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济南启动为期一个月的第二届“海右人才节”,并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求——

在第二届“海右人才节”开幕式暨济南校友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上,市领导表示,当前,济南蕴藏着无限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更加需要人才、渴求人才。

6月18日,2024届济南市大学生毕业典礼上,市委书记刘强更是抛出实实在在的人才政策,代表这座城市向广大毕业生发出青春邀约:今年,济南市进一步完善了人才政策“双30条”,出台了《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40条(2024版)》,正在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

近3年,济南每年新增人才数量保持在“10万+”,2023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78万人,新增青年人才超过16万人,居全省首位。

在留住人才方面,各区县也针对自身发展实际,出政策、出服务、出实招,在这个火热的六月,向人才“告白”。

服务环境、生活保障、社会氛围已到位

数字人才公寓“钥匙”等你拿

近日,历城区2024“AI赋能—海外人才泉城行”活动举行。活动中,来自印度麻省理工ADT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参观了济南超算中心科技园、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稼轩国际人才社区,对历城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和人才发展环境进行考察了解,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海外人才引进进行深入探讨。活动中,稼轩国际人才社区超算公寓举行了揭牌仪式并向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人才代表交接“入住钥匙”。该活动让历城区数字经济人才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深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稼轩国际人才社区超算公寓向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人才代表交接“入住钥匙”。

数字经济是历城区的主导产业之一,而人才是助推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历城区推出全市首个“1+433”数字经济专项人才政策,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集聚高地。

“1”是1个计划,实行“数字经济人才发展三年行动计划”。“4”是4项工程,实施“数字高端人才”“数字青年人才”“数字领头雁”“数字工匠”四大数字经济人才引育工程。“3”是3个平台,建设园区型、科研型、孵化型三大数字经济人才发挥作用平台。另一个“3”是3项保障提供人才成长评价机制、成果转化激励制度、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三大数字经济人才制度保障。通过实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数字经济人才规模持续扩大、结构明显优化,“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等平台能级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政策体系更加完备,数字经济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环境、生活保障、社会氛围持续改善,人才效能发挥更加明显。

博士人才“朋友圈”和“工作圈”

都已建好等你“回家”!

自今年2月5日平阴县“博士联盟”揭牌成立,4个月的时间,已有220人加入联盟“朋友圈”,平阴县在招才引智中独辟蹊径的做法初见成效。

“在‘博士联盟’运行中,重点打好乡情牌和服务牌‘两张牌’。”平阴县人才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刘灏源说。

打好乡情牌,平阴县通过开展“以‘家人’之名,共赴家乡约”“以‘青春’之名,看家乡变化”“以‘知己’之名,共商家乡事”“以‘学长’之名,共谋新发展”等精彩纷呈的座谈、观摩、成长沙龙活动,让博士们看得到故乡的山、望得见故乡的水,让他们的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从而为家乡代言、推介家乡,为家乡引荐各种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位今年刚毕业的博士生签约入驻平阴“博士小院”。

服务牌则是为加入“博士联盟”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各种服务保障工作。该县通过了解,“博士联盟”成员主要集中在高校、医院和一些国内头部企业,该县人才事业发展中心在服务保障方面推出了强化同学、同城、同行的“三同”服务模式,为联盟成员在个人成长、事业进步、资源推介等方面提供保姆式的服务,并为成员在家乡的亲人遇到需要帮助的事情时第一时间提供帮助。

随着“博士联盟”逐渐步入正轨,平阴县瞄准博士人才这支科技创新“生力军”,秉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整体提升”的双向奔赴理念,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圈”,努力搭建创业舞台,聚集优秀人才和优质资源,科技副总工作就是实证之一。

3月12日,“才赋平阴玫德之夜”平阴“博士联盟”线上沙龙活动在玫德集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14名“博士联盟”成员、玫德集团各专业领域技术总监,在线上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在这次沙龙活动后,玫德集团还成功聘请到了企业急需的科技副总。用同样的模式,来自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多所省内高校的博士与平阴县的玫德集团、华玫生物、华阳紧固件等企业成功牵手,成为企业的科技副总。

以“博士联盟”为牵引,平阴县将人才工作触角延伸到了博士所在高校,做起了“校友经济”的文章,并成功与齐鲁工业大学、济南大学进行对接合作,努力推动高校资源、校友资源与平阴城市发展需求精准有效衔接,力争把博士所在的高校变成平阴的人才飞地,实现城市、高校、校友在科研创新、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如今,博士联盟——科技副总——人才驿站,构成了平阴招才引智的“铁三角”,关系越来越稳固,黏性越来越强,得到了高层次人才的广泛认可。

产业兴旺“赋能”乡村振兴

你和事业“双向奔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章丘区三涧溪村开展“党旗飘飘向四方,增光添彩耀家乡”活动,设立返乡创业工作站,引导100多名年轻人到村创业。除此之外,该村还与齐鲁师范学院、齐鲁理工学院等多所院校建立“校村共建、交流共享”机制,开展技术指导、教育培训等活动,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三涧溪村发挥带动作用、培育产业集群,联动周边10个村打造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实施现代农业、花木繁育、文化旅游、商贸服务、教育培训5大类25个重点项目,成功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7个,“朱家峪景区+泉城百花园+三涧溪村”精品线路成为群众休闲旅游好去处,产业兴旺“赋能”乡村振兴的愿景正变成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才战略为章丘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在章丘,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已经成为新常态。位于南部山区文祖街道的山东三生万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文祖百菇园”项目,正是人才与产业互相成就的典型代表。

