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想努力,是因为没在有效努力,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像 PUA?好像是在说应该「更加」努力、「再多些」努力。换句话说,可能就是得多加班、多费工夫。

这是我们对努力的通常看法。

但如果这句话是暂停实验室的郭婷婷说的,我可能就要让思绪停下来,好好想想这是什么意思了。

郭婷婷是暂停实验室的创始人,也是我的老朋友了,这次我被邀请参加暂停实验室最新发布的「有效努力:基于脑科学的目标实现能力训练」,有了与上次参加情绪调节和正念练习时不一样的体验。

读过我之前那篇关于正念的文章的朋友1,应该知道,我对正念的了解经历了一次起伏。在这几年离开大厂之后,又有了更多体会和感知。

另外,职场朋友们依然会存在长期的工作焦虑,这种焦虑一定程度上转化成了躺平、内卷和对离开职场的向往。

要是 2018 年,我会很建议每个在大厂的好朋友,出来试试看。坦白说,放到今天就未必了。如今的环境,打工还是性价比最佳的解决方案。

有时候,真正的焦虑并不来自于环境,反而来自于自身。并非是自身的不努力、不刻苦,而是自我的心理出了状况,没有及时地回到内心,做一些心理的调节。

心理的调节并不代表心理有问题,而是我们可能长期在某些事情上没想太多,没有太考虑更好的解决方案。也许是日常的休息安排和精力状态,也许是压力、情绪管理,也许是计划和行动过程中的盲目和低效,等等。这些是郭婷婷团队在考虑的问题。

婷婷的经历很有意思,本硕是心理学,博士是脑科学,研究创造力,她还是一位 9 年的创业者,一个非典型 CEO,也是「有效努力」这个练习计划的设计者。我对她是怎么看待努力,有很多好奇。

在上个月,我跟郭婷婷在播客「三五环」做了一次对谈。我们详细聊了聊有关有效努力的各种问题,包括一些我长期疑惑的、不解的难题。郭婷婷的回答让我有很大收获,我把部分精华的内容摘录在下面。也期待这些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考虑到本文的长度,有必要提前预告一下,如果你之前已经听说过暂停实验室的这个产品,并且想试一试的话,文末有产品介绍和刘言飞语读者专属优惠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录

01 我们都需要大脑健身训练

02 努力不等于卷

03 懒也不等于是错的

04 我们对大脑规律存在很多误解

05 抗压能力也是可以锻炼的

06 很多人都做错了精力管理?

07 完美主义是不是敌人?

1 我们都需要大脑健身训练

郭婷婷:我是郭婷婷,是暂停实验室的创始人,也是「有效努力」练习计划的主创。我之前一直是心理学科班的,硕士学的是临床与咨询,博士学的是脑神经科学。脑神经科学的这部分知识,是直到研发这个练习计划的时候,才带到我们产品里的。我们原来把自己叫做「心理健身房」,最近又觉得更确切的叫法应该是「大脑健身房」。

我们锻炼的,就是大脑的相关功能,听你播客的,估计大家的主要生产力工具就是自己的大脑了。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是大脑的认知、加工、解决问题这一部分理性思维的能力,而且会用得很好。但大脑的另外一部分,是情绪对我们行为驱动的力量,我们怎么用好这一股力量,让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部分是大家比较少关注的,在我们的大脑健身房里面,也会教大家如何用好这股力量。

刘飞:一说这个比喻,可能大家会有更具象的认知。现在大家对健身已经有认知了,我感觉 10 年前,好像对健身没什么认知,身边大部分人对于健身最早的认知就是减肥。后来发现健身也分很多种,有的是塑形,有的是增肌,有的是专门训练一个项目。上臂和下臂的训练不一样,心肺的训练也不一样,分得很细。大脑功能,其实也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训练的,这个认知还是挺重要的。

郭婷婷:我们聊的是大脑的可塑性,大脑里面有很多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是以网络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我们的信息就是在这些网络中不断地被传递,然后被存储。有一些网络可能会参与一些功能,如果你经常用它,这个功能就会比较发达,用起来比较好使。如果这功能你不怎么用,它就会慢慢退化。

