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些年,中美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关于两国之间的竞争,不是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老大为了打压老二采取的主动“进攻”。这种进攻,它不是直接的军事进攻,却又是全方位的进攻,从经济上制裁中国,从政治上孤立中国。

关于中国和美国,新加坡人研究的比较多。

李光耀父子都曾评论过中国,认为中美之间的博弈,要持续二三十年,甚至更多。

前两年,新加坡著名的外交官、学者、专家马凯硕,写了一本书,里面道出一个观点,像提醒,又近似于警告:近些年,中国有一个最大的战略失误。

1、新加坡专家提醒:中国有一个最大的战略失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题的一切,从特朗普上任时候开始说起。

很多人都说特朗普就是个“疯可爱”,但是,此人手底下一点都不含糊,制裁的大棒挥舞的风风火火。

特朗普任上,提出一个观点:要将中国当做战略对手,要提高对中国的关税,并对中国进行各种制裁和打击。

特朗普上任之初,中国早已不是二三十年前的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也是全球最大的产品出口国,世界500强纷纷落脚中国,在中国忙着获取大量的利润。

别的不说,我们就说两个典型的例子。

一是波音飞机。波音飞机从1993年开始到2017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从十几亿美元到了一百多亿美元,赚得可谓是盆满钵满。因为中国和中国市场的存在,让波音飞机免于大量裁员,解决了大量就业,还避免了被空中客车挤下赛道。

二是通用汽车。你可能不知道,美国通用集团从九十年代末到如今,在中国大获成功,他们和上海汽车集团合作,开发出了大量口碑和销量都不错的汽车。如果不是中国,通用汽车逃脱不了被日、德挤下赛道的命运。通用汽车近一半的利润是中国市场创造的。

而微软、苹果、高通、特斯拉等美国著名企业在中国也是赚得嘴都笑不拢了。

在特朗普制裁中国的时候,没有美国的跨国商业企业去反对美国政府,没有哪家美国公司在实际上为中国辩护。而在 20 世纪 90 年代,当美国试图取消给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时,却有一些商界群体对此提出了抗议。

由此,新加坡著名的专家、前外交官员马凯硕认为:近些年,中国最大的战略失误是未曾对潜在的后果深思熟虑,便疏远了在美国的几大支持者群体。

支持者群体中,最重要的一个群体就是:美国商界和美国公司。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凯硕的分析很细致,总结起来就是这么几个观点:

一是,中国发展壮大后,做事并不公平,特别是对西方国家的知识产权并不重视。

据分析,一些中国企业和欧美企业合作建厂时,往往有一个硬性的“技术转让”的协议。除此之外,中国企业的复制和模仿能力很强,却得不到相关部门的严厉查处。就算打官司,都是欧美输得多,赢得少。

二是,中央对地方放权过大,中国各省市的地方保护主义非常严重。虽然国家在主导大局,但地方保护主义太盛行,让美国等西方企业受了不少伤。

为了保护地方企业,各省市甚至不履行签订好的协议,为地方企业大开绿灯,制造不公平竞争。

三是,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人非常膨胀,非常自大傲慢。

马凯硕举了一个例子,说一中国官员对一个英国官员说道:“你得记住,你来自一个弱小的、正在衰落的国家!”英国官员很郁闷,这是第一次被看不起,说英国是弱小的国家。

在马凯硕看来,很多欧美人有一个观点:从2008年以后,中国人变得傲慢.....

那么,中国出现这些问题后,西方企业为什么不及时离开呢?在外国人的观点来看,主要是中国市场太大,为了利润委曲求全留了下来。

马凯硕认为,因为对中国市场非常认可,但又对中国的一些问题很有看法,所以,这些美国公司不再为中国说话,哪怕美国政府制裁中国。

问题是,这个观点对吗?

