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去上海的高铁上,抽空写下了这篇文章,同时也在为明天的线下产品训练营做准备。

这次产品训练营调整了很多内容,因为这一期报名同学的平均工作年限达到了 8 年,属于上升关键期。

还有最后两个座位,要来占座的还可以联系我(tangren0630).

上周末我过完了 36 岁生日,沉淀几天思考了很多,今天一并和你们分享一下。

如果你是最早关注我的那一批读者,那么到今天就已经整整 11 年了,这是个挺漫长的时间。

10 年前我 26 岁,从程序员转型产品经理。

那一年,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第一次坐老板的私人飞机去台湾出差,有一种走上人生巅峰的假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 年前我 30 岁,从创业公司出走并入职京东。

那一年,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功能、产品、业务、商业之间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年前我 32 岁,从北京离开回到长沙,开始创业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

那一年,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觉得上班真好,因为每个月到点都会有人固定给你发工资。

2 年前我 34 岁,小小唐出生,有车有房,没有负债,可以时间自由。

那一年,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好像自己多了第二条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6 岁是我人生的第三个本命年,我的第一个本命年还在上小学,那一年正好是千禧年。我的第二个本命年正在北漂,踩中了移动互联网这个风口。

如果放在十年前思考未来,我是压根不会想到能够成为今天的自己,有时候还真有点不现实。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活成了很多人理想中的样子,有人羡慕,有人以我为目标。

当然,也有人并不看好我。

鸡血的东西就不再多说了,今天其实是想和你们聊聊现实,也是这几年我遭受质疑最大的一点。

归根结底一个问题,我这条路能走多久?

说实话我并没有答案,有时候甚至是走一步看一步,虽然有长期规划,但你们也知道互联网变化之快,很多规划在变数面前都会失效。

曾经有朋友跟我说,你不在公司工作了,脱离一线做产品,如果未来这条路走失败了,还会有公司要你么?

要知道,那时候你可能已经三十多岁了,不再是吃香的年纪。

要说我从没怀疑和担心过是不可能的,毕竟自己创业做事相比于上班打工来说还是风险更大。

于是我也在想,我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

前几年我对这个问题是比较纠结的,但这两年慢慢也有了答案,如果让我评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觉得是这么几个字。

性价比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怎么理解呢?我说几个案例吧。

第一,为企业提供性价比解决方案。

你们也知道,有一些企业找我做产品顾问,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他们买的是我的经验、能力和资源。

我主要为他们提供这么几方面的服务,一个是产品问题攻坚、一个是项目方案陪跑、还有一个是产品团队治理。

说得直白点,就是帮他们突破产品瓶颈、带项目、带人。

我们会按项目签合同谈价格,也会按照周期签合同谈价格,实际价格的计算会根据我投入的时间精力做动态调整。总之,不会很便宜。

而这些企业之所以选择我,其实也是考虑性价比。如果单独招聘一个高阶 PM 去搞定这些问题,可能比和我短期合作的成本更高。

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成了他们的外脑,他们灵活,我也灵活,各取所需。

与此同时,帮企业解决产品问题也是我获得一线实践经验的入口。即便不在公司上班,我也可以身在一线。

所以,我为他们创造了性价比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为产品经理提供性价比成长方案。

你们也知道我这一年以来一直在推线下产品训练营,这个训练营的目的是帮助产品经理加速成长。

简单说,这个训练营里有我做产品的一套方法,还有一套思维和认知,更有很多我自己做过的产品案例。

给企业提供服务是获得输入,写文章总结分享是输出,做成训练营就是交付体系化成长方案。

对于这些产品经理来说,他们可以靠自己野蛮成长,也可以选择付费加入我的训练营。只不过,后者的性价比更高。

我能提供的不仅是要一套体系化的产品工作方法和思维认知,还有一对一指导、求职内推、以及资源扶持。

相对于价格来说,这些价值打包交付一定是物超所值的。

比如,有多位参加过训练营的同学经过半年左右的时间就拿到了薪资更高的 offer,或者是完成了升职加薪。如果算 ROI,他们纯赚。

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成了这些产品经理的职场外脑,他们有成长,我有收益,各取所需。

所以,我为他们提供了性价比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每天在这里写文章,其实就是输出影响力,分享是一种手段,获得大家的认可就会转变为影响力。

影响力进而扩大前面两点的势能,于是就形成了一个闭环。

这么一来,性价比价值就是我的核心竞争力。

我不需要成为这个行业最厉害的人,我也不需要把自己打造成圈子里的头部。

我不是最贵的,也不是名声最大的,我只要成为那个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就可以。

回到前面的问题,36 岁的我还会有公司要么?

现在,我已经不怎么担心这个问题了,要不要是他们的事,我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

更何况,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会迭代自己,去拥抱变化,下一个机会依旧可以属于我。

有很多读者问我,怎么才能变得跟你一样啊?

我说,你们千万不要成为我,因为你会很难受,你会受不了,你会讨厌自己的。

你们要做的,是成为自己。

不是吓唬你们,我的工作和生活模式会让很多人抓狂。

你们能做到平均每天输出 5000 字以上么?你们能忍受没有假期一周 7 天不间断工作么?你们能站着讲课 8 小时一个月两三场么?

没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没人管你,一切靠自己。

是不是听起来感觉很爽?

但我想说的是,这样的生活没几个人能坚持下去,到时候你会觉得还是上班好。

所以,不要成为我,也不要羡慕我,成为你自己,找到适合你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模式。

5 年前我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增长飞轮,现在看,这套模式依旧还在良性运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习惯于每天阅读我的文章,那你就会看到一个长期真人秀,至少从过去十来年看,你已经见证了我这个小镇青年是如何一步步逆袭走到今天的。

未来十年,甚至更久,我们依旧可以把这种一起见证彼此成长的行为艺术坚持下去。

我的 36 岁,一切皆有可能。

你的当下,一切皆有可能。

乾坤未定,你我皆黑马!

················· 唐韧出品 ·················

安可时刻

如果没有公司要我,那我就自己成为公司。至少,我现在就是互联网个体户,一人有限公司。

未来依旧可期,我们继续一起见证彼此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