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郭沫若是中国近代文学大家,他一生有过三位夫人,原配张琼华、日本护士佐藤富子,还有恩爱了几十年的于立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沫若

在这三位夫人中,原配张琼华绝对称得上是妇女中的典范。虽然她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一辈子都困在了与郭沫若有名无实的婚姻当中,但她没有哭、没有闹,更没有自怨自艾活在悲苦中,而是乐观向上,什么事都会被她视为过眼云烟。

《黑猫》中的“绝丑夫人”其实并不丑

上个世纪,郭沫若出版了一本自传,名为《黑猫》。里面用简短的文字叙述了他的一生,包括自己乡下原配夫人张琼华。

郭沫若一生有过三次婚姻,最不满意的当属这次家里的包办婚姻。但其实在一开始,郭沫若在没有见过未婚妻的情况下,还是有一丝期待的,可直到见了新娘,他抗拒的心立马变得坚硬如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琼华(左一)和婆婆

在郭沫若出版《黑猫》之前,没人真正见过张琼华,所以对她的初步印象都来自郭沫若对她的描述。

书中写道:“我只是看见那新娘的毫不客气的一双露天的猩猩鼻孔。”这一番描述可谓生动形象,一下子就调动了读者们的想象。

一个女子的鼻孔拿来与一只猩猩对比,可想而知新娘的长相并不尽如人意。想到这里,或许有许多读者都会认为张琼华是真的绝丑了。但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郭沫若是一位极具文笔的作家,他在创作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增加一些夸大因素,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因此,在郭沫若出版自传后,有许多人慕名拜访了张琼华,这一拜访,人们才发现了真相。

张琼华,1890年出生在四川东山苏稽镇张沟,家里是当地的富户,有屋有田产。张琼华是家中长女,底下兄弟姐妹六人,因家境富裕,她还上过几年私塾,认得几个字。

作为当时封建制度下受压迫的女性,张琼华也没能避免被缠足,但她没有想到的是,正是因为这一双小脚,造成了她婚姻的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男女婚姻靠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张琼华和郭沫若谁也没能抵抗得了这种安排,但郭沫若是男子,相对于张琼华还有一点儿话语权。于是,他首先提出要求,女方不能是缠足。

给郭沫若拉红线的人是一位远房叔母,在郭沫若母亲眼里,这位叔母是“可以信得过的人”,所以她说的话,郭家大概率都会相信。

这位叔母从张琼华家回来之后,便对郭沫若夸赞:“女方人品好,在读书,是天足。”前两点,叔母并没有添油加醋,但最后一点却是撒了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沫若

由于相信这位叔母,郭家十分欢喜,立刻上门提了亲,很快就定了亲事。虽然有些排斥包办婚姻,但毕竟是第一次结婚,郭沫若心里还是有些期待的。

但现实总是猝不及防,当看到新娘下花轿时露出的三寸金莲,郭沫若瞬间感觉五雷轰顶,他感到受到了欺骗。郭沫若非常想要甩手而去,但为了家族面子,他还是忍了下来。

至于后来是如何拜堂成亲,如何与人应酬,他一概不知,如同牵线木偶一般完成了整个婚礼。等他再次清醒过来的时候,结婚典礼已经结束,他和新娘也已经坐在了婚房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规矩,新郎要掀起新娘的盖头才算婚礼的完成,郭沫若好奇地抓了盖头的一角,往上一掀,却看到一张其貌不扬的脸。

其貌不扬形容张琼华最为贴切了,因为她并没有郭沫若所说的“猩猩一样的鼻孔”,只不过是普通人的长相。

这一点,郭沫若的侄女郭翠鸾曾说:“八婶张琼华不丑,也不俊,中等人才,八爸也是承认的。”张琼华的嫡亲侄女张数桓也曾说:“我姑姑不丑,不是朝天鼻,姑父不喜欢她,才那样写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沫若

