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漫步赤水河畔,微风拂面,河面泛起阵阵涟漪。河水蜿蜒曲折流向远方,两岸青翠探出水面,循着赤水河逶迤的河岸望去,一幅靓丽和谐的“醉美”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赤水河流经云南省昭通市,贵州省毕节市、遵义市,四川省泸州市三省四市十三县(市、区),流域内有500多万人,是三省四市经济发展的“黄金血脉”,也是三省四市必须坚守的“绿色底线”。悠悠赤水河不仅孕育了茅台、郎酒等享誉中外的美酒,还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发生地,英雄河、生态河、美酒河、美景河声名远扬。

近年来,泸州市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根本遵循,以保护好赤水河一江清水、两岸青山为己任,通过建立健全机制、统筹“三水”治理、强化协同共治等措施,系统推进赤水河流域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高水平保护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位推动部署

用法治保护赤水河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一条赤水河、两岸青山,三省四市如何共护?顶层设计是关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三省四市充分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推进赤水河流域保护。

2021年7月1日,《四川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实施,以此形成“省际间生态环境保护共同治理、全流域保护‘一盘棋’”的新格局。

在此之前,云贵川三省政府于2018年共同签署了《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泸州联合昭通、毕节、遵义形成保护成本共担、效益资源共享、相互协同监督的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良好局面。

泸州还联合昭通、毕节、遵义,坚持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创新驱动、系统治理,全面开展立法、行政执法、司法、普法、监督和规划、防治等领域的协同配合,确保赤水河流域水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环境质量明显提高、水生态功能显著提升。泸州市制定《赤水河泸州段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印发《赤水河流域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推进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自中国赤水河流域协作推进机制建立以来,三省四市政协以联合提案的形式,先后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设立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建议》《关于协作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治理和区域发展的建议》等提案,为保护赤水河争取国家支持;共同审议通过《仁怀宣言》《毕节共识》《泸州共识》《昭通共识》,并共同签订《云贵川三省政协助推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发展协作协议书》。目前,云贵川三省四市政协推进赤水河流域协作形成了一年一会、一年一主题、一年一全国政协提案、一年一次宣传周活动的模式,持续为赤水河综合治理凝聚合力。

今年5月27日,“云贵川三省四市政协2024年赤水河保护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在昭通市威信县举行。三省四市同步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组织赤水河宣传保护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寨,进一步凝聚广大干部群众共识,共同守护好一江清水。

综合施治

一江碧水显青绿

治理赤水河,不仅要在顶层设计、法治治理中见决心,还要在综合治理、生态保护上见恒心。三省四市铁腕“治污”、统筹“治岸”、合力“治渔”,扎实推进“生产退、生态进,污染退、治理进”。

三省四市坚决扛起赤水河保护的政治责任,党政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加快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

整村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流域内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6%,实现流域内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新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县城垃圾处理厂,不断完善乡镇、村组垃圾收集转运站(点),实现流域内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全覆盖。关闭升级改造老旧畜禽养殖场,逐步实现种养循环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持续推进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00多平方公里,治理岩溶区400多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600多平方公里。关闭一批酒企、矿山、煤矿,治理矿渣820万吨,累计完成矿山修复治理70多公顷。累计退出小水电 300余座,河流连通性逐步恢复。

持续强化水污染防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累计建成白酒废水集中处理厂10余座,新建污水处理厂20余座。严格项目审查,不予新建污染企业;加强岸线管护,清淤河道,全覆盖整治入河排口,全面取缔违建码头。从2017年起,全流域禁渔十年,两岸渔民全部退捕转产。增殖放流保护生物多样性,赤水河鱼类种群明显增多,赤水河泸州段入长江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

全面加强联动执法监管。三省四市开展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动执法,加强流域内省、市、县的交流与合作,执法范围不断拓展,建立起云贵川三省流域跨界联合执法长效监管机制。截至目前,1600多家单位(企业)纳入移动执法系统实施监管,对463家企业开展执法检查。

去年以来,泸州市已组织开展市级河长巡河4次、县级河长巡河285次,发现并交办问题11个,现已全部整改完毕。

释放绿色发展红利

赤水河流域生态美产业强

如今,赤水河河更畅、水更绿、景更美,守着“聚宝盆”,更要从绿色发展中受益。

赤水河流域是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郎酒产自古蔺县二郎镇,郎酒也养活了这座小镇。今年59岁的高级调酒师何平,1993年进入郎酒厂,做过酿酒工、保管员、勾兑师,后来凭借出色的酿酒技术和感官天赋,成为高级调酒师。30年来,何平的月工资从两三百元涨到了1万多元,如今他的儿子何正也成为了郎酒厂的一名调酒师。

赤水河还滋养着泸州市的晚熟荔枝产业。今年,合江县荔枝产量预计在3800万公斤以上。2010年,“荔二代”张光华通过承包和土地流转等方式,让“小打小闹”的荔枝林变成如今有1000亩的规模化种植基地,他也成为小有名气的荔枝种植能手。

从“地球之癌”到绿水青山,昔日的石漠化地区披上绿装,一抹抹绿色让人心旷神怡。3月9日,古蔺县太平镇走马村的山脊上,一株长在石缝间的樱花树花开艳丽。“这棵树苗是我去年种下的,没想到今年就开花了。”42岁的护林员方战看着粉嫩的樱花高兴地说。当日,他和同事们又栽下了1000多株果苗,水果产业拔地而起。

近年来,泸州市不断探索和推动赤水河流域内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一批国家级绿色工厂、节能降碳标杆企业不断创建成功。重点打造“观光+体验+康养+文化”的特色酒旅门户休闲厅,建设以四渡赤水为重点的红色文化传承带,以优质酱酒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发展带,以山地避暑康养为重点的生态价值实现旅居带。如今,赤水河流域勾勒出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美好画卷,在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上下更大功夫已成为三省四市的共识。

政协聚合力

三省四市下好“一盘棋”

推动赤水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泸州市正不懈努力。市政协也心怀“国之大者”、勇担使命,全力贡献政协之智、政协之能、政协之为。

今年5月29日至30日,昭通、毕节、遵义、泸州四市政协开展2024年赤水河流域主席联合视察,旨在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不断健全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赤水河于政协而言也格外特别:经云贵川三省和昭通、毕节、遵义、泸州四市政协协商,自2016年起每年召开中国赤水河流域协作推进会,由赤水河流域四市政协轮流承办。截至目前,已召开会议六次。泸州市于2019年10月成功召开以“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八年来,云贵川三省四市政协持续完善跨区域河流共建共享机制,按照打造“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典范、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先后建立了赤水河流域市县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等制度,围绕流域防污治污、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凝聚共识、资政建言,促进各项共识机制落地见效。

近年来,市政协聚焦赤水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多次开展调研,并走访赤水河流域企业,形成了相关报告和提案,助推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今年,由云贵川三省政协主办,泸州市委、市政府、市政协承办的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在泸州召开,将为共建赤水河生态文明绘好新蓝图。可以想象,三省四市将进一步凝聚共识、携手共进,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赤水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继续用行动呵护赤水河这条英雄的河流,让这份美丽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记者 吴迪)

来源:泸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