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庆 王越欣

“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苏东坡归家服丧期间,曾与友人一起在家中栽下荔枝树,并与其相约,待荔枝红了,他便回家。谁曾想,荔枝树在家乡三苏祠守望千年,但它的主人一去不能回。

三苏祠内原有一棵900多年树龄的荔枝树,名为“苏宅丹荔”,相传是苏东坡当年亲手种下的。上世纪90年代,这棵老树因病枯死。后来三苏祠将枯树的树桩挖出,制作成标本作为文物展出。2007年,为纪念苏东坡,三苏祠在“苏宅丹荔”原址,重新引进一棵荔枝树栽下。眉山的气候条件并不适宜荔枝树生长,但在工作人员悉心照料下,这棵荔枝树不但种活了,而且从2009年开始偶尔挂果,2017年更是首次大面积挂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三苏祠内的苏宅丹荔老树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三苏祠内的苏宅丹荔。

每年荔枝成熟时,这棵荔枝也成了全眉山人民最“惦记”的树。7月1日,封面新闻记者从眉山三苏祠博物馆获悉,今年荔枝喜获丰收。馆方将在7月4日上午举行采摘仪式,供游客免费品尝。

苏东坡的家里

荔枝奇迹栽活挂果

上世纪80年代就在三苏祠工作的园林管理部部长林小平,一直坚定地认为,荔枝能在三苏祠栽活结果,是个小小的奇迹。

“眉山气候温润潮湿,日照时间偏短,根本不适合种植荔枝。”林小平回忆,苏轼记载的这棵荔枝树,在上世纪80年代,偶尔还能结出几个果子。90年代初,荔枝树就死掉了。为了纪念东坡,2007年,三苏祠的工作人员,在原址上重新种了一棵荔枝树。

林小平说,荔枝树怕霜冻,刚栽下那几年,工作人员冬季为了给树保温,就用塑料膜将整棵树全部包裹起来,第二年冬季就只包裹半棵树,随后几年,荔枝树的“保暖衣”渐渐脱掉,适应了眉山气候。“2009年开始,这颗荔枝树偶有挂果,2017年第一次大面积挂果。今年再次大面积挂果,真是难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三苏祠内的苏宅丹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三苏祠内的苏宅丹荔。

一生写荔枝20首

在惠州写得最多

荔枝是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特产水果,果壳红艳,果肉晶莹,口感甜润,被尊为珍果、仙果。其产地最初在岭南,后扩植到包括眉山在内的四川部分地区。苏东坡对于荔枝的热爱自少即始,终生不改。他盛赞荔枝“轻红酽白”“骨细肌香”,“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他一生先后在黄州、杭州、定州、惠州、儋州等地写过荔枝的诗词20首,其中在惠州写得最多。

公元1094年,苏轼被贬岭南。在惠州谪居的近三年期间,荔枝这一岭南佳果给他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第二年四月,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随即便创作出《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苏轼感叹道:“予尝谓,荔枝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瑶柱、河豚鱼近之耳。”可见,荔枝在他心中是何等的美味。

此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而这一系列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句莫过于《食荔枝二首》其二中的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来自惠州市博物馆和惠州市旅游协会的嘉宾,也将带着当地的荔枝,飞赴眉山三苏祠。与当地市民共话东坡乡愁,共品东坡荔枝。

谁吃得最多?

松鼠独爱东坡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众人皆知的诗,道出了苏东坡对荔枝的喜爱。苏东坡家的松鼠也同样爱吃荔枝。

苏宅丹荔,长在快雨亭旁边。这座小屋建于咸丰三年(1853年),悬山式屋顶,坐西向东,背面有迴廊。1855年,四川学政何绍基亭外出查考,在此屋避雨,并为其篆书题匾名为“快雨亭”。

每到荔枝成熟季节,松鼠们都会沿着快雨亭屋顶,频频光顾荔枝树。“2019年开始,松鼠就多了起来。今年从十多天前就成群结队来了。而且现在胆子越来越大了,有人在它们也不怕。”三苏祠工作人员说,“我们以前还投放过苹果,不过它们根本不吃,可能还是更喜欢吃荔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三苏祠内的苏宅丹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三苏祠内的苏宅丹荔。

和松鼠拼手速的时候到了。据了解,今年的东坡丹荔,计划在7月4日上午开摘。届时三苏祠还将邀请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李昕升,带来“‘东坡荔枝记’——漫话荔枝古与今”的讲座。大家可以通过三苏祠博物馆发布的推文报名参加,免费品尝。

(图由伍静、侯建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