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道先2003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学高级教师

六安市学科带头人,连续担任17年班主任工作,担任过17届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担任河西校区五届高三毕业班班主任工作,其中担任2020届(首届)、2021届理科培优班班主任和2024届致远实验班班主任工作。曾获安徽省模范教师、皖西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四届“迎驾教育基石工程奖”,所带班级获“六安市先进班集体”称号。

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业务比赛中,曾获安徽省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安徽省省级优课、安徽省精品课程遴选省级精品课程、安徽省教育论文评比二等奖、六安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六安市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六安市教育技术论文评比一等奖、六安市德育精品课程评比一等奖、六安市信息化大赛一等奖,辅导学生参加安徽省生物奥赛多人获省二等奖、三等奖。

治班理念:宽严相济,注重教育过程,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双一流”高校输送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桃李心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定了,六安二中河西校区2024级(自主招生)致远实验班班主任

吾师之情,从未走远

2024届高三18班 杨子怡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

犹记相遇初识好,笔墨干处亦怦然。在求学的三年生涯中,正因为有林老师的同行与引领,我们才能将挫折与困难视做迷雾,而后拨开奔向美好前程。

记得初相识是在高一十八班的教室中,我们踏入您提前一天冒着酷暑为我们打扫好的教室里,您和蔼的笑容至今记忆犹新。自此,我们开启了由您带领的布满荆棘但也满怀希望的高中生活。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在上课时,林老师有着丰富专业的知识储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洞悉每个学生的水平与优劣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我们打开生物的大门,并引领我们不断向前和进步。林老师经常以“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为开头,用一个个实际上形象、妥帖的例子来为我们解释抽象的概念与费解的难题,让同学们于一节节课堂中学到真知识,学会新本领。“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是您,用三年来的谆谆教诲,教导我们,带领我们跨过一座座名为困难的山峰,感恩尽在心中。

育桃李于天下,布鲜花在人间。作为授课老师,林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传授专业的知识;作为班主任,他在班会课上教会我们许多人生的道理。

记得同学们考差后,林老师教会我们坚强与反思。“考试是为了检验与反映你这段时间的学习状态,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这段话支撑着我们度过每一段低谷期,学会反思总结错误,调整好状态去迎接下一次检验。在紧张的高三阶段,是林老师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状态,让同学们用最好的状态去度过高三,战胜高三。

记得网课阶段,林老师不怕疲倦,不畏麻烦,给班里的同学们电话家访,确保同学们“停课不停学”,才能让我们不因在家学习而懈怠,保持在学校般的状态,学习知识,学会知识。

高三的我,充满迷茫。林老师一次次找我谈话,教导我“知行合一”,告诉我行动起来,帮助我走出迷茫,告别迷茫,于这一年中努力奋斗,克服艰辛。

春晖指路,镌刻光阴。回首这高中生涯,一路走来,洒下了汗水泪水,也充满了欢声笑语。“往事总在回忆时被赋予意义”,处于那个阶段的我们,会不理解林老师,但当我们回望过去,才在回忆往事时懂得他为我们做的努力,付出的耐心以及牺牲的时间。

感恩师生情,感谢林老师这三年来的包容与诲人不倦。

岁月如歌,师恩难忘

2024届高三(18)班 汪心婷

师爱如落红,化作春泥更护花;师爱如雨,润物细无声;师爱如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林道先老师让我们感受到师爱是一种深沉而强大的教育力量,是黑暗中的一缕阳光,是冬日里的暖阳,是解渴的甘甜露水。

说到林老师,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不苟言笑、声色俱厉。其实不然,在三年的相处中,他语言的巧妙常常令人捧腹大笑,他的幽默风趣总能逗乐全班。

作为一名授课教师,他在教学上非常认真负责。对待教学工作一丝不苟,语言生动,条理清晰,举例充分恰当,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会及时在有效的方法中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找到高效的解决方案。

作为一名班主任,他注重培养优秀的学风和班风。他深入全面地了解每位学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多少次挥汗如雨,多少次伏案备课,多少次的沉默无语,都只是为了我们更好的成长;他像阳光一样照耀着我们成长,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的青春,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他是我心中最敬爱的老师,也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桃李天下 师恩难忘

2024届高三18班 窦雲龙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三年的高中生涯已然落下帷幕。在这三年中,我遇到了改变我一生的人,那就是我的老班——林老师。今日有幸提笔写下我的感想。

在我印象中,林老师是一个严肃但和蔼的人。他的教学幽默风趣,教学风格乐趣十足,并且他在他的教学中还穿插着一些问题和知识点。而这些往往是生物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我的考试中让我受益匪浅。尽管有时我们答不上问题会让他十分苦恼,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对我们的认真指导和教学。记得他说,每一次高考他都会去月亮岛跑步,只为求得一个十全十美,也会给我们买向日葵,代表着一举夺魁。他说,这是他对我们高考的一个期望,每一届都是如此。

工作中,他会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也会提醒我们做好准备。他所表现出来的正能量,一直引导着我们不断向前,努力探索,勇敢创新。他曾经跟我说过:“我也不知道,我讲的话对你有没有用?但你的心就像一个冰封的水面,我讲的每一句话就像一颗石头,万一哪一次我讲的话你听进去了,就像这个石头砸开了这个冰面,你就明白了。”

同行的灯

亲爱的林老师:

见字如晤。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前觉得是浪漫主义诗句,后来发现是现实主义诗句。我们的林道先班主任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当我们日复一日,每天都要上课时,见到那张脸会觉得“心在千岩万壑间”。而分别了,耳边少的那些唠叨却又觉得“不思量,自难忘。”

时隔两年,向前回望,我努力想记起第一次见到您的样子,却是雾蒙蒙的一片。遗忘是人类的本能,因此我们相处的时刻才显得格外美好。但是肌肉记忆又会让我想起您上课时击黑板的样子,又会让我想起您开会时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也曾在背后偷偷吐槽过您,也曾在某个瞬间埋怨过您。这是不可避免的摩擦,而摩擦过后迸发的是火燃出的花。感恩二字太重,却不比您的细心教导重,滋润二字太深,却不比您知识灌溉地深。

三尺讲台,弦歌不辍,珠泗之间,滋润不停。老师您所教给我们的,并不只是知识,更是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因为您跟我们相处的时间最长,我们也和您最像。您做事严谨的态度、宽柔相济的调节、临危不乱的气场,都将融入每一个受您教育过的学生的精神内核中,帮助我们长成个性鲜明的个体。“桃李满天下,处处皆留芳。”若干年后我们再重逢,或许您已叫不出我的名字,那是因为您的枝干庇护了很多雨天的孩子,我也只是其中一个。但是我一定能一眼认出您,因为您是我绚烂明媚的青春生活中独一无二、浓墨重彩的笔。

我回顾三年所学的语文课文,回顾一生背过的古诗,想从中搜索出只言片语来表达我的感谢。却是看哪一句诗都觉得轻了,看哪一句话都觉得淡了。最后也只是想出“谢谢”二字,最朴实、最纯真,最似我们的高中三年,最似我们的师生情。我不愿意将您比作大路两旁的灯,太遥远,太疏离。我愿意将你比作我手中的灯,很温暖,很亲切。它照亮了我高中三年来的每一步,甚至他的余温会伴随我的一生,那是同行的灯,是师恩似海而我轻轻的划舟。

2024届毕业生 何启涛

2024年6月

来源: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