从这个意义上其实我会觉得健身这个比喻更容易帮大家理解,大脑跟我们身体一样,也是需要我们进行一些刻意训练的。比如说有效努力的训练中,会有注意力的训练。注意力是人的大脑非常底层的能力,你做任何事情,你得先让你的注意力锁定在这件事情上,才有接下来做它的可能性。我们锻炼的就是,怎么有意识地把注意力放在我们想放的地方,以及如果我们走神了,怎么把它拉回来的这样一种能力。

2 努力不等于卷

刘飞:我刚看到「有效努力」这个练习计划的名字的时候,也会存在一些误解。现在处于这样一个社会语境里:大家都不是那么想卷了

郭婷婷:我们叫「暂停实验室」嘛,很多人都会体验到一种强烈的冲突。你们教人心灵获得宁静的地方,怎么推出了一个这么卷的产品?

其实这个产品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教大家怎么去卷同事、卷领导,怎么在职场里生存,不是这些东西。而是「更有效的努力」,你的精力会更充沛,你休息时间应该更长,你的精力管理应该更好,你的生活状态应该更好。这一定程度上,跟暂停实验室的价值观和理念是一致的。

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努力」跟「卷」这个词就挂钩了。因为最早的时候「内卷」的含义,其实是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再怎么努力,你获得的也是有限的。

再回过头来,为什么我们会想把「努力」放在产品名称里?我会觉得,大家对「努力」这个词有极大的误解,这个误解让大家经常说那句话,什么「45 度,一会卷一会躺」,或者「想卷卷不动,想躺躺不平」。

努力永远都是有价值的,但是大家误解了。

努力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心理学里,努力其实跟正念里的一个关键词是相通的,叫做「有意识的」。我可能还愿意把它翻译成「主动的」。意味着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自发地、自愿地去做。就像正念里面训练注意力,首先你得知道,不是被动的注意,是主动的注意。我在为自己活着,我想把生活变成我想要的样子——我会觉得这是努力的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懒也不等于是错的

郭婷婷:大脑有一个天然的特性,大脑天然是想省力的。很多人不太承认自己的大脑想省力,他们会把这个污名化叫做「懒」。

我们大脑之所以想要省力,是因为我们大脑超级耗能,它是我们全身最耗能的一个器官,并且它处理的信息过于复杂。所以在大部分事情上,使用省力原则,能够帮我们提高效率

但是当环境出现了一些超出我们预期之外的事情,按照原来的那种省力的方法没法应对的事情,就是需要我们努力的时刻。所以努力不是说我要一直紧绷着,而是识别出来那些最值得我们努力的事情,然后在这些事情上去做点什么,让生活继续回到我们期望的那个样子。

刘飞:该懒的时候懒,该努力的时候努力。

郭婷婷:要把力气用在刀刃上,要用在那些最值得的时候。

如果再把我们努力的目标放大一点的话,就是我们叫做「幸福」的那个东西。当我们说我们要追求什么的时候,很多人会说我要追求好生活,我要追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幸福的人生到底包含什么?其实心理学里也一直在研究,当你拥有什么的时候,你会感觉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

我们找到了几个很重要的维度,一个当然就是我们的情绪。当我们感觉大部分时候的情绪体验是积极的,没有特别大的情绪波动或者持续处在情绪风暴中,这是幸福的其中一个维度。

另外一个维度,是我们要聊的工作,在工作中,我感觉我喜欢这份工作,我能够专注投入于这份工作中,我认同它的价值等等。工作的投入度是幸福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很多人会说什么「精神离职」、「我不喜欢我的工作」等等,这就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幸福感。

还有一个维度,我们把它叫做价值意义的维度,是生活中,我是不是在追求我认为重要的东西,比如说,别人可能会觉得金钱或地位,这些东西很重要,但我真的这么认为吗?当我追求它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很充实吗?那我真正认为重要的是什么呢?我在做的事情,是不是在真正地践行我的这些价值?在追求我真正重要的东西,这是幸福的一个维度。

还有就是人际关系:我是不是能够跟别人有互相支持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把所有的这些加起来,在所有的这些维度上你的评分都是「是的」,那你此刻一定是一个感到很幸福的人。

4 我们对大脑规律存在很多误解

刘飞:现在很多朋友会觉得,环境是真的不好呀,我是真的没办法,才留在这儿的。你会觉得这种情况也是有办法调整的,是吗?

