈。同学们学习热情也高,课上课下都画,画挂得满屋子都是,我们老师都很感动。
——林岗
黑衣妇女 林岗 1980年 40×33cm 布面油彩 艺术家自藏
我们最基本的思想就是给同学自由。我们非常看重学生自己的性格和爱好,在第四工作室成立的发言上我强调了“自然流露”四个字。
——林岗
板块六
更直接一些
——抽象探索中的空间
抽象艺术到了中国,一定要有自己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中国人画油画最后不能跟外国人一样对吧?但是也不能太着急,文化、艺术的发展需要慢慢积累。1989 年,我去美国考察了一年。从美国回来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沿用从新疆、草地获得的素材和感受继续自己抽象画的探索,创作了《沙风》、《沙海》、《雪山黄花》、《他们没有留下名字》、《白发》、《黑夜》等作品,虽然主题相同,但是在表现手法上却发生了变化。
——林岗
沙海之二 B 林岗 1986年 130×140cm 布面油彩、沙 艺术家自藏
沙风之七 林岗 1996年 112×145cm 布面油彩、沙 艺术家自藏
白发 林岗 1998年 146×112cm 布面油彩 艺术家自藏
黑夜 林岗 1998年 146×112cm 布面油彩 艺术家自藏
当前,油画艺术性研究不够,国画的时代精神研究不够。
——林岗
较量 林岗 2004年 125×140cm 布面油彩 艺术家自藏
洁净的云层#2 林岗 2004年 140×125cm 布面油彩 艺术家自藏
失去尊严的日子 林岗 2010年 150×124cm 布面油彩 艺术家自藏
未完成的抽象创作 林岗 2017年 150×124cm 布面炭笔 艺术家自藏
艺术拼:爱心,智慧,造型美,色彩美,有趣,拼学问。
——林岗
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
大艺不言——林岗先生百岁艺术展
主办:中央美术学院
承办: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支持: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京美术家协会
展览时间:2024年9月11日–10月13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层B展厅
主编 / 何一沙
责编 / 吴靖
编辑 / 史泉悦
- END -
收藏|展览|投稿
微信:artgeya
邮箱:artgey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