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山打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组合拳”。图为航拍中山城区。

深中通道拉近了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物理距离,为深中两地融合发展打开新的想象空间。交通“硬联通”如何带动发展“软联通”?中山正对标深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修炼“内功”。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中山法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出创新举措,在顶层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破解执行难等方面做出有益尝试。2020年至今,中山法院受理案件529001件,同比提升18.45%;审结案件331401件、执结案件183325件,同比分别上升22.21%和20.70%,结案标的额1442.76亿元,同比上升84.79%,办案质效连创历史最好水平,涉及法院的营商环境指标持续优化,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营商环境 “企业破产”一级指标列全省第5名

中山市场经济活跃,截至2024年3月底,全市实有经营主体总量达656490户。市场经济发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实现法律面前各类市场主体一律平等,政府依法行政、市场监管统一、司法保护公正。

为了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最硬内核”,近年来,中山法院加强顶层设计,不断补强制度规范,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性文件。2022年,中山市中级法院出台服务高质量发展意见和加强营商环境保障31条、惠企13条等工作指引,将保护企业和企业家权益作为法院“一把手”工程。2023年,出台支持制造业当家相关制度文件,推动形成全方位强化营商环境司法服务保障的工作格局。2024年,出台为建设省级改革实验区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意见,抢抓深中通道历史机遇,以28条扎实举措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

“中山法院按照省委、市委和上级法院工作部署,切实加强对企业发展的司法保护。”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罗嘉浩介绍,比如在审理案件中,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的界限,严防把民事责任认定为刑事责任,切实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合法经营不受干扰。此外,中山法院开展“影响法治化营商环境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对企业反映问题建立快速审查处理“绿色通道”。

通过制度建设、专项整治等系列举措,中山“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营商环境指标稳步提升。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度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显示,中山法院牵头的“企业破产”一级指标跃居全省第五名。

“破产法律制度旨在解决市场主体的救治和退出问题”,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法官陶香琴介绍:一方面,具有挽救价值的困境企业经过破产重整、和解等程序获得新生;另一方面,一批“僵尸企业”通过破产清算程序加快出清,释放了生产要素,促进了经济转型。

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山市中级法院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坚持破产审判市场化、常态化、专业化、信息化。五年来,中山通过破产审判盘活土地约1226亩、厂房面积约6.2万平方米,盘活存量资产103亿元,清理担保债务数额109亿元,推动237家“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

知识产权 审判“三合一”,一审行政案件降至2件

知识产权可以保护企业的独特技术和创新,维护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中山法院围绕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加大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原始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为经营创新提供法治化市场环境。

吴某是中山金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化名)的一名员工,在职期间,他私下将金金公司生产设备线路图及一份燃气采暖热水炉综合性能测试台程序,发送给佛山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并从中获利。中山市中级法院审理后,酌定判决吴某向金金公司赔偿经济损失30万元。

类似这样的案例在现实中并不鲜见。近年来,中山法院在知识产权审判方面不断创新机制,维护重点行业发展。

灯饰产业是中山市重要的支柱产业,灯饰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案例时有发生。为探索建立适应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中山市法院配合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在古镇镇组建了“中山法院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帮助守法企业有效地制止了不法企业模仿、抄袭等侵权行为。这一经验快速复制,目前中山法院与市灯饰、家电、摄影器材等多个快速维权中心共建“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和综合服务的中山模式”项目,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第二批示范项目。

此外,中山法院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制度,优化审判资源配置。“过去,涉及知识产权的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分别由民事审判庭、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审理”,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焦凤迎介绍,由于知识产权内容专业,以往的审判方式可能导致出现法律适用标准不统一、同案不同判的现象。

为此,中山市两级法院从2010年就开始开展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的试点工作,目前在机构设置上,中级法院已完全实现“三合一”审判,有效提高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整体质效。据悉,目前中山市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行政案件数量大幅降低。知识产权二审刑事案件,已经由过去的数十件降到2023年不足10件,知识产权一审行政案件2023年降至仅有2件。

执行办案 “四项措施”发力,五项指标全省第一

执行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中山法院推动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破解执行难题。

中山某生物科技公司是一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生物技术产品、日化用品。受市场行情影响,该公司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控股母公司与子公司均被多案债权人向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火炬开发区人民法庭申请强制执行,涉案金额达3000多万元。公司名下除机器设备及原材料外无可供执行财产。

法院执行团队来到该公司,看到生产线还在不停运转。真的要直接查封设备吗?最终,执行团队决定采用“活水养鱼”的方式,让企业继续使用这些设备进行生产,并如实申报经营收入,让企业有喘息之机。经过近一年调整,这家公司引入资金,终于化解了债务危机。

通过创新执行模式,中山法院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的不利影响。“我们对企业审慎采取查封、变现措施,优先考虑‘活封’。”中山市中级法院执行局局长段文生表示,“活封”能够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流动性压力,给予中小微企业以自行融资还债的机会。

今年来,中山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采取四项措施保障老百姓胜诉权益得以实现,补齐执行工作短板弱项,努力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档加速”。

首先是强化执源治理提升调解效能,在三家法院设立执行事务中心,加强执行立案前调解,建立执行异议案件“首接制”,构建内部“执行建议”制度。其次瞄准质效指标狠抓执行办案,在核心指标质效上下功夫,强化终本案件规范办理,推进长期未执结案件清理,加强执行案件流程节点管理。此外,中山法院落实“交叉执行”“终本清仓”“执破融合”三大专项行动,规范善意文明执行确保“三个效果”统一,多措并举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保障。

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中山全市法院新收执行案件16297件,比去年同期下降22.17%。1-5月,中山法院执行案件结案率71.86%、执行案件存案下降72.24%、首执案件结案率85.75%、首执案件执行完毕率50.11%、首执案件实际执结率59.97%,五项指标均位居全省首位。中山法院解决执行难有了新突破,有力促进了法治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

“随着深中通道即将通车,中山发展将迎来全新的历史机遇,中山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其势已成、其兴可待。面对新任务新挑战,中山法院重任在肩,机遇空前,全市法院将紧扣服务保障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依法能动履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六个一体化”建设,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廖万春表示。

采写:南都记者 吕婧

通讯员 王念 朱静漪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