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

你眼里的莘庄是什么样?有人说莘庄是“外交家”,因为它有着3条轨道交通联通5个区镇;有人说莘庄是“收藏家”,因为它传承了110多年的钩针编结;还有人说莘庄是“实干家”,因为它汇聚了10000多家企业,未来还将打造一座“天空之城”,成为上海2035主城副中心的重要地标……

城开·莘社区作为闵行区首批认定挂牌的人才公寓,一直在积极探索新型居住社区。在艺术领域方面,城开·莘社区打造了U BOX白箱空间,探索了艺术家驻留项目,基于此诞生了杂志“流变的莘庄”

“今日闵行”与莘庄镇“美丽莘庄”合作推出“流变的莘庄”栏目,在杂志“流变的莘庄”内容之上,围绕人、物、环境等话题,建立起新与旧之间的对话场域,讲述莘庄的历史和发展故事。今天,小编带你走进“莘之结——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莘庄钩针编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莘庄钩针编结,本地俗称“结花边”“钩花”,因编结工具仅凭一根钩针,故又称“小扎钩”,是莘庄本地妇女独具的抽纱编结手工技艺。如今,钩针编结作为中西文化合璧之花,在莘庄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影响了近百年来莘庄本地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民风民俗。

“小扎钩”经济

莘庄钩针编结技艺与西方文明的结缘,最早可以追溯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莘庄南张天主堂重建,徐家汇教会及圣母院工场前来招收女工并建立花边编结加工点,手工编结技艺通过教徒和女工率先在这一带流传。

1909年10月沪杭铁路开通,在莘庄镇南设立火车站之后,莘庄工商业连带着编结手工艺迅速兴盛。次年,莘庄镇率先创立花边商号,钩针编结技艺逐渐流传至周边地区,成为相当规模的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4年吴协和花边号

新中国成立后,莘庄钩针编结因时事几兴几落,但因它关系到本地居民的家庭收入,本地妇女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小扎钩”。在20世纪50、60年代,一名妇女一年的编结收入往往是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能够使得全家生活变得更富裕。因此,莘庄镇上的居民大多将编结收入作为相对可靠的经济来源,赖以解决一家人基本的温饱问题。

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随身一只结花篮,忙里偷闲钩起来”成了莘庄当地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白天的田地里、开会的会场里、晚上的路灯下,妇女们的生活似乎都离不开这根“小扎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莘庄编结加工厂因外销加工业务的拓展不断扩大,莘庄镇及其周边编结业逐渐红火,陆续建立的县办手工艺品厂、镇办花边厂,被列为全国抽纱工艺品定点生产单位,纳入国家计划。据悉,仅莘庄镇(乡)外发加工投入这项产业的就有十余万人,时称“十万织女”

“花边”王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技艺的谙熟,妇女们也渐渐开始琢磨出新的花样。在长期实践中,她们形成了一套通俗易懂的针法和花形称呼规则,有以编结形态命名的针法,如:辫子针、蜜枣针、玉米针等;也有以钩针技法命名的,如:长针、短针、长长针、一拖头、一绕一拖等;花形的名称则更有乡土风味,如:扇子花、草头花、葡萄花、圆心花、蝴蝶花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最流行的编结花边是朵头花码带花,因编结工艺较为简单,只需要运用辫子针、长针、短针之类的普通针法即可完成,大多用作装饰衣服及窗帘边。若要编结网眼手套,就要求所有网眼辫子的大小钩都一个样,讲究整体协调一致。编结包袋则需要运用多种针法,运用不同的花形就会结出不同的款式,连捏针捏线的手法也变得复杂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期妇女们用棉线编结窗帘、台布、手袋等,自20世纪60年代起,改用绒线、尼龙线编结袜船、披风、包袋、床毯等。直到1979年3月,莘庄镇着手创办“莘庄花边厂”,设技术部门自主尝试创样设计

据悉,上海县艺品厂和莘庄花边厂自创制品共有300多种,突破了传统“花边”范畴。其中,设计前沿、工艺复杂、品质精良的出口成衣,奠定了莘庄作为国内钩针编结行业龙头的地位。钩针制品常年远销日本、德国、瑞士、意大利、希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闻名欧美。

唤醒非遗

20世纪末,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钩针编结业作为地方产业迅速衰落,当地妇女不再依靠编结花边来贴补家用。到了21世纪初,曾在莘庄遍地开花的钩针编结成了需要保护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莘庄钩针编结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金龙华

2007年5月,钩针编结技艺成功申报上海市级非遗,被列入《首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5月,莘庄钩针编结技艺被列为上海市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同年10月,莘庄钩针编结技艺传承基地“莘庄钩针编结坊”落成开馆,莘庄钩针编结在新时期的传承展开了新面貌。

而“小扎钩”这项技艺,也在2009年迎世博会中也得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并于2010年世博会,在金龙华、毛静芳、朱月琴、孙颖棣等莘庄钩针编结技艺项目传承人、主要传承人的带动下,一件件富有创意的作品相继问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龙华及其团队作品《星空》

非遗技艺“活下去”要靠传承,“火起来”就要靠创新。自2021年起,莘庄镇非遗钩针编织技艺开启了文化传承的“新赛道”,与PACC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上海高定品牌“WJX婉珺玺”连续3年开展跨界合作,将钩针编结技艺融入服装设计中,陆续打造了“格桑缘”“小囡梦蝶”系列服饰及《青山绿水》艺术装置。

这些跨界作品不仅打破了传统的钩编方式,通过选用扁带线、金属链条等新材料,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现代时尚相结合,还通过创新技艺传承、跨界碰撞,将传统注入时尚,以时尚表达传统,先后亮相于上海大世界、2022上海高定周、2023首届上海生态环保艺术节、2023米兰时装周、苏州国际时装周,其特殊的表现形式也让各地市民耳目一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山绿水》艺术装置

如今,莘庄已成为上海钩针编结艺术传承、交流、展示和研究的中心,围绕地域特色、文化记忆,持续创新非遗技艺展现形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带动着新生代的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讯员:徐钱佳

供稿:辛向荣

编辑:张雨桐

初审:高淑婷

复审:石思嘉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