郭婷婷:是的,在我们的练习里面一直在讲的,是关于想法和行动的关系。当我们有一些想法,比如说「就这样了」,「如果我出去一定会怎样怎样」,这都是在我们行动之前的一些假设。

当我们真的去试试,去做出跟之前不一样的行动,我们获得一些新经验,会发现也许事情并不是我们一开始想的那个样子。很多人之所以没有行动,没有做出改变,是他们特别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想法当成了事实。这些想法可能包括自己的预设想法,也包括外界的声音。就像小马过河,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会淹死,但小马没有真的去淌过,就不知道事实是怎样。

刘飞:这就涉及到一种思维方式,当你想到一个事情的时候,有没有主动去尝试,还是说基于惯性,陷入了恐慌,陷入了思考里。因为你身边的人都是这么想的,那你也这么想了,最后你也不迈出这一步,你就不断地在内耗,就陷在这个环境里了。这是一种思维方式,或者说是可以去训练的一件事情。

那么你们在做的事情,为什么能够帮助到大家呢?

郭婷婷:大家对大脑规律的了解真的非常少。比如说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到底我们能在一件事上专注多久?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的专注能力太差了,觉得是因为自己看短视频看多了,所以没有办法稳定地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上。一旦发现自己走神了,就开始批评自己,不够自律,这种批评又进一步地把自己拉向了更远的走神。

但其实关于一个人能稳定地专注在一个事上多长时间,是有很多研究的。具体地说,你专注在同一件事上完全不走神的时间,比大家想象中要短很多,是一分多钟。你不要想自己是个神人,成年人都是一分多钟,小孩是不到一分钟。

你如果想要稳定地专注,就要不断拉回来,是很耗能的。在学校上课的时候,我们知道前几分钟可能会比较专注,能够不断地拉回来,但后面拉回来就会越来越慢,时间越来越长,越来越费劲。你可以理解为大脑的肌肉,一直在发力,一直在试图控制,而这种控制,一天四、五个小时就是极限了。

如果你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里面,一定有很多无效的时间。是因为你的大脑就是这个样子,就是在不停地走神,不停地拉回来。那你要做的就是:第一,不要让这个过程太痛苦,不要因此太苛责自己;第二,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你要能够更快地意识到走神,更快地拉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压能力也是可以锻炼的

刘飞:你们的训练里为什么有压力应对的模块呢?

郭婷婷:压力到底是什么?它其实是我们感受到的,一种环境的变化导致的不平衡。跟我原来感受到的不太一样了,于是我感觉到了压力。

所谓的「适应」指的是什么?就是我搞定了这个坑,又重新回到平衡的状态,这叫做「适应」。为什么大厂里的人会觉得压力这个事很重要?就是有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适应了,但其实没有适应,是从一个急性的压力变成了慢性的压力。

急性的压力很好理解,比如说突然遇到一件事,你的身体就会立刻产生一些排斥,算是「调动」吧。一方面是你情绪的排斥,另一方面,你的心跳加速,你感觉自己这会儿好像比刚才更清醒了,等等,其实是你在做身体准备(调动)。

有的时候,这事好像看上去解决了,但我心里觉得不对劲,我觉得自己解决得不够好;或者说我觉得这事未来可能还会发生,这是个潜在的危险。

还有的时候,在这件事里我获得了一些评价,这些评价让我感觉我自己不行。这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事,过去就过去了,我没有办法立刻回到原来的状态了,我因为这个事被改变了。

如果这些一直都没有获得处理,它就会被累积起来。这事好像过去了,但我身体的反应没有真正地过去,我身体还在紧张着,我一想起来这个就会感到紧张,我们把它叫作慢性压力,是你从一个很快能平复的状态,到你迟迟不能平复的状态,再到最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身心问题,比如说焦虑、压抑等等,都跟我们一直没有办法回到原来那个状态有关。

刘飞:那怎么通过锻炼提升抗压能力呢?

