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得翰墨画作10帧,前八幅续完南粤行组画,后二幅始作巴渝盘溪纪游小辑。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海陵三山岛》。此应属海陵岛之离岛,当时日常每见。而“忽闻海外有仙山”,兹语岂非久识之?今既机缘凑巧,游驻于这南粤之地,闲逸时静对此无人荒岛,不觉亦颇怀遐想。后偶知其名,且知当地人还乘舟去那厢“野营”、“烧烤”甚的,于是神秘之感顿失,——却原来真个也只是这世俗社会的小小部分呀!一笑之下,只此纳入率性写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一湾清水照楼台》。乘车沿岛滩环行,来此岛上繁华地带。楼盘街市,观景台阁,一应建筑设施,俱看齐于今世它处景区,却又自有本地特色。因滩湾迂回曲折,海貌变幻,如江类湖;转首远眺,方识仍与大洋相通。毕竟水甚清浅,柔波漾摇,与近日来所知所感,已另是一番情味。此亦便顺势以轻盈松快笔意写之成幅,自觉也算得其神韵。画之左下侧,着一长裙之女,独在那儿怡然自得以平板电脑拍摄耍子,这视象亦为斯境,愈发增添了一二休闲意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疏松影外海云奇》。沿海滩漫步,稍静僻处,一观景平台,掩映于疏疏落落松荫之内。登而眺望,不意竟观一奇异景象。但见微阳时出、雨雾犹滞的海面上,碎浪迷离,水风轻拂;岸滩层次有序,逐一伸向遥天,却在水汽光影交互作用之下,有处居然结成一“透明穹庐”,或类“玻璃罩子”,端端地覆扣在那山峦顶头,并与近前沙滩上人工搭建的小小帐篷相互比照,看去真是妙不可言!今者乃以舒缓随性之笔,细致则又毫无拘束地写此场景,颇得精微生动视象。画成,仍觉清凉海风挟带隐微可感的润湿气息,爽爽地在这心襟间抖动牵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高风掠处滩凝紫,远雾散时波泛蓝》。时而天忽转晴。举目眺望,一带麓滩斜铺至海,渐向天际。岭头山风挟裹流云,顺势滑下;海中却水浪翻飞,视象连接远近,无论是天外微茫群鸟,眼前闲淡游人,俱在微阳辉映中,共呈明艳色泽。感此乾坤壮阔境界,画者心情,亦然澎湃激越。挥毫作画,腕底若有神助,雄墨健笔,幻化而开;或浓或淡,浑融紫蓝橙绿,兼借留白,乃得异彩斑斓效果。达某案台碟砚,内中随常不过一点反复渍泡、看似变性之丹硃与宿墨,大大落落率性点染却能得兹,深心真称慰甚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夜月淡映香炉湾·南粤行偶经珠海》。忆及此行来时,曾绕道珠海,在那渔女塑像景区逗留有顷。吾画者游览某地,焉只如常人般“打卡”而已?必亦多少为绘事有所谋构。故尔今也将兹纳入楮幅。假设乃是在昏朦黄月下,斯处四周已见灯光点点;辽阔水域中,那颀长纤细渔女,捧珠独立,整个微光莹洁,旁边则群鸥环飞,顾身形虽显小巧,而其神奇之概,蔚然以呈大观。近前观景台围栏前伫立一子,躬身似溺遐想。如此视象,自与当时所历明明白白实境,趣味甚是不同。不过,一则这地名“香炉湾”、二来那海中礁石浸水处密麻遍布的蛎壳,却不可能凭空构想得来。另,作画所用相对柔腻手法,也为与其题、境相称。绵薄单宣之上仍出以写笔为此,殊属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蜀江冬涸》。此南粤游归程,依旧于火车车窗内时观旧境。偶有所得,仍纳入楮幅。兹画也,既名,乃写腊残之际,川渝一带野山江滩景象:麓崖环列,枯涩而又清冽的江水流泻以出谷口。整体感觉迷茫凄寂。滩头负篓之人,与那高天孤飞之鸢,亦然加强此等气氛。一世托生于斯的画者,捕此意象,自然堪称是手到擒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武隆溪壑》。又忽见一处,喀斯特山岭绝壁万仞,峰崖之下,溪壑之间,却兀突突竟有人居。其幽曲石径,转弯抹角拐向那儿。四下里触目惊心之巨石,端是如刀劈斧凿而成。当时即暗想:如此这般环境,那人家又是怎生谋生扒食哦?多半也只在哪些旮旯地间,种点包谷洋芋甚的了。然我辈旁观,其倒也真是颇入画的。于是而今据彼时率意勾成的几笔速写,稍作规划,即以饱墨豪翰,唬唬唬点厾挥洒,移时间乃得幅中视象。也难怪外地画者入川每每惊叹,便是吾辈,因故在它处待上一段,归来再行反观,也都是必有所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癸卯腊将尽,川湘冬也绿》。归途中又经一处,似曾相识。依稀识得来路有此印象。则目下冬愈深,翻过年关,却便至春了。而即令如此,这眼前景象,与那秦巴以北相较,仍觉虽亦寒冷,终未至天地萧索而生气存焉。于今临案,心海间搜觅出这境事,略加发挥,一气点厾写染,乃得兹图。其块线分明、色墨融和而浑然天成之视感,尤称得意慰心。南粵行所得组画至此毕。涮砚之际,颔首吟味其题,并思及又将实施的下一个自拟任务,暗忖:却该是再从何处着力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盘溪跌落高崖处,云烟远外是嘉陵》。兹始另为一小辑。盘溪,吾自幼隔江相望,长成乃知其亦前辈画者徐悲鸿先生抗战时在重庆之旧居。本年初夏,乘荫凉微雨闲行至此。伫立这下游溪口地带,观兹山城边隅,崖树清茂而溪流庄田甚是幽静;流水逾滩跌落成瀑,渐汇入远处大江。当时暗思,昔年悲鸿公每常行憩于此,倒也不知是有何样感受。今则借翰墨楮纸,信意将吾心目中所见所感,悉予表达。森润之间,既示腕底苍劲之气,亦显这巴渝之地山川特色。又念及尝闻抱石公以山水画者眼光,每大赞这川蜀景致,诚不虚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天地晦明一瞬间,旧时情境现眸前》。顺沿溪口下行,天气一时阴郁,面对眼前景象,胸中竟倏忽浮泛上别样视感。——一切皆觉仍在前朝:从崖角缺缝俯瞰江头,一艘小小“汽划子”泊于渡口,而江心“石门”及隔岸麓岭上“中央大学”暗灰校舍,俱隐约可见焉。又将目光收归此岸,漫山荒茂藤树苔岩之外,边隅角落高处,则悲鸿公彼时寓所,屹然于斯。崖脚路旁,俩巴人与一乘“滑竿”静静憩待,或正在恭候徐先生从江对岸讲课归来罢?……种种感觉臆想,悉化作兹幅中墨痕。特地选用一张稍稍泛黄的老旧宣纸为之,以与此趣相符。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