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也就是这周的星期六,就是24节气中的小暑节气了。农谚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指的就是小暑和大暑节气是非常炎热的了,虽然还没有达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是也是让人酷热难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小暑节气后,马上就是三伏天了,这对于广大农民朋友来说,最怕的就是出现持续的晴天少雨天气了,尤其是担忧出现旱情了,这对农业是非常不利的。

在民间就有句老话“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说的是在农历的六月份雨水多一点,反而对农业有利。

那今年的三伏天期间会不会出现旱情呢?老辈人就说了“旱不旱,就看小暑”,意思是从小暑节气当天就是有预兆的,那到底怎么看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旱不旱,就看小暑”,看看老祖宗的智慧

在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小暑作为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05°时即为小暑。它通常出现在公历每年的7月6日至8日之间,而今年是在7月6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小暑节气的时候,此时已经是三伏天的前夕了,因此气温高,雨水也多,所以在小暑节气的气候特点就是又热又闷,即所谓的“桑拿天”。

此时,雷雨天气也逐渐增多,但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有效缓解持续的高温干旱。农田里,作物生长旺盛,但同时也面临着水分蒸发快、土壤易干旱的挑战。

小暑不仅是一个气候的转折点,更是古人观察天象、预测农事的重要时刻,其中“旱不旱,就看小暑”这一说法,便是劳动人民基于长期观察与实践经验的总结。

(1)小暑下几点,大暑没河堤。

其实在小暑节气的时候,雨水向来是比较充足的,只是因为气温高,日照也强,下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特别是在午后,最容易出现大的雷阵雨。

而这句谚语意味着如果小暑节气当天有降雨,哪怕只是下了很小的几滴雨,这也是一个好兆头,预示着接下来的大暑时节雨水可能会非常充沛,甚至可能导致河流泛滥,河堤不保。

(2)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这句就和前面一句正好相反了,说的是在小暑节气的时候,如果是阴雨天气,那么预示着到了大暑节气的时候,雨水比较少,天气以晴朗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大暑又是一年中最热的一个节气,如果出现持续的晴天,就会温度很高,甚至会连坚硬的石头都能被晒得滚烫而裂开。

(3)小暑一声雷,倒转半月做黄梅。

这句谚语则涉及到小暑时节的雷雨与黄梅天气的关系。黄梅天气,即江南地区的梅雨季节,以其连绵不断的阴雨著称。

而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若在小暑节气当天出现了雷声的情况,那么就可能意味着黄梅天的特征会再次显现,即使已过了正常的梅雨季节,也可能出现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这个也被称之为“倒黄梅”。

尤其是今年的小暑节气很特别,当天恰好还是“出梅”的日子,并且又是六月初一,所以当天下雨的话,往往就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充足,还可能会有“倒黄梅”。

(4)小暑打雷,大暑破圩。

这句谚语的意思也简单,指的是在小暑节气当天打雷了,那么在后面的大暑节气,就可能会有大雨的天气,甚至雨水很多很大,还可能会把堤坝也给冲垮了。

在民间关于小暑节气的谚语还有不少,比如“大暑小暑,灌死老鼠” ,则进一步强调了小暑、大暑期间雨水是比较充足的。

另外还有“小暑南风,大暑旱”的说法,指的是在小暑节气最怕的就是南风了,如果当天刮南方,那么就可能预示着大暑节气的时候雨水少,可能会出现旱情。

在过去农业生产力低下,也没有科学的预测天气的方法,而农谚就成为了农民预测天气的参考依据,因为这些民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人对天气变化的敏锐感知,也是长期对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

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更多地是基于经验总结,而非科学论证。随着现代气象学的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天气的变化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运用这些民谚进行天气预测时,我们需持谨慎态度,结合现代气象预报技术,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