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35年,广州北部担当万亿新极。

站在时代“风口”,作为广州北部增长极建设的主阵地,花都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良机、时间窗口和大好形势。非常时刻,拿出非常之举、勇担非常之责,才能把目标变成结果,把蓝图变成现实。

千钧重担关键在党,根本在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崭新蓝图指引下,花都区正锚定高水平规划建设广州北部增长极目标,聚焦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创建“花都极先锋”全域党建品牌为牵引,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强组织、组织强,促联动、联动促,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大力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竞标争先精气神,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花都高质量发展。

全域党建,蔚然成“锋”。当下,花都区各领域“极先锋”竞相涌现、各展风采,激励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俯下身沉下心,冲在干事创业第一线、攻坚克难最前沿,从民生实事入手,从群众急难愁盼处着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为打造广州北部增长极的“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

创先锋让党性锤炼的“种子”落地

深夜的村委会办公室,姚标民仍俯首案边。直到翻过报告的最后一页,他才熄灯回家,这是姚标民过去25年的日常。

作为赤坭镇瑞岭村党委书记,年逾半百的姚标民将大部分青春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基本上平均每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长都超过10个小时。”姚标民笑着说。

2018年,瑞岭村被纳入软弱涣散重难点村进行整顿,姚标民临危受命,被推选为村党委书记。上任以来,姚标民通过落实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实现了“扫黑除恶”挂牌整治和“软弱涣散”党组织“双摘帽”,让“软组织”成功转化为“硬堡垒”。

由此,书写了优秀“政绩考卷”的姚标民“出圈”了,成为了花都区的“头雁先锋”。今年,姚标民更是有了新的身份——赤坭镇“乡村振兴极先锋”工作室主理人。

去年7月,花都区探索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采取“1+7+N”方式开展“先锋”集聚工程,分区直机关、教育系统、卫健系统、国资国企、农村基层、城市社区、“两新”组织等7个领域大力锻造“极先锋”队伍,打造“花都极先锋”全域党建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花都区正锚定高水平规划建设广州北部增长极目标,聚焦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受访单位供图

“头雁”领飞、“强雁”高飞、“群雁”齐飞。以瑞岭村为主导,12个与姚标民一样的村党组织书记为工作室成员组成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带动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实现资源共享、难题共解、产业共兴、发展共谋,着力把以瑞岭村为代表的13个村打造成为岭南最大的盆景产业基地,共同推动赤坭镇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镇”。

“试点创建‘乡村振兴极先锋’工作室,对于岭南盆景小镇辐射的村庄、苗木场和盆景人是难能可贵的机遇,能进一步发挥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迈进。”姚标民说。

当先锋、打头阵,挑大梁、扛重责。今年5月,“乡村振兴极先锋”工作有了新成效。通过联通13个行政村的资源力量,投资800万元建成一个集品牌展示、智能育苗、AI创作、物流仓储多功能为一体的“互联网+农业”功能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盆景苗木生产中心——广州市花都区花卉产业园瑞岭盆景苗木生产中心。

赤坭镇党委书记赵超文表示,瑞岭盆景苗木生产中心项目运营后,预期年产出300万株花卉,实现年产值1亿多元,有效促进周边农户创业销售额达100万元以上,带动相关产业增收3000万元。

党性锤炼,先锋在前。花都区开展“极先锋荟萃”系列活动,涌现出一批先进个人和典型事例,让党性锤炼的“种子”在更多党员心中扎实种下。

如全国道德模范赖宣治带领队员在2023年世界跳绳锦标赛系列赛上勇夺14金8银3铜,打破2项跳绳世界纪录;在“项目为王·先锋聚力”行动中,创新“五证联办”,高景项目创下了“拿地即动工、75天投产”的业界奇迹。

同时,用活用好各级党校和党群服务阵地,采取“书记讲给书记听”等方式,对党支部书记和党员进行轮训培训。打造“区党员教育学堂”,组建宣讲队伍,以“微党课”的形式有序组织全区各级党组织轮流学。

从乡村到城市,从机关到基层,从企业到工厂,红色种子在花都大地生根发芽。

重实践让干事创业的“躯干”生长

“花都区给我们建了一个专门的场所,这800平方米就是我们新田人的新家,也是我们来穗人员温暖的港湾!”在“新新相映”流动人员党群服务中心,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驻广州花都流动党员党委书记郑土新自豪地说。

新华街是花都的老城区,常住人口近40万人,而其中八分之一是来自湖南省新田县的流动人员,人数多达5万人,其中流动党员近700人。

如何有效地组织管理这批流动党员,发挥其在当地的作用和积极影响,是花都区和新华街一直思考的问题。

去年,花都区与新田县谋划共建“新新相映”流动人员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以党建引领推动来穗人员融合发展。

