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广州招商“放大招”:重磅发布“招商引资20条”,挂牌成立“投发办”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魏彤 广州报道

6月28日上午,广州举行新时期全球招商启动仪式,挂牌成立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下称“广州投发委办公室”),并重磅发布“招商引资20条”,标志着广州深度对接全球经济发展,推动“招商4.0”实现新的战略跃升。

2023年,广州GDP突破3万亿元大关。面对规模较大的经济体量,广州如何保持着“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的昂扬姿态,奔向下一个万亿台阶,广州需要从制度设计、产业布局方面蓄势发力,抢占新一轮投资发展高地。

会上发布的广州“招商引资20条”,即《关于新时期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从重构招商体系、强化招商统筹、创新招商模式、突显招商优势、加强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20条措施,广州招商引资“再迭代”。

在招商体系上,构建“1+3+3”联合招商机制,建立1个由市委书记、市长领衔的市投资发展委员会“抓总”,推动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各区、国企招商平台3大力量,是招商“主力军”;市行业主管部门、各类投资主体、招商中介机构3类协同主体“联动”,形成全市一体化招商新格局。

在统筹机制上,强化市区联动赋能,出台重点产业功能区和各区产业发展重点指引,优化招商项目“招引、决策、落地、投产、达产”全流程闭环服务,推进项目注册、供地、审批、通关、筹建等一盘棋综合服务保障。

在创新模式上,打造产业全链条发展体系,推行“市场+资源+应用场景”的招引新模式,按照“制定产业规划—打造产业园区—出台产业政策—配套产业资金—实施产业招商”的全链路路径,结合产业基础、细分赛道、承接区及特色园区,逐个产业,为项目落地制订专业化服务方案。

在发展高地上,加快标志性产业园区建设,建立全市可供招商土地清单,新建一批“工业综合体”、专用型厂房、产业保障房,提升重大平台载体承载力。整合优化招商网络,为广大投资者创造更多“投资广州,投资未来”的机遇和选择。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是广州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去年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鲜明提出,打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吸引着全球创业人才和投资者纷至沓来。2023年广州新登记企业36.97万户,净增企业数量19.81万户,均排名全国第一,成为吸附力最强的城市,彰显了广大投资者对广州的信心和期待。

广州“招商引资20条”,坚持“经营城市”的理念,深化广州“6+4”城市属性和核心功能,制定“产业版”营商环境,打造企业投资“地标式”落户地,塑造城市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势能,携手“投资广州全球合伙人”、头部投资机构、专业中介机构等合作伙伴,帮助投资者融入国家大战略、匹配产业大空间、提升投资大价值、成就企业大未来。

投资广州国际执行代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全球招商总监贺励平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开放、包容、创新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代名词,大湾区的发展成就令人赞叹。而广州位于大湾区核心位置,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集聚了外资企业超5万家,是投资非常活跃的地区。

“目前,全球投资者更加关注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这就需要我们整合资源,实施‘全要素招商’,也就是联动各个部门,通过土地、技术、人才、资金、场景等全方位要素切入,给足信任感和安全感。”贺励平说。

据统计,今年1~5月,广州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235家,同比增长48.7%,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3%,占全市比重从去年同期10%提高到29%。世界500强企业河钢集团新设铁铁能源(广州)有限公司,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一期)主体结构封顶,准独角兽阿达半导体南沙新厂投产。广州24家企业上榜《2024年全球独角兽榜》,增长速度居全国第一。

启动仪式上,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盛情邀约并表示,热切期待携手全球企业和合作伙伴,在大有前途的机遇之城,开拓一番大有前途的投资发展事业。

新成立的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英文名称Canton Investment Development Commission,简称CIDC),对标国际通用招商机构名称,如爱尔兰投资发展局(IDA),既包含引导、投资和服务投资,也包含城市与企业双向奔赴、共同发展,体现统筹力、国际性、专业化,是广州招商引资的新IP。

据了解,新机构重在统筹全市资源,携手全球投资者看好广州、扎根广州,成为广州“千年商都”的项目策划者、资源整合者、机遇促成者、专业服务者,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成就广大投资者的非凡梦想。

接下来,广州将以按产业分,按企业跑,按项目招的思路,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多层次推动招商,其中,重点产业瞄准显示技术、汽车及零部件、快消品、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新兴产业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海洋装备等产业;未来产业瞄准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新型储能等产业加大招商服务。

(视频拍摄 魏彤 剪辑 实习生 刘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