郭婷婷:外界发生的事情,不是造成压力最直接的原因,最直接的是我们对这个事的看法,是我们怎么理解这件事情,是我们的解读影响了我们接下来的一系列反应。

当我们说到抗压能力的时候,我们真正训练的东西是什么?是三个东西,一个就是我们的注意力,当外界发生那件事情的时候,我到底能看到哪些?我是只看到了风险,还是同时看到了资源?我的注意力是不是只盯在问题上。

我们容易产生一些自我否定,或者事情很严重之类的灾难化的想象。有效努力中就有训练注意力的练习,我们把它叫做「公正的观察者」,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怎样更公正地获得更多的信息?这是需要训练的。

另外一个训练是关于我们想法的,很多人所谓的内耗是注意力更多放在了一些担忧上、放在了对自己的评价上,而并没有放在这件事的具体解法上。

这个锻炼其实挺难的。难就难在,事情总是唰地一下来,我们的想法总是唰地一下就产生了。当场去调节,显然是不可能的,谁都做不到。所以,就像一场球赛,我们录了一盘影像,事后就像球队教练一样,我们再重新回顾一下当时发生的事情,看看当时我是怎么反应的?我想了些啥?我注意到了哪些信息?事后回顾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些不太一样的东西?你会发现人在压力中的时候,注意力总是狭窄的,总是容易灾难化的。但当我们恢复理智了之后,我们是有机会看到更多的。

第三个就是行动。我这一次做了什么?下一次如果再遇到这事,我还可以怎么做?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是能想出来的,我们只是在那个时候僵住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自己心理素质不好,压力一来的时候,原来很多有效的行动,现在做不出来了。

6很多人都做错了精力管理?

刘飞: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精力管理不就是有空就休息吗?我休息好了、多睡点觉不就行了吗?

郭婷婷:当我们提到精力管理,管理的是什么?

我觉得电池那个比喻挺好的。我们每天睡觉,可以当成最大的一次充电。充完后开始一天,不管做什么事,都在缓慢地消耗。有些事可能掉电掉得格外快,有些事掉得慢一点,有些事甚至不怎么耗电。你在一天结束之后,回到家竟然还有点电量,还能干点啥;如果你一点电都没了,即使你不困,也只能躺在那刷手机了。

大家会觉得,我只要工作就一定耗电,我要出去旅个游或怎么样,就叫给自己充电。大家会把是否耗电粗暴地等同于这个事情带来的效果,但实际上更根本的,是我做这件事的时候,大脑和身体所处的模式。很少人意识到这一点,比如说同样是工作,有些人耗电,有些人不耗电。

什么时候人会耗电?

一个是应激反应,当你感觉到巨大的威胁,当你全力以赴,好像在战斗的时候会耗电。哪怕你下班了,你在旅游,你想到第二天老板还给你打电话,你一直在想这事,其实身体是没有办法得到放松的。

另外一种耗电,是我们的认知控制。只要我脑子里有一个目标,并且一直想要去实现它,我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就意味着我的注意力要不断地从走神中拉回来,这种控制一天不会太久的。为什么我们晚上回家,明知道刷手机不能让自己放松,但只想做这件事?因为现在这事最方便,你做其他任何需要认知控制的事情,可能都已经控制不了了。

还有一种耗电是我们的身体消耗,去运动、去外面跑肯定会累,如果就坐着躺着,就相对轻松一点。

考虑这三种情况,可以大概知道在这个模式下,自己处于耗电还是充电的状态。

有的时候我们讲到「内耗」这个词,是我现在明明也没干啥,也没有做特别重要的事情,也没有在解决问题,只是大脑里面一直在评价,一直在琢磨。这些琢磨也让我很紧张,有应激反应,这个就叫「内耗」。这种时候,哪怕你刷手机,去旅游,很可能都在内耗的状态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 完美主义是不是敌人?