上到社保办理、异地就业、技能培训、就业稳岗,下到婴幼托育、返乡过年、乡村绿化,“新新相映”流动人员党群服务中心几乎一手包办了新华街数万流动人员的高频需求服务。

“54项服务都可以在这里办,让大家不走弯路,不浪费时间,不浪费经费,直接就把证办下来了。”郑土新介绍道。

在“新新相映”流动人员党群服务中心,流动党员从“流入”逐渐变成“融入”。

新华街党工委书记周勇介绍,中心设立了流动党校,每个月都会有党员教育的活动,把流动党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发挥出来。同时,还成立了跨省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适时举办小候鸟暑假公益兴趣班等,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指导、矛盾调解、法律咨询、技能培训、子女培养等服务,引领帮助流动党员创新创业、发家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至目前,“新新相映”流动人员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在册流动党员600余人,实现了流动党员示范引领、来穗人员安居乐业、本地居民和来穗人员共享美好的多赢局面。

以实为本、以真为要、以干为先,这样干事创业、稳扎稳打的党员干部身影不仅在基层治理一线,更在绿美生态建设“战场”。

今年以来,花山镇花城村的党员干部们“迷”上了种树。3月17日,花城村“绿美广东示范村”建设项目正式启动。14支先锋队约250人,培土围堰,提水浇灌,合力种下383株乡土适生树木,迎风挺立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植树队伍中不仅有党员干部,更多的是村里的教师、学生、志愿者代表等。“我们在发挥党建引领上下足功夫,从‘党员干部种树’向‘党员干部带着大家一起种’转变,让广大群众一起参与到乡村绿化事业中来。”花山镇党委书记吴勐说。

从会场到现场,花城村党员在一线的鲜活实践便是最好的宣传物料。热火朝天的建设如同一个无形的“大声公”,召集起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花城村“岭南绿美第一村”的打造中来,有钱出钱、有智出智、有力出力,齐心协力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

一股植树造林的绿美风尚在花都激荡开来。去年12月以来,花都区委组织部在全市率先启动乡村绿化先锋行“七个一”行动,广泛带动全区各层级各领域党员群众投身乡村绿化一线。截至目前,全区乡村绿化种植苗木9.1万余株,是年初计划数的3.8倍。

此外,花都区和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携手开展“红联共建”活动,选派技术骨干担任“绿美特派员”和驻村第一书记,推动科技人才下乡,助力“百千万工程”,切实把市园科院优质的组织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带到乡村,鼓励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让“党组织领导的院所长负责制”试点工作在花都大地上落地生根。

建新功让惠民纾困的“枝头”结果

每天早上6:30,一辆车身贴有“公办学位直通车”标志的黄色校车准时从狮岭镇时代康桥小区出发,载着跨镇上学的随迁子女前往民安小学、云梯小学、梯面小学。

“有学上”是有孩家庭的“头等大事”,但受产业、人口等因素影响,花都区有些乡镇如狮岭镇人口较集中,公办学位难以满足随迁子女入读需求。然而,有些乡镇如梯面镇却因人口稀疏,部分公办学校存在较大的学位富余。

群众事就是“心尖事”。为解决公办学位供需矛盾,满足随迁子女“有学上”“上好学”需求,花都区教育系统全面盘点乡村学位资源,面向随迁子女开展学位补录工作,并开通“直通车”方便学生跨片区上学,有效提高了教育资源配置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谢政府对来穗人员的关心和照顾,让孩子顺利读上了公立优质学校,在享受高品质公共教育的同时,还减少了家庭开支。非常支持这样的人性化举措。”公办学位“直通车”节省了近百个家庭的人力、财力,为随迁子女解决了入读公办学校交通难题,让家长们赞不绝口。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直接解决老百姓最期盼、最关心、最迫切的民生实事,近年来花都区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持续深化“10号工作室·党群连心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以每月“10号”为集中服务日,以群众“十分满意”为服务目标,以遍布全区各村(社区)的272个“10号工作室”为服务网络,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代表委员定期下村驻室,直达基层送政策、深调研、解难题、促发展。

在花山镇两龙南街,这里的传统墟市是周边群众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的中心,也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难点、痛点。

只能一关了之吗?群众的生活怎么办?摊贩的生计怎么办?“10号工作室·党群连心桥”代表委员们一次次深入实地走访调研,一遍遍听取协调各方意见……从提出方案到引入资本再到升级改造,如今,杂乱无章的景象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华灯璀璨、游人如织、秩序井然。

截至2024年4月,“10号工作室”累计接待走访群众13000余人次,收集、督办问题建议5000余个,按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近100%。

从群众最期盼、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花都区还深化推进“您的心愿、我的志愿”——党组织、党员为群众办实事“双微”行动,打造了“梯面客家嫂”“慈善花都·党员先行”“清华姐姐”工作室等党建引领助力民生实事特色品牌。

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目前,花都区已累计征集办结民生微项目980余个、群众微心愿11400余个,以“小切口”服务助力改善“大民生”,让居民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盼得来”的变化和实惠中,真切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一线视点

“三带”点亮乡村“振兴梦”

浓郁的色彩、怒放的花海,为夏日时光增添了亮丽图景。走进花都区马岭观花植物园,便被那争相怒放的多彩三角梅铺满视野。各色品种的花卉高矮错落,或一枝独秀,或花团锦簇,随风摇曳,千姿百态,与亭台轩榭、小桥流水、古树成荫等岭南风韵景观相映成趣,让人应接不暇,美不胜收。

