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AI daily 7月3日讯 今日AI daily早新闻主要内容有:苹果料将获得OpenAI董事会观察员职位;天兵科技火箭坠落起火后发布致歉信;华为回应赛力斯收购问界商标。

马斯克:特斯拉将消灭所有空头 盖茨也不例外

马斯克周二在社交媒体X上表示,一旦特斯拉完全解决了自动驾驶问题,并量产擎天柱机器人(Optimus),任何仍持有空头头寸的人都会被消灭,即便是比尔盖茨也不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苹果料将获得OpenAI董事会观察员职位

作为上个月宣布的里程碑式协议的一部分,苹果公司将获得OpenAI董事会观察员职位,进一步加强了这对曾经不太可能合作的伙伴之间的关系。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应用商店负责人、前营销主管Phil Schiller被选中担任这一职位。知情人士表示,作为董事会观察员,他不会以正式董事的身份任职。苹果在6月份宣布将在iPhone、iPad和Mac的系列AI新功能中提供ChatGPT。知情人士透露,董事会的安排将于今年晚些时候生效,Schiller尚未参加任何会议。具体情况仍可能发生变化。董事会观察员的角色将使苹果与微软相当,后者是OpenAI最大的投资者和主要的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商。该职位允许某人参加董事会会议,但不能投票或行使其他董事权力。不过观察员确实可以深入了解该公司的决策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里云回应访问异常

7月2日上午,“B站崩了”“小红书崩了”等话题登上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期间,阿里云针对上海可用区N网络访问异常发布公告。公告称,今日10:04,阿里云监控发现上海地域可用区N网络访问出现异常;10:35,阿里云工程师完成网络切流调度,上海可用区N网络访问开始恢复;10:42,经过处理受影响产品服务恢复。

天兵科技火箭坠落起火后发布致歉信:辜负了大家的期待,正开展周边受损房屋的勘查、鉴定与赔付

7月2日,天兵科技官方微博就火箭坠落起火事件发布致歉信。天兵科技在致歉信中称,本次试验地点远离巩义市区,试验开始前,公司已与当地政府联合完善安全保障措施并提前组织周边人员撤离。此次坠落箭体散落在大山深处的安全布控区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仍对试验基地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扰和负面影响,对此感到无比自责,特此向巩义市人民表达真诚的歉意。

“爱奇艺限制投屏案”一审判补原告黄金会员时长

案件经过一年多的审理,“爱奇艺限制投屏案”终于在近日一审落槌。法院判定,原告在2025年7月15日前享有720P以及1080P的高清投屏权益,爱奇艺平台补偿原告41天的黄金会员VIP时长。

华为回应赛力斯收购问界商标:将继续支持其造好问界

赛力斯控股子公司拟收购华为及其关联方持有的已注册或申请中的919项问界等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以及44项相关外观设计专利,收购价款合计25亿元。对此,华为方面回应《科创板日报》称:将问界等系列商标转让给赛力斯,同时华为将继续支持赛力斯造好问界、卖好问界。华为一贯坚持不造车,而是利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持续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华为将继续与车企为用户打造智能汽车产品,提供智慧出行体验。

英伟达H200订单Q3开始交付 预计B100明年上半年出货

英伟达AI GPU H200上游芯片端于Q2下旬起进入量产期,预计在Q3以后大量交货。但英伟达Blackwell平台上市时程提前至少一到两个季度,影响终端客户采购H200的意愿。供应链指出,目前待出货的客户端订单仍多集中于HGX架构的H100,H200比重有限,Q3将量产交货的H200主要为英伟达DGX H200;至于B100则已有部分能见度,预计出货时程落在明年上半年。

AI视频初创公司Runway洽谈按40亿美元估值融资4.5亿美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人工智能视频初创公司Runway正在与投资者谈判,以约40亿美元的估值筹集4.5亿美元。上述知情人士说,纽约私募股权投资公司General Atlantic正在就领投这轮融资进行谈判。

AI系统绘出“多彩”大脑布线图 可解开和重建大脑密集神经元网络

日本九州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通讯》上发表文章称,他们开发了一种新的人工智能(AI)工具——QDyeFinder,其可从小鼠大脑的图像中自动识别和重建单个神经元。该过程涉及使用超多色标记协议去标记神经元,然后让AI通过匹配相似的颜色组合自动识别神经元的结构。将QDyeFinder的结果与手动追踪神经元的数据进行比较时,它们的准确性几乎一致。即使与已经充分利用机器学习的现有追踪软件相比,QDyeFinder也能以更高的准确度识别轴突。

柔软弹性电极可用电信号模拟触觉,有望用于虚拟现实等领域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科学家领导的小组开发出一款柔软且有弹性的电子设备。当佩戴在皮肤上时,这款设备能模拟皮肤上感受到的压力或振动。最新研究为开发用于虚拟现实、医疗假肢和可穿戴技术等应用的先进触觉设备奠定了基础。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科学·机器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