“之所以叫三生万物,是因为我们合伙人是三个研究生,怀揣着梦想,背井离乡来章丘创业,看重的是这片沃土以及优越的人才政策、良好的营商环境。”公司总经理、齐鲁乡村之星聂阳说,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占地100亩,借力济南建设“北方种业之都”,开展菌种繁育,一期产能300万袋,二期计划产能600万袋,可满足章丘及周边6000亩食用菌种植。

据了解,近年来章丘人才工作始终聚焦区委决策,围绕中心引人才、布局产业育人才、服务大局用人才,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走出了赛会引才、平台育才、环境留才、事业用才的新路径,全链条打造青年人才聚集“强磁场”,充分释放人才强劲动能,为推动章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持。

在乡村振兴方面,章丘建成市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4处,依托基地对接联系专家249人次,“龙山味道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项目”入选2023年省级专家服务基层示范项目。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当前,加快推动章丘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章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期盼贤能、渴求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能够成就人才。

以才育材

以材兴财将政策送到你“家门口”

6月14日,商河县举办“智汇玉皇·才聚商河”博士商河行活动。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大学及中国科学院的15名教授专家、博士人才应邀前来考察交流。

把人才请进门是第一步。商河县特意安排教授专家、博士人才先后到山东易祥花木有限公司和山东力诺特种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等进行实地考察,请人才和当地产业亲密接触,建言把脉,为企业发展找到新的突破点,继而把产业之树培育成材。

“以才育材”,此前商河县已尝过甜头。

位于玉皇庙镇的山东力诺特种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如今不仅是中国耐热玻璃龙头企业、中国轻工业日用玻璃行业十强企业,也是商河县首家上市企业。之所以能有这些“光环”傍身,关键就在于企业对于人才的重视。该公司拥有国家CNAS认可实验室、山东省工业设计中心、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主导或参与起草标准18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110余项,被工信部授予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称号,成为中国耐热玻璃器皿行业唯一上榜企业。

以镇域龙头企业为突破点,玉皇庙镇重点推进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建设,引入高层次创新人才向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一线聚集,全镇企业达130余家,其中制造业国家单项冠军1家、创业板上市1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规模以上企业41家。成功申报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

“以材兴财”成效显著。近两年,山东力诺特种玻璃股份有限公司重点主攻医药包装产业,通过人才加持缓解了中硼硅玻璃管生产难题。在2021年上市后,其先后融资的12.5亿元全部投向中硼硅等领域,建设了二期和三期工程,目前二期已建成投产,三期项目投产达效后预计可年生产药用包装产品约12万吨,光学玻璃约7000吨,年产值20亿元,基本实现“以才育材、以材兴财”的良性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授专家、博士人才到山东易祥花木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地考察。

接下来,根据济南市人才工作精神、商河县“雁归商河”人才工程的要求,玉皇庙镇将继续念好“人才经”,为回乡创业人才提供资金补贴、担保贷款、培训担保等帮助,坚持将“人才政策”送企入户,将暖心政策送至落地创业人才的“家门口”。

多维度引才聚才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济南第二届“海右人才节”期间,莱芜区吸引人才的活动不断:

举办莱芜区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交流大会,持续扩大产业集聚人才效应;组织“莱芜之旅,人才骑行”闯齐关自行车耐力挑战赛,搭建让人才充分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广阔舞台……

近年来,莱芜区在人才引进、培育方面发力,并积极构建引才、用才平台,厚植创新创业沃土,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莱芜区组织开展的“莱芜之旅,人才骑行”闯齐关自行车耐力挑战赛现场。

该区强化人才政策支撑,先后出台莱芜区《人才政策“双30条”》《招才引智“伯乐奖”实施细则》《人才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关注和涌入莱芜。同时,实施梯次人才培育机制,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的原则,实施“梯队培育工程”,明确专人对申报企业和人才开展一对一服务,提高申报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全力做好市级以上人才摸底和培育工作。近年来,该区累计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10人、省级重点人才工程13人、“海右计划”产业领军人才50人,累计引进青年人才1.4万余人。

除了政策给力、培育发力,该区还积极构建平台联动创新体系,打造人才“策马驰骋”首选高地。

该区在海外引才平台重点突破,连续三年承办市双创大赛预赛,推荐400余个项目参加大赛,吸引69个海内外优质项目落地莱芜;与4个海外创新驿站签订引才合作协议,聘任8名海外“青年人才大使”,签订侨界青年人才合作协议,打造海智“朋友圈”。

企业用才平台持续升级,建立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创新龙头企业为引领的集群发展体系,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市级以上平台载体,给予最高20万元区级支持,鼓励企业走科技创新、人才强企之路。近年来,该区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等省级平台18家,新孵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5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企业283家。(济南日报 记者:李小梦 冯经伟 邵明红 亓楠楠 钱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