郭沫若是一位极富浪漫的作家,他对于女子的长相有自己的审美标准,看他后来的两位妻子就知道了。张琼华的长相显然不是郭沫若期待的那样,再加上原本就感觉受到了欺骗,就更加不喜欢张琼华了。

看淡人生才是享受人生的第一步

见到张琼华后,失望的郭沫若对这桩婚姻开始了坚决反击,新婚当夜,他便赌气睡到了厢房中,就连他的母亲亲自出动劝说,也没能成功。

在接下来的日子中,郭母每天都找儿子谈话,但始终不能打动,最后她使出了大招:哭泣。这一招果然灵验,郭沫若最终还是做出了妥协。不过,这种妥协不是接受张琼华,而是做好表面功夫,陪张琼华回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沫若

结婚第三天,郭沫若陪张琼华回了娘家,张家看到郭沫若一表人才,以为得了良婿,全家都沉浸在欢喜之中,却没有发现张琼华苦笑的脸。

在做了表面功夫后,郭沫若就找了个理由出国留学了,留下张琼华在陌生的环境中独守空房。

之后许多年里,张琼华表面上一直是郭沫若的妻子,但实际上有名无实,郭家中知道内情的人也对她既同情,又难免有些嘲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放在现在,女性在这有名无实的婚姻中大可再寻一条出路,但被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牢牢锁住的张琼华根本无力反抗,也没有能力反抗。她只能在一日复一日枯燥无味的生活中无声挣扎。

或许一开始,张琼华也对自己悲惨的婚姻感到怨愤,但随着时间的消磨,她似乎将这一切都看淡了。在郭沫若父母相继去世后,她甚至获得了一笔遗产安度晚年。

当时,郭沫若已经与日本夫人佐藤富子结婚并育有孩子,或许是出于对张琼华的愧疚,他没有要这笔钱,而是说服家人将这笔遗产送给了张琼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沫若

虽然一辈子都没能得到郭沫若的爱,但并不影响张琼华将郭沫若视为心中所爱。凡是拜访过她的人,一定会对她家里最显眼的郭沫若的照片留下深刻的印象。

张琼华将对郭沫若的爱发挥到了极致,不仅会收藏他的照片、文稿、用过的一些东西,还会接纳他新成立的家庭,甚至他与其他夫人生的孩子。

1939年,郭沫若与第三位夫人于立群结婚,并生下了长子郭汉英。不久,郭沫若的父亲去世,他便带着妻儿回到了家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9年3月初,郭沫若第一次返乡探亲,右侧提包袱者为张琼华

当时,郭沫若的侄子郭宗瑨目睹了八叔回乡的全过程,也见证了八婶张琼华的宽容大度。

面对丈夫带回来的新媳妇和孩子,张琼华没有一丝一点不满的情绪,甚至非常高兴。她对郭宗瑨说:“你八爸给我接回来个媳妇。”

张琼华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于立群比她小二十五岁,按照年龄确实可以做她的儿媳。张琼华也似乎真的把于立群当做“儿媳”来看待,不仅贴心收拾房间,准备吃食,还疼爱地将郭汉英抱在怀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3年4月,张琼华于北京石景山钢铁医院前留影

在郭沫若回乡的那几天,张琼华比任何人都要高兴,为了照顾于立群母子,她亲自下厨烹调,为了给于立群催奶,还亲自上街买鲜鱼煮汤。全程没有猜忌妒恨,也没有哭泣吵闹,一片和谐。

张琼华也很知趣、识大体。建国后,郭沫若一家就定居到了北京,张琼华即便知道地址也不曾前去打扰。

1963年,已经73岁的张琼华突然心血来潮想要到北京去探望郭沫若,但由于工作繁忙,郭沫若始终没有空出时间来。工作人员原本还想留她住些日子,她却说:“我不能在这儿了,不然会分了她的心。”

纵观张琼华的一生,她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却也不因此垂头丧气,对于她来说,看淡人生或许才是享受人生的真实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