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量化选股的方式,华夏基金孙蒙致力于寻找市场中被低估或错误定价的标的,进而获取超额收益。
过去几年间,A股市场在不同的热点行业中轮动,构成了连续不断的A股结构性行情。
期间,极致押注的投资方式曾给基金带来丰厚回报,但时过境迁,这条路或许已经走到了尽头。
从2021年“抱团”核心资产的坍塌,到后来押注新能源后的一地鸡毛,再到去年一、二季度部分主动权益基金切换至人工智能赛道,最终呈现的终局是:输者众而赢者寡。
这种风格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意味着即便押对板块,如果不能及时转身离开,最终的结果也不会太理想。
特别是伴随着近年来板块轮动的不断加快,投资难度更是不断攀升。有从业人员打趣的将其归纳为“风火轮”行情,看似风风火火,实则轮番折磨。
特别是今年以来,“风火轮”的转动似乎又变快了不少。从券商研报中的统计数据来看,无论是红利、AI 算力、出海出口,还是低空经济、大宗商品、房地产板块,鲜有能撑过一个季度的主线。
这也令很多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们也颇为迷茫,当问起他们的投资感受时,得到了近乎相同的答案:很难做。
加强主动权益投资能力的迭代,同时淡化择时,回归均衡配置正成为业内的一种共识。
01 所有人都挤到船的同一侧
不同于押注某一行业或板块的做法,均衡配置会将资金在各个行业或板块之间进行分散配置,以避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极端情况发生。
也因此,均衡配置具备了有效降低市场风格切换带来的风险、丰富的收益来源和相对有限的收益回撤、收益的可复制性较强等特点。
此前,有机构采用均衡配置的策略,将资金平均分配到金融、周期、消费、成长、稳定这五个不同的风格指数,最终获得了市场平均收益,以及一条走势更加平稳的曲线。
显而易见,均衡配置的目的不在于提高收益,而在于降低整体波动、提升组合稳定性,从而获得相对更好的持有体验。
但很多基金经理对此并不十分认可,觉得还是要找高景气行业,要重仓赛道。
可现实情况是,过去两年间,很多基金经理不仅没能赚到钱,还跑输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0%”这个代表着绝大多数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
这个被直接写入基金合同,用来评估基金产品业绩的“参照物”,却往往被普通投资者所忽视,哪怕是专业的金融从业人员,也很少有人关注到这个“基准”的存在。
这是因为国内对于基金经理的考核主要是看全市场排名,所以大部分基金经理更关注与同业的差异,而对业绩基准看得相对少一些。
根据测算,去年大概有5成以上的权益基金,相对业绩基准的跟踪误差在10%以上。这一数据的背后,意味着在某种风格或行业持续演绎的市场中,基金经理可能因为排名压力而出现风格漂移,同时还可能导致大家集中配置于某种风格或行业而出现“抱团现象”。
反观美国公募基金行业,对于跟踪基准却是非常重视。其主动权益基金中有接近6成相对业绩基准的跟踪误差控制在5%以内,跟踪误差超过10%的产品只有不到1成。
投资者放弃低费率的指数基金,选择买入更高费率的主动权益基金,自然是期待获得比指数基金更高的收益。但想要从一个失去贝塔的市场中获取超额收益,并非易事。于是,均衡配置这一方式成为不少基金公司正在尝试的一条新路径。
事实上,均衡配置并不算一条新路。与其说是转变投资思路和投资方式,不如说是在易退难进、风险随机的市场环境中,探索一种能够适应这种环境的投资新范式,做更聚焦现实的投资。
通过偏均衡配置方式,可以减小基金经理的业绩和从业压力,毕竟大多数基金经理能每次押中行业轮动的概率确实不大。在此基础上,基金经理再去挖掘优质个股创造阿尔法。这样的话,相对基准偏离不会太大,业绩也不会与基准差特别多。
很多基金公司便顺应这一趋势,发行了对标宽基指数的量化策略产品。
但随着资金的不断涌入,很多宽基已经呈现出交易拥挤的典型特征,就像是“所有人都挤到船的同一侧”。
于是,一些基金公司开始将目光聚焦到中证偏股基金指数的身上,这也是一种差异化竞争的体现。
02 洞察基金市场的关键密码
和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相同,基金市场也存在与之对应的基金指数用于展现基金市场的综合变动状况。
基金指数作为基金市场的量化指标,能够为基金投资者反映出基金整体的净值规模变动趋向,进而助力基金投资者对基金市场的基本情况加以了解,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即为其中之一。
根据中证指数公司的定义,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以公募基金市场上所有股票型基金以及混合型基金中以股票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作为样本,采用净值规模加权的方式编制指数,以反映全市场主动偏股型基金的整体表现,即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的整体投资水平。
