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络空间激浊扬清早已成为网络治理的社会共识,可“会不会被网暴”却成为人们在网络发言时下意识的考虑。

近日,一名女游客爬山时遇见一群抬游客上山的棒棒大叔,因为没有人坐山轿一直蹲在路边等候。女游客把拍摄的视频发布出来呼吁大家“大胆去坐”。为什么要“大胆”呢?因为很多游客特别是年轻人担心自己坐轿子上山,一旦被别人拍下来发到网上,便可能会遭到一番“伸张正义”的口诛笔伐,被谴责为“花钱践踏他人的尊严”,甚至被斥为“剥削行为”。

于是一个很奇葩的现象就这样发生了:抬轿的人说可以坐轿上山,走累的游客也想坐轿上山,景区日常管理中也希望有人坐轿上山,以此作为景区的一项收入,而且没有任何法律法规禁止年轻人坐轿上山,但年轻人就是轻易不敢坐轿。为何?因为自诩为“正义化身”的键盘侠不同意!他们从不管社会运转的常识,不顾事情发生时的情境,甚至完全无视社会底线和法律法规,只需指尖与键盘碰撞几下,就能划定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行为准则出来。

像这样在网络键盘侠“口诛笔伐”下发生的奇葩现象还有很多。键盘侠最擅长的莫过于“断章取义”,只盯住某一点,就上纲上线无限放大,以民族情绪和社会正义的借口,对发言者肆意攻击。比如今年年初,作家莫言就在网络空间中被“起诉”,键盘侠从不管文学作品并非史诗记叙的基本常识,就指控莫言作品涉嫌侮辱先烈、美化侵华日军等等。但凡有点儿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完全是无中生有的哗众取宠,但竟然有很多网友被带了节奏,也拿着放大镜对莫言的作品各种找茬,然后对莫言本人进行网络讨伐。

在一些地方和领域,类似怪现状愈演愈烈,以至于不少有点名气的网友,开始主动清空自己的微博,以免被键盘侠抓住“不当”之处,直接进行“网络判刑”。面对随意就能发起的网暴行为,一些人的退让客观上进一步助长了网暴者的嚣张气焰,以至于随便一部文学作品都可以被挑刺,作者一不留神就遭网暴,甚至一句话或一个词不大妥当,也能成为被网暴的由头。

近日,东方甄选主播形容贵州地形时用了“山河破碎”一词,引发了网暴,以至于贵州文旅官方账号评论区被大量攻击性言论攻陷,不得不删除视频。“山河破碎”是不是就只能是网暴者认为的专指国破家亡的场景?其实未必,之前也有媒体形容贵州的地形地貌为“山河破碎”。一名主播在直播过程中脱口而出的一个词语,或许在用法上可以商榷,但是否一定要逮住这一点狠批到底,以至于连官方账号都不堪压力被迫删除视频呢?

这是一个信号,也是一个警号!过去承受不了压力的多为个体,如今蔓延到了贵州文旅这样的官方主体,可见网络暴力已经发展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对社会正常秩序造成了多大的冲击。网络暴力不仅会对被攻击者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更会对网络话语空间造成严重挤压,进而毒化网络风气,污染网络生态。

言论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限制使用这一权利。言论自由应当有边界,不能以伤害他人为代价。网络主播形容贵州地形“山河破碎”,这一表述或有失妥当,但并不意味着主播就应该受到如此激烈的攻击。我们当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他人言论的失误失当,不应动辄上纲上线、乱扣帽子、搞群体攻击。不要轻易拿放大镜去审查网络言论,如果某人说了不恰当的话,批评也应就事论事,不要额外构建一个很严重的政治场景,渲染夸大不妥话语的危害。

互联网上现在很流行把一个较长的发言截出短短几句话,剪掉原有的场景,突出那一两句话的不正确。必须警惕的是,很多时候这成了一种整人的方法,如此断章取义尤其不应提倡。

网络暴力已成为污染网络生态的顽瘴痼疾。一场场“言语风暴”的背后,是个别人“键对键”时忽视了表达的分量,罔顾了发言的责任。情绪先行,就容易成为“谣言传声筒”;理性后置,结果就会沦为“网暴扩散器”。而更须正视的是,网络暴力往往隐藏着一种“暴力”心态。一些网友在网络的掩护下,肆意攻击他人,将个人的不满情绪发泄到他人身上,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敲敲键盘、动动手指,把恶毒观点和极化言辞释放到网络上,看上去无足轻重,实际上轻则侵犯个人名誉和隐私,重则使受害者蒙受心灵创伤。十亿量级的网民数量,任何小唾沫星在网络舆论的发酵下,都可能演变成一场个体所不能承受的暴风雨。

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用理性和善意来对待他人的言论,而不是动辄用暴力来回应。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治理网络暴力,遏制“按键伤人”,需要你我携手同行,把控好言论的边界,身体力行维护网络文明。

文/楚天

图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