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王文嘉

2013年,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在兰州理工大学被批准建设,这也是甘肃省属高校中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实验室立足甘肃省资源禀赋,发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色,针对有色金属材料的设计开发、先进制备、加工和综合再利用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有色冶金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据实验室镍钴新材料方向团队带头人徐仰涛教授介绍,实验室依托甘肃省镍钴资源禀赋和人才优势,面向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围绕镍钴金属品质提升、合金设计、使役性能及加工调控技术、镍钴电池新材料及器件、镍钴资源高值化利用、伴生稀贵金属分离提取等开展科学问题探索、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聚焦镍钴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及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并产生显著成效。

此外,实验室始终坚持将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关键问题贯穿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金属焊接与增材修复技术是现代制造业必不可少的材料加工方法,在装备制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焊接和增材制造是高能热源局部或堆叠加工过程,所涉及的金属快速熔化与凝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加工过程,且伴随着多项干扰,相较于制造业其他工序流程而言,焊接与增材过程的自适应决策与控制难度显著增加。”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王文楷说。

针对各行业不同工件焊接和增材修复需求的特点,王文楷所在的研究团队围绕加工前工况预测量、加工过程中特征检测与分析建模、加工后质量无损检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相关成果在航空航天和能源装备的关键结构制造中取得了示范性应用。

“接下来,实验室将继续聚焦有色冶金短流程绿色再造、高端装备先进制造、新能源产业关键技术需求、绿色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为甘肃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及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关键支撑。”实验室副主任喇培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