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今年暑假的奇趣课堂什么时候开课啊?”每当临近暑假,淮北市相山区南黎街道锦华苑社区就开始不断接到家长们的咨询电话。社区联合第三方机构,在每周五下午推出公益课程清单,包含绘画、硬笔书法、绘本阅读、科普知识学习等五个免费课程,为“双减”后的孩子们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家门口的课后素质教育服务。

“平时上班都是两点一线,参加‘青年夜校’想给自己充充电。”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小吴结束工作后兴致满满地奔向锦华苑社区,早在几天前她报名了相山区青年夜校的书法课,“老师讲课非常精彩,今天在课堂上收获满满,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

近年来,锦华苑社区坚持党建带团建,以“打造青少年服务阵地、满足青少年实际需求、助力青少年身心发展”为目标,用心用情搭建青年与社区“双向奔赴”大舞台,不断提升辖区青少年的社区参与感、归属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奇趣课堂”暑期公益绘画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带领少先队员走进“一米农场”开展蔬菜种植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办青年夜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青年创业者介绍创业项目帮扶政策

“90后”当上社区书记

“知道学校门口不可以摆摊吗?”

“大家都是这样,等城管走了就可以摆嘛!”

“我家就住在附近小区,每天中午跟傍晚卖一会,又能挣点钱,还不耽误接送小孩放学。”

“因为路边摊卖的东西齐全还便宜,很多人路过就顺便停下来看看、买一点。”

接到居民投诉后,锦华苑社区联合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开展了多轮联合执法行动,动态整治人民路学校周边的摊贩乱摆卖问题,经过多次整治,情况有了改善,但问题并未根治,不少流动摊贩与执法人员打“游击战”,不久后“死灰复燃”。

锦华苑社区成立于2006年9月,辖区1.64平方公里,下辖住宅小区6个,作为一个典型的城市社区,存在住宅小区居民密度大、群众诉求多元化等问题。今年3月,每天放学时段,人民路学校周边的摊贩集中到学校门口违规经营,过往行人为方便购买随意停放车辆,不仅造成原本不宽敞的道路交通拥堵,影响市容市貌,食品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社区居民向书记“大吐苦水”。

1991年出生的张腾飞现任锦华苑社区党总支书记,他也是相山区最年轻的社区书记。为了有效破解流动摊贩整治工作的“难点”“堵点”,张腾飞带着年轻人“不服输”的干劲儿和闯劲儿广泛开展走访调研。

收集到学生家长、社区居民、流动摊主意见建议后,张腾飞积极对接街道综合执法中心、业委会及物业企业,先后三次召开流动摊贩议事协商会议,按照“便民利民、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原则,制订摊位管理方案,将人民路学校东、北两路段规划成流动摊集中点,着力解决人民路学校门口占道经营和道路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最终合理规划固定摊位两处二十余个,达到了“便民”“便营”又“安家”的效果,学生家长也可以安心接送孩子上下学。

锦华苑社区现有两委成员9人,平均年龄34岁,其中35岁以下7人,占比高达80%,不仅有着全区最年轻的社区书记,还有着全区最年轻的社区两委班子。

“扎根社区,不忘初心使命;真抓实干,率先垂范担当”。立足工作岗位默默奉献,发挥好社区书记和党员模范作用,如今,社区居民给了这位“90后”社区书记“年轻有为”“接地气”“想法多”的评价。

社区来了青年“合伙人”

“今天是我的第二堂‘八段锦’课了,我学会了新的技能——摇头摆尾!”5月27日晚,相山区青年夜校第三期课程“八段锦”在锦华苑社区开课,课后参加课程的学员兴奋地介绍起自己的学习收获,“青年夜校不仅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同时也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开课前期,社区面向辖区及周围青年群体发放了调查问卷,仔细询问调查上课时间、上课频次、收费标准、期待课程开设内容等,力求课程和教学安排更具针对性,切实满足青年实际需求。同时,结合社区老年大学开展较早、运转较好的工作基础和师资力量,以老带新开设摄影、美甲、八段锦等3期6类课程,服务青年286人次。

“没想到这么多学员喜欢八段锦这门课,我感受到学员们的积极性,这样的课程非常有意义,满足了青年对学习的需求,也感谢社区提供这种平台,让我和青年近距离交流。”八段锦授课老师侯丽云说。

“社区工作很繁琐,压力大,但要把这种有意义的事做成有趣,这才和青年不违和,大家才会认同这样的氛围,工作才会精神更放松。”张腾飞说。

去年以来,锦华苑社区积极推进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工作,与第三方专业社团合作,创新运营模式,以空间换服务,社区在一定期限内无偿提供党群服务中心各功能场馆,借助第三方专业化营销宣传手段和既有的服务群体,协助开展各类公益性活动,全方位展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定位、区域设置。通过聚人气,让更多的人了解党群服务中心,并愿意、想着、盼着来。

王卓是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也是锦华苑社区的兼职社区团组织副书记,主要负责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的安排下参加防溺水宣传、垃圾分类宣传、公益课堂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积极动员同校大学生参与团的各项工作。

据团相山区委工作人员介绍,该社区现有一名在校大学生兼职社区团组织副书记负责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两名专业社工依托街道社工站项目参与社区各项团的建设工作,两个青年社团常态化开展绘画、舞蹈等活动,常态化联系淮北市蒲公英公益协会、淮北市青年救援队、相山区慈善协会等青年社会组织,社区“合伙人”队伍更加全面、专业。

同时,锦华苑社区进一步丰富动员方式,让社区“暖心人”更加踊跃。畅通网络化、社会化、组织化动员渠道,组建青年网络社群5个,吸纳青年志愿者102名。今年以来,常态化开展“爱心义剪”“益老助康”“公益课堂”“公益讲座”等“四益”志愿服务活动36次,服务时长达120小时。进一步加强青年骨干激励机制,开展青年志愿者星级评选表彰和积分兑换活动。依托区级平台,开展“青雁归相”“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累计引导五十余名大学生走进社区、服务社会。

“书记下午茶”喝出青创力

王娜在创业之初遇到了启动资金匮乏、场地租金贵等问题,社区书记得知后,主动表示可以通过“场地换服务、公益+普惠”的形式为她免费提供创业场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场馆可以免费供其使用,当作开办培训机构场所,但是每周要面向社区青少年免费开展活动。

为破解青年在创新创业路上面临的资金匮乏、经验不足、人脉有限等难题,锦华苑社区依托“书记下午茶”“青创会客厅”等途径,充分了解青年诉求,定向帮助解决青年创业面临的难题,让他们留得下、成长得好。

项目入驻后,锦华苑社区发动网格群帮助宣传,扩大影响力。如今,王娜的美术教育学校已经开始盈利,在全市开设了四个分校区,同时定期在社区开设美术绘画、硬笔书法等免费课程,服务青少年三千余人次。“团相山区委和锦华苑社区在我创业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如今我的创业项目有了起色,我自然也要回报社区,为社会贡献更多力量。”王娜说。

“以阵地换服务”,寻求社会力量帮助,锦华苑社区以功能优先和居民感受为导向,遵循“易进入、可参与、能共享”的理念,增强空间的开放性与互动性,减少办公区域,增加服务空间。目前,依托该项机制,开展青年夜校——亲子课堂活动三场。一方面,辖区青少年享受到了公益服务,盘活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资源,缓解了社区工作人员不足、开展活动专业不强、服务经费紧张的现状;另一方面,青年创业者省下了创业初期场地租赁成本,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孵化机会。

(朱雅楠 记者 沈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