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内单位(公务、事业、央企、国企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在历史上有过三次集中性的推进干部年轻化。

第一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强力推进了干部“四化”,其中,一批年轻干部破格上位。

第二次,是2010年前后几年,各单位开展干部年轻化、高学历化、竞聘上岗化、公开招聘化,一批高学历、留过洋、专业化的年轻干部通过公开竞聘、公开招聘上位。

第三次,是2020年以来的近几年,由于干部选拔机制的变化,从酝酿、动议等环节开始,权力更加上收,出现大量年轻干部下派、交流任职现象,让基层人员目瞪口呆,把重点职位都占据了,怨声载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有四个典型现象:

第一种,央企和大型国企,从总部机关下派年轻干部任二级单位副职、正职的越来越多,把基层很多重要的职务都占据了,让基层人员看不到希望。

第二种,公务体系里,上级直接空降年轻干部到县、局、乡、镇担任两个正职,很少有内部人员提拔转正的。

第三种,公务体系里,上级直接委任年轻干部为下一级重要委办局的一把手,让那些眼巴巴排队等了多年的副职傻了眼。

第四种,年轻化导致年龄层层递减,基层干部被比自己年轻的上级下派或交流干部顶掉职位,把你的年龄“熬”过线了,上级又“卡着点”让你淘汰出局了。

这几年,年轻干部层出不穷,思想新、点子多、有活力,固然是优点;但是,他们坐火箭式迅速登上“权力”的舞台,看透底层逻辑,也让人细思极恐。

主要的原因:在这三个强推干部年轻化的历史阶段,根本原因是干部老龄化和干部同质化、并形成了年龄“钙层”,需要年轻干部充入新鲜的血液。这几年,年轻干部迅速成长,有年轻人的优势,也不排除“利益和资源串换问题”。

比如,有一些老领导在退休前,急于把年轻的儿女推上位,为了绕过回避机制,你把我儿子提拔起来,我把你闺女关照一下。怎么才能让儿女快速成长呢?在基层历练太慢了,起点太低了,那么,就放在机关去镀金,层级高、职级高,很快就提拔到下一级重要岗位,锻炼几年再上一层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年轻干部要么是空降、要么是交流呢?在基层单位,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土生土长的好干部要成长起来,要经得起大多数群众的观察和评价,这些年轻干部何德何能?能迅速提拔起来?所以,空降或交流是曲线救国的最优解!

干部年轻化是一个大政策,基层人员坚决支持,但这个机制也并非十全十美,也有一些让基层人员寒心的地方,还望上级认真听取意见。毕竟,上级机关下派年轻干部,占据了基层本来为数不多的职位,压缩了基层干部的成长空间,剥夺了他们提拔进步的机会,导致这个群体失去动力,弊端也是日益显现的。

主要弊端有三点:

【1】伤害情感。基层干部辛辛苦苦工作二十年,等待的就是唯一的一次提拔机会,结果,被上级机关的年轻干部空降下来挤占了,让他们的希望落空,当他们彻底寒心之后,不是躺平就是佛系,更严重的就是摆烂。不要片面责怪基层干部,要看到背后的原因,你让他们绝望,还不准许他们躺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工作损失。很多年轻干部都是“三门干部”(出家门、进校门、入部门),没有在基层长期锤炼,在机关镀金之后,拔苗助长,空降基层当领导,用基层老干部的话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他们的工作不接地气,作风漂浮,颐指气使,既损害了工作实效,也伤害了基层干部的感情。

【3】影响队伍。在基层单位,提拔一个干部,正向影响是一连串的,比如,提一个局长,有利于了一两个副局长,有利于三四个科长,等等。机关的年轻人空降下来,不是影响一个局长职位,而是影响了一大串人的晋升机会,严重影响基层队伍的积极性。

PS:干部年轻化有利于激发活力,但带来的弊端也不能忽视。大规模、大面积、大数量地空降、交流年轻干部,拔苗助长,可能对工作不利,也对他们的成长不利。干部层级的结构是金字塔式的,年轻干部也会形成“积压层”,“盖住”比他们更年轻的年轻干部。所以,干部队伍建设还是应该坚持“老中青”三结合的梯队建设比较好,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