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哲学系的赵某和复旦哲学系的王某只是以独有的方式解释了哲学和哲学史,特别是解释了西方哲学和西方哲学史,如何以独有的方式创建一门哲学体系?对于21世纪的中国哲学而言,问题不在于怎样解释历史上的哲学人物和哲学流派,而在于怎样在科技革命和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中推动和创新哲学的发展,以深化和完善现有的哲学理论和哲学体系。

新哲学包括新科学哲学和新文化哲学两个组成部分,新哲学的“新”在于其独有的创新性或创新的独有性,但新哲学的“新”不是凭空而来,不是脱离了与现有哲学思想和哲学理论的渊源和联系,而是在继承了现有哲学成果上的创新,在新的哲学语境和哲学思维下的继承。新科学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广义等效原理,新科学哲学的理论体系是效用论,新哲学的广义等效原理借鉴了物理学的等效原理,新哲学的效用论体系参考了经济学的效用和边际效用理论。

如果仅仅认为广义等效论来源于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那么只能将新哲学的等效原理理解为“狭义等效原理”,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是新科学哲学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的重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源泉,新科学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至少来源于近代以来三位伟大科学家——伽利略、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新科学哲学“广义性”的含义之一抬的是理论来源的广泛性、全面性和多样性。

新哲学由新科学哲学和新人文哲学组成,新人文哲学包括新经济哲学、新语言哲学、新艺术哲学和新美学哲学等,狭义的新哲学仅包含新科学哲学,广义的新哲学则包含新科学哲学和新人文哲学或新文化哲学。广义等效论或广义效等论既有递增的效用,也有递减的效用,增效论包括加效论、乘效论;降效论包括减效论、除效论。狭义性新哲学仅包含广义等效论,广义性新哲学则包含了等效论或效等论、增效论或效增论、减效论或效减论。

等效论和效用论、广义等效论和广义效用论、等效原理和效用原理、广义等效原理和广义效用原理都是新哲学体系使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词条,就像每一种哲学体系或哲学流派都构建和使用了独有或专属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词条一样。需要构建基本或核心的概念和词条,但不是为了概念而构建概念、为了词条而引入词条,概念和词条是哲学原理和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素,相当于建筑物的材料和构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哲学的广义等效原理在物理学上表现为等力效原理、等物效原理和等能效原理,可以从新科学哲学的角度将物理学定义为一门研究自然物体的力效、物效和能效的科学。从物体力效的理论分析中得出了力效原理,从物体物效的理论分析中得出了物效原理,从物体能效的理论分析中得出了能效原理。等力效原理包括等机械力效原理、等热力效原理、等电磁力效原理等;等物效原理的基本形式为物质的转化和守恒定理;等能效原理的基本形式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理。

当使用“像…一样”、“既是…也是”等连接词时,人们已在哲学思维上应用了广义等效原理,比如: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就像政治经济学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一样,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同样,科学为哲学带来动力,哲学建立在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哲学只能是“科学的科学”。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科学对哲学产生了基本作用力,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哲学对科学则产生了派生作用力。

生产关系可能适应、也可能不适应生产力,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产生推动作用,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产生阻碍作用,同样,适应科学成果的哲学体系或哲学流派对科学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不适应科学成果的哲学体系或哲学流派对科学发展产生了消极作用,简而言之,科技+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科技+哲学=新质哲学,科技+文化=新质文化。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最早论述了生产力基本性和生产关系派生性的非对称性关系,生产力是第一性的,而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如今的生产力在互联网、5G通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形成了新质生产力,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非对称性在新哲学的范畴表现为对应性破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科学和哲学的非对称关系遵从新科学哲学的对应性破缺原理。

哲学不可能代替科学实验和科学理论,违背了科学成果的哲学失去了根基,不会是好的哲学。科技人员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力军,但哲学不会从科学的“主人”变成科学的“奴仆”,哲学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始终带有自有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哲学生长自成体系,形成了自恰的学术流派和学术体系,新哲学的“新”只是其中的一种。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不同于科学的哲学则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抽象性地认识和把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