刘飞:完美主义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吗?

郭婷婷:我看了一些研究,完美主义这种特征在一些高水平运动员、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人里面,会更多地出现。为什么?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促进绩效表现的特征。为什么完美主义能持续地保留下来?当然是因为它有用。

但过于完美主义可能就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它的副作用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更多的自我苛责,因为标准高,更容易发现自己做得不够好。完美主义的人觉得自己还不够努力,于是对自己评价偏低,哪怕已经做得比很多人都好了。另外一个就是:累。只要想高标准,肯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精力。所以这种自我苛责和累,长期来说就可能会危害到人的心理健康。所以过于完美主义的人,很典型的表现是事情做得不错,但心理健康可能有问题。

刘飞:内耗特别多。

郭婷婷:对,可能一开始只是焦虑,如果时间再长,长期处在这种自我苛责和疲惫状态,行动力会更低,可能对自己的注意力、认知都会有影响。然后发现自己更没有办法达到原来的高标准、严要求了,理想和现实落差就更大,就会更痛苦。

所以对于完美主义的人来说,怎么样去预防自己的心理问题,不要恶化到没有办法帮自己提高绩效表现的程度,是他们需要关心的。因为一旦到了那个程度,完美主义对自己带来的更多就是伤害了,没有起到促进作用了。用好它,但不要被它伤到,这是完美主义者需要应对的一个挑战。

以上只是播客对谈的摘录,收听完整内容,可以在小宇宙、苹果Podcast、喜马拉雅和网易云音乐等平台搜索「三五环」。

暂停实验室新品:「有效努力:基于脑科学的目标实现能力训练」

关于这个产品,播客中还有很多没有展开,推荐大家到文末扫码去看看详情页,25 天具体练什么,解决哪些问题写得非常清楚。

如果你在工作中,想摆脱内耗,在压力中,也想稳住情绪、稳定发挥;

又或者你正在为一些长线目标努力,想要突破瓶颈,提升精力,解决问题,达成心愿;

又或者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很多美好的期待

那「有效努力」是适合你的。这既是一个为有效实现目标设计的练习,也是一个为创造好生活而设计的练习。

以下是重要的报名方式,每月只开一期,新一期 7 月 8 号(周一)开营,错过就要等到 8 月了。

报名方式:

下方海报扫码关注「暂停实验室」后,就能领到我的读者专属优惠(立减 50 元)。如果是 14 岁以上的学生新朋友(包括毕业一年内的),还有更优惠的学生专属价,在商品详情页中就有学生价申请入口。

播客里提到的我之前参加过的改善情绪、提升情绪调节能力的练习是「情绪 EBP 基础」,扫码也可以找到。

祝愿每个人都能拥有好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

1

2

题图和插图由 Midjourney 绘制。Prompt:

1.People working in landscape scenes, in the style of fujifilm film, traditional landscapes --v 6.0 --ar 2:1

2.the man on top of the mountain, in the style of alien worlds, dark silver and indigo, terragen, snow scenes, associated press photo, science-fiction lands, lunarpunk --ar 16:9 --v 6.0

3.A simple line drawing of an Asian man sitting on the ground with his cat beside him, in a flat illustration style with black and white lines and a minimalist design on a white background. The artwork has a minimalist art style with simple details, lines, and coloring book illustrations. The vector graphics include simple patterns with minimalist style and simple color blocks. --ar 16:9 --v 6.0

4.gears moving in unison anime style as flowers, coloring page for kids, bold lines, no grayscale, simple Osamu Tezuka's manga style. Animation from the 1950s black and white --ar 16:9 --v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