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如今,内江不少乡镇还保留着“赶场”的习俗,这一天,村民们相约而来,集市热闹非凡。“赶场”的日期各不相同,一般和周围的几个乡镇交错而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俯瞰顺河(陈阳 摄)

在内江“赶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今天,跟到江小妹去顺河镇“赶场”

在传统集市上

听乡音、品乡味、忆乡愁

去窥见典型的乡村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河镇航拍(图源内江文化旅游)

顺河镇位于内江市东兴区东部,因大清流河穿镇而过得名,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是东兴区东部商品交换和物资集散中心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东街 (罗薇薇 摄)

驱车从内大高速东兴收费站出发,10几分钟便可来到“赶场”的地方。在这里,每月“逢双”就是“赶场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河大桥(图源内江文化旅游)

行走在大清流河上唯一一座双层大桥上,潺潺流水缓缓流淌,别有一番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河大桥眺望大清流河(黄正华 摄)

上桥通车,下桥过人,这座别具一格的“桥上桥”,是当地独特的风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补鞋匠正在缝缝补补(黄正华 摄)

下桥不仅可以供人通行,还兼具购物功能,从零食到水果,从日用品到衣服……琳琅满目,成了名副其实的“百货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挑选商品的行人(黄正华 摄)

商家们一边热情地吆喝,

一边拉着家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桥上一景(黄正华 摄)

穿过大桥,在农贸市场的摊位上,

五颜六色的蔬菜、水果整齐摆放着,

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馈赠。

每逢赶场的日子,这里的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摆摊设点。沿街摆卖的果蔬,鲜活且丰盛。热情的地摊主,寒暄着拉家常。一蔬一菜一街一景,在此刻与人交织共融,幻化为幸福的“具象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闹热的场镇(黄正华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鲜的蔬菜(罗薇薇 摄)

场镇上的东西五花八门,瓜果蔬菜、理发、裁衣……应有尽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卖鸭苗的摊贩(黄正华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在缝补衣服的爷爷(黄正华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声声吆喝叫卖、讨价还价中,

感受到“市井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鸭苗(黄正华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场交易(黄正华 摄)

赶场,最能贴近乡村生活。

而在顺河镇“赶场”,

可拥有不一样的体验。

在这里,可品尝当地的“金字招牌”——顺河牛肉。牛肉肉质鲜嫩、劲道,用来烤制或爆炒,香味四溢,唇齿留香。不少内江及周边地方的人常常慕名前来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里,还可以感受传统技艺

——“理发”“采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场镇的一角,年过六旬的赖大爷正在为顾客熟练地“理发采耳”,老式的椅子、一面镜子,简单的工具,摊位简单且温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在等待的顾客(黄正华 摄)

一旁的长凳上,还坐着等待的顾客。

“只理男士、8元一次,理发采耳全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街坊采耳的兄弟二人(黄正华 摄)

提起理发,赖大爷有些自豪地打开了话匣子:“在场镇上理了四十多年了,这可是祖传三代的手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赶场,

“赶”的是对农村娃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也是城里人对踏实朴素生活的向往。

临近中午,场镇上热闹声渐渐散去,

而顺河人的精彩故事还在上演。

文字:谢思思 黄国贤 李 懿

图片:黄正华

视频:李 懿 谢思思 黄国贤

图片制作:龙丽蓉

编辑:黄国贤

责编:黄国贤

审核:曾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