“我嫁来这条村30多年,看着村里越来越漂亮,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以前我们去外地的乡村旅游,现在各地的游客来我们村游玩,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村民群姨开心地说。

近年来,马岭村党支部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组织带动、“头雁”带领、党员带头,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依托独特的山水林田湖自然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多元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路径,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专业村”“广州市美丽乡村”等,成为花都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但在20世纪90年代,马岭村地处偏僻,发展落后。许多村民因此离开故土外出谋生,成为区内远近有名的贫困村、“空心村”。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长期以来,缺乏主导产业带动、村级资源资产闲置、基础设施差、劳动力外流等问题,阻碍着马岭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为打破这一困局,马岭村党支部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期,聚焦提升组织力,发挥好“火车头”作用。“我们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村‘两委’干部转变作风的‘磨刀石’、绩效考核的‘硬杠杠’,全力把村党员干部打造成一支综合素质过硬,有文化、能带头、会管理的‘主力军’。”马岭村党支部书记冯桂彩说。

农民富得快,全靠头雁带。为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解除村民心中疑虑,冯桂彩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发挥女干部平易近人、耐心细致的优势,一户户拉家常式地做工作,又一次次带着党员群众去创建成效明显的示范村参观学习,实地感受乡村振兴所带来的乡村巨变,逐步让村民认识到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重要意义。通过不断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邀请专家为村集体经济“把脉问诊”,马岭村确立了“党建+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支持。

党员带着群众走,示范引领有力量。在推动乡村振兴中,马岭村还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号召党员带头亮身份、作表率。

围绕打造复合型观光旅游地,马岭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双带”作用,激励返乡创业党员带头从事农家乐生意,带头将自家农房改造成特色民宿。

群众在党员带动下,纷纷响应村党组织号召。如今,村内的农家乐已从6家迅速增至20余家,农房改建的民宿遍布景区周边,每栋房屋租金也相较以前提高了3倍,村民收入有了大幅提高。

党员创业致富,带动乡村共富。为打通马岭夜游经济“任督二脉”,马岭村党支部组织安装灯光秀设备,通过现代光影营造如梦似幻的田园美景,给予游客沉浸式体验感。乡村夜景打造进一步刺激了夜游、夜购、夜食,村的青年党员带头创业,带动村民与周边创业者在喜花里活力港举办车尾箱集市,通过销售农产品、文创产品和村民自制手信等,进一步提高顾客的“回头率”。

产业发展助推马岭村逐步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游、农民富裕富足,让村民“留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绘就环境美、产业旺、文化兴、村民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基层声音

“新新相映”流动人员党群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郑诗华:为流动人员和流动党员提供一个温暖的“家”

每一个外出务工的流动人员都有一把辛酸泪,都要面对就业、子女教育、就医、权益维护等各种问题。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是绝大部分流动人员的共同感受。我们打造“新新相映”520党建品牌,通过“组织融合,党员共管;空间融合,阵地共建;服务融合,就业共促;力量融合,社会共治;发展融合,成果共享”等五个方面的“五融五共”,为流动党员和流动人员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以“家”凝聚流动党员,为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平台;以“家”凝聚流动人员,为他们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实现了流动党员示范引领、流动人员安居乐业、来穗人员和本地群众共享美好的多赢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夯实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流动人员服务基础工作,在服务好来穗人员的同时为五华村“百千万工程”和跨省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贡献流动的力量。持续拓宽服务范围,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流动人员服务的范围向辖区所有来穗人员延伸覆盖,让更多的来穗人员受益。持续开办职业技能培训公益班,依托“新新相映”流动人员就业驿站做好“新连心”管家服务,将招聘—培训—就业—建功一站式服务做深做实。持续擦亮“新新相映”党建品牌,不断丰富并推广“新新相映”520工作模式向各行业延伸。

■数读成就

花都区开展“极先锋荟萃”系列活动,组织“花都极先锋”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评选和攻坚项目遴选,评选出2023年先进集体7个、先进个人7名在全区通报表扬,遴选攻坚项目18个。

截至目前,花都区乡村绿化种植苗木9.1万余株,是年初计划数的3.8倍。在全市率先启动乡村绿化先锋行“七个一”行动,动员全区4.7万名党员积极参与植绿增绿微项目、认捐认种微心愿、认养认护微服务“三微”行动。全区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植树点位共379个,建成党员先锋林151个。

近三年,花都区259个村(社区)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共计走访村(居)民5.4万户36多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2850条,确定立项民生实事7728件,完成实事项目7670件。

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花都事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开展“项目为王·先锋聚力”行动,在推进高景项目建设过程中,创新“五证联办”,创下了“拿地即动工、75天投产”的业界奇迹。1—4月,通过加强经济运行调度,以及高景等项目形成产业新动能,全区整体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696.76亿元,增长1.4%,由负转正;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2%,较一季度提升5.2个百分点。

来源:南方+

编辑:洪敏

复核:谢惠瑜 吴敏娜

校对:贾愚 彭天阳

审核:邓必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