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在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中留下了数不尽的记录。

这种伴随着战争,灾荒,洪水,干旱,死亡的疾病所造成的最严重的一次后果,发生在十四世纪的欧洲,整个欧洲哀嚎遍野,死亡笼罩了整片欧洲大陆。

在那场大灾难中,欧洲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撑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类历史上爆发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鼠疫,发生在1910年的东北,但中国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完全控制住了局势。

在百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中国又是依靠着什么去应对这场灾难的呢?

那一次的鼠疫是从西伯利亚传到中国的,媒介是一种名为旱獭的动物,在这种动物的身上有感染鼠疫杆菌的跳蚤,跳蚤跳到人身上,鼠疫就此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起病例被发现在俄国的达乌利亚,在半个月的传播之后,鼠疫蔓延到了中国人和俄国人共同生活的满洲里。

前往那里的中国商人带着鼠疫病毒来到了东北,在10月份的时候,鼠疫就已经蔓延到了哈尔滨。

很多人会惊讶鼠疫传播的速度,毕竟中国当时大都是以村为单位,且当时正处于冬天,人员流动性很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实是因为当时的东北已经有了工业基础,更是有能够快速流通的铁路,这加快了鼠疫传播的速度。

再加上俄国为了控制俄国境内的鼠疫局势,驱赶大量的华工回国,更是加快了人员的流通速度。

鼠疫的爆发速度是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从10月份哈尔滨出现第一位患者,再到11月中旬整个东北的鼠疫患者开始了大规模爆发,再到整个东北地区的“沦陷”,一共也不过三个月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鼠疫的传播速度之快让很多人感受到了绝望,迫于种种压力,清政府开始寻求控制鼠疫蔓延的办法。

1911年1月,清政府召集了北京的所有医生,在协和医学堂展开了抗击鼠疫大会,准备进行防疫工作。

天津陆军军医学堂的伍连德在外务部右丞相施肇基的推荐下,和众多医学专家前往哈尔滨,寻找控制鼠疫的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伍连德曾在国外有过留学经历,对中医和西医都有着足够的了解,在经过众人的商量之后,伍连德在政府的配合下,开始了东北的防疫工作。

清政府在各个城市设立了防疫站,负责对整个城市的疫情进行控制,并划分各区,好更方便进行人员管控。

传染病,最重要的就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扩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清政府在特定地方规划了隔离区,患病的病人都会被送到这里隔离和治疗。

为了减缓疾病传播的速度,鼠疫爆发地被挨家挨户进行检查,只要有病患,全都被及时送到了医院。

当然会有很多病人或者病人家属不配合,巡警们就会采取强硬的措施,无论如何都必须把患者和健康的人隔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伍连德也会常常和巡警们一起去搜寻患者。

至于尸体,在伍连德和清政府的坚持下,全部都被焚烧殆尽,彻底消灭感染源。

病人使用或接触过的衣物等也都被全然处理,就连病人住过的房子也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消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此同时,防疫站的组织工作人员对鼠疫爆发的地方进行打扫,垃圾堆都被清理干净,道路,水井等地方也都进行了管控。

所有防疫的工作人员也都颁发了颜色不同的装备,包括手套,眼镜,帽子,外套等等,每次工作结束之后都进行全身消毒。

在清政府的一系列科学的措施下,鼠疫的扩散逐渐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四个月之后,各地的鼠疫就已经被彻底平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这个控制速度对鼠疫来说已经足够迅速,但整个东北还是出现了巨大的伤亡。

鼠疫一共扩散到了将近70个县,死亡人口高达6万多人,最严重的时候,每天都会去世百人以上。

而且防疫措施的推行也遭受了很大的阻力,最受人诟病的,就是焚烧尸体这一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古以来,中国对尸体都保持着很深的尊重,甚至有不少地方流行着特殊的下葬办法。

当时还是清朝末期,现代思想还没有普及,对中国人来说,尸体代表的东西太多了。

焚尸行为必然会遭受到百姓的强烈抵制,如若不是摄政王载沣的坚持,估计“焚尸”很难真的完全推行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个就是对鼠疫源头的错误认知,当时的许多人都认为鼠疫来源于老鼠,却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导致了鼠疫的爆发。

伍连德在经过对患者血液样本的分析和研究之后,知道了这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导致的细菌性传染病,并提出了“肺鼠疫”的病理学说。

正是因为伍连德对鼠疫的分析和对清朝官员的不断强调,清政府才对鼠疫有了科学的管理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清政府为了控制鼠疫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花费的银钱高达近千两,让本就强撑着的清政府国库更加紧张,加快了其崩溃的速度。

不过这次防疫工作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是一次很好的榜样,中国防疫制度就是源自于这场惨痛的灾难,国外的许多国家也都受到了这次防疫的影响。

伍连德也因此名满全球,获得了“鼠疫斗士”的称号,之后在东北坚持抗疫工作二十余年,受到许多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