不可否认,从成熟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主动权益基金经理要想战胜指数已变得越来越难。也可以看到,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在与上证指数、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主要宽基指数的阶段性业绩比拼中,也曾一度占据下风。
但从长期来看,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的收益表现还是优于上述宽基指数的。
此外,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穿透后的板块配置更加均衡,也更符合当下基金行业回归均衡配置的潮流。所以,市场上也越来越多地把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作为衡量基金投资业绩的重要基准或者参考标的指数。
一些机构在挑选基金时,也将能否跑赢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纳入筛选标准。倘若基金能够长期跑赢中证偏股混合基金指数,那就意味着其持续处于全市场偏股型基金收益排名中等偏上的位置。
而一些基金经理,也试图通过量化选股的方式,尽可能实现比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更强一些的表现,华夏基金的孙蒙便是其中的一位。
03 从困境到超额收益的逆袭之路
作为公司“AI+”投资团队的早期成员之一,孙蒙通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借助AI的力量,从基本面出发,通过模型化的方法,寻找市场中被低估或错误定价的标的,从而获得超额收益。
作为孙蒙代表产品之一的“华夏中证500指数增强”,截至2024年1季度末,在过去三个月、过去六个月、过去一年、过去三年四个时间维度上,分别跑赢业绩比较基准2.65%、4.23%、10.52%、25.43%。
持续创造超额收益之下,“华夏中证500指数增强”的基金份额也获得显著增长,从孙蒙2020年2季度上任之初的2.1亿份,上升至2024年1季度的22.77亿份。
事实上,“华夏中证500指数增强”近年来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期间也经历过三次较为明显的困难时期。
第一次发生在2020年底,当时市场风格以成长股为主线,市场资金倾向于追逐核心资产。而彼时,孙蒙基于模型给出的判断是:成长股的投资性价比不高。
起初,这一判断使他们在2020年底至2021年春节前持续的成长风格中,相较于同业处于劣势。但在2021年春节之后,市场风格开始转向,令成长风格和核心资产出现大幅回撤,孙蒙由于对风险的严格把控以及投资原则的坚守,最终产品的超额收益未受到太大影响。
正是这次经历,让孙蒙更为清醒地认识到,赚取市场风格的钱并非他所追求的,只有做有门槛的事才能获取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首先,不希望行业热点的轮动对超额收益产生影响;其次,对行业和风格均做了中性处理,坚持在行业里优选个股;最后,不对模型的结果做过多主观干预。
所以,当第二次面临困难时,孙蒙又一次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2022年的3、4月份,当时市场持续下跌,致使情绪降至冰点。然而,孙蒙却察觉到以科创板为主的科技行业,在一季度整体业绩相当出色,从估值角度来看也极具性价比,且具备很强的成长性。于是,孙蒙决定逆势加仓,持续抄底性价比适宜的标的。
但由于当时市场情绪并未好转,导致其四月份上半个月的整体收益并不理想。直到后来市场企稳,那些被错杀的、具有非常好的估值性价比和优质成长性的科创板标的,成为整个市场中反弹最快的“急先锋”,基金净值也迎来一波修复行情。
相比前两次市场动荡,今年一季度由微盘股风格暴露引发的“量化股灾”似乎更考验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
从上半年“华夏中证500指数增强”相对中证500 全收益指数仍有4.91个百分点的超额来看,孙蒙显然是经受住了这波行情的考验。
除了“华夏中证500指数增强”外,孙蒙还管理着“华夏智胜先锋股票”、“华夏中证500指数智选增强”、“华夏智胜价值成长”等多只产品,且均获得了不错的超额收益。
如今,孙蒙将再次扩大投资版图,即将发行一只锚定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的产品——华夏智胜优选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A类:021369,C类:021370)。
作为拟任基金经理的孙蒙,又将给投资人带来怎样的惊喜,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