2、新加坡专家的观点对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说,新加坡专家马凯硕的话让人振聋发聩,好像非常有道理,让很多人为中国的前途深深担忧。

但是,这些观点对吗?如果我们一条一条来分析的话,发现,马凯硕的观点未必对,但也有可取之处。

我们先说说“美国企业没有为我们说话”这事。

(1)、美国企业没有为我们说话,不见得就是我们的战略失误。

其实,特朗普上任后对我国采取的制裁手段,并不是共和党一党的认可,民主党人也是大量支持的。为何如此?因为中国的发展太快了,必须限制,这是两党政客的共识。

此时,美国的商界也明白四件事:

一是,中国已经成长为一个竞争对手,而不仅仅是可获取利益的市场,不加限制,中国和中国的企业可能真的一飞冲天,超过美国和美国的企业。
二是,在中国的美资企业,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成本优势在慢慢降低。
三是,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早些年有各种“政府的倾斜政策”,随着时间的发展,那些倾斜政策到期了,改变了,外资拥有的好处变少了。
四是,美国商家为中国说话也没啥用,这已经是美国竞争的大方向了。

因为这些原因,美国企业家们未曾为中国辩护。这才是真相。

那么,美国企业家们不为中国辩护,就是要放弃中国市场了吗?

当然不是。

看起来,美国企业没有在美国政府面前为中国辩护,实际上,很多美国企业在中国依然大赚特赚,他们和中国的互动还非常良好。

近几年,对于摩根领导人、特斯拉的马斯克、苹果的库克等人的接待情况看,中国对美国的企业家还是很重视的。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得到美国企业家的辩护”实在不算是中国的最大战略决策失误。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必须承认,地方保护主义是存在的。

地方保护主义是存在的,但是,这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操作,美国有没有,欧洲有没有?

当年日本汽车在美国横行霸道的时候,美国有没有将市场全部打开?那时,他们也采取过保护主义。如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美国根本不让进入。这是不是地方保护主义?

华为的产品,为何从来都是被美国排斥?不仅如此,美国邀请它的伙伴们,在全球限制和制裁华为。这是不是国家保护主义?

诚然,我们各级政府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是,相比而言,我们没有像美国一样吞掉法国的阿尔斯通,没有像美国一样强制Tik Tok卖给美国。

相比而言,在华的美国企业要比在美的“中国企业”舒服许多。

竞争到了这个程度,“地方保护主义”实在不是什么大错,只要提前写好了合同,能够按照协议执行,已经算是不错了。

如果丝毫不搞保护主义,让美国企业和美国资本横行霸道,影响各行各业,那就对了吗?不见得。

新加坡是个小国,百分之七八十的投资都是来自欧美,但我们可以吗?不可以。如果那样,我们距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度,中国是一直在进步的。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确实有所不足,但一直是在进步的,也有相关方面的立法。

但你让一个发展了几十年的国家和欧美规范了几百年的国家相比,是否公允?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差距多少是有的,但是,你要看一个问题:是不是比以前进步了?

这才是问题之所在。

对于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早先的技术当然是从发达国家转让过来的,早期的模仿性创新也是大量存在的。

无需置疑,中国一定是有违反知识产权法的企业。目前,这个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作为一个有责任的大国,不足避免不了,但一定会越来越少,违反知识产权法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少。

(4)说中国膨胀了,这个可能真有一点。

这点非常中肯,中国人可能真膨胀了,看网络上的各种言论就可以知道。

看网络上的一些观点,很多人认为中国已经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了,军事、经济都能和美国平分秋色了,眼中除了美国这个对手,其他国家好像不放在眼里了。

客观说,中国和美国还是有差距的,无论是从经济实力看,还是从军事实力看,或是从人民生活水平看,都和美国有差距,我们不能自己骗自己。

膨胀是不对的,自大也是不对的,位置越高风越大,风险也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需要客观看待自己的国家和别国,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明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

就算有一天我们实现了伟大复兴,我们也要铭记一点:刀枪不可入库,马不能放南山,不能睡在第一的功劳簿上躺平,我们还要记得“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词,让亚非拉的兄弟们,日子也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