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9届上海电视节上,“影视+文旅”是最大的焦点之一。开幕论坛主题为“影像引领 文旅共融”,电视剧主创代表、专家代表、文旅行业代表及平台代表,共同探讨了热门影视IP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在上海微短剧大会上,与会嘉宾就微短剧+文旅的产业融合机遇也展开了深度交流。影视产业观察聚焦本次上视节上的影视+文旅热点,与行业同仁赴影视之约、赏城市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视剧+文旅的三种模式

近年来,影视与文旅结合的成功范案例不断涌现。开幕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总结了电视剧+文旅现阶段的三种模式。一是爆款剧引领,激发潜在的旅游红利。例如《繁花》的热播带火了上海诸多打卡地;二是好剧好景相得益彰,实现了“1+1>2”的效果。例如《山海情》给宁夏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去有风的地方》《我的阿勒泰》等优秀作品都和文旅双向奔赴。三是以剧造景,打造文旅新地标。比如《长安十二时辰》热播后,西安深度挖掘其商业价值,由电视剧原班美术设计团队打造了同名主题街区,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热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 高长力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罗毅表示,“‘影视+’的根本基础在于优秀作品。优质的影视作品本身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其思想的厚度、表达的温度、思考的锐度,都是延展其生命力的可能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 罗毅

年初的《繁花》掀起了影视+文旅的新浪潮,黄河路成为网红打卡地,上海小吃排骨年糕重新走红,“宝总泡饭”“繁花套餐”层出不穷,沪语热、美食热、文旅热延续至今。日前沪产电视剧《承欢记》的热播,也令三和里、乍浦路桥、淮海公馆漫心府等上海城市文旅地标,成为不少Z世代观众Citywalk的目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视和文旅的双向奔赴,对线下文旅和地方经济能够产生巨大影响。数据显示,《去有风的地方》开拍前,取景地游客日流量小于20人;两年后剧集播出,当地日均旅游人数呈几何级增长。《我的阿勒泰》带动阿勒泰地区旅游人数同比增长80%+,旅游相关收入同比增长90%+。《长月烬明》热播后,蚌埠实现“五一”旅游收入14.94亿元,较2019年上涨超过300%。《追光的日子》之于惠州,《偷偷藏不住》之于厦门环东浪漫线沙滩,《微暗之火》之于江西婺源,也都是影视文旅双向奔赴的成功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剧造景,则是一种对城市形象和文旅项目的文化重构。以宋朝文化为核心,《梦华录》打造了主题线下展——“风雅梦华游”,深度还原宋朝的街景市集和剧中的名场面,成为了湖南长沙的新晋热门打卡地。“长安十二时辰”街区从2022年开业至今,累计超过450万人次参观,其成功源于在电视剧的基础上不断延展创新,例如将李白、杜甫、杨贵妃等历史人物落地,在不同节点将中国传统节庆文化以剧的表现形式延展开来,给游客带去常玩常新的体验。热播影视作品能够给当地迅速的吸引力,而将作品与文旅、演艺、非遗、科技等领域融合形成长尾效应,把流量转化为“留量”,才是影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国际合作也是对影视+文旅的一种尝试。以中国-坦桑尼亚建交60周年为背景创作的《欢迎来到麦乐村》,精确刻画出中国援外医生在非洲的经历,成为观众认识真实非洲的一扇窗户;生动再现中国科学家将菌草技术和减贫经验传播到106个国家的《幸福草》,入围第7届戛纳电视剧节的《我的阿勒泰》等作品,同样让世界观众深度认识中国,也让中国观众看到外面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一本书到一部剧,再到一座城,影视对于城市的推广和城市品牌的提升,都有很大的赋能作用。此次上海电视节发挥其行业风向标的作用,汇聚主管部门、优秀电视剧主创、专家、文旅行业及平台代表,从文旅融合、影视IP赋能城市文化、文化创意开发、影视产业+等多个角度,探讨影视产业持续融合创新的发展路径,对行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微短剧+文旅成新趋势

近几年,微短剧凭借快节奏、高密度和强情绪,成为网络视听产业快速崛起的“新赛道”。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政策指引下,微短剧与文旅深度融合、相互赋能,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2024开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了8大创作方向,为微短剧行业的守正创新、开疆拓土提供了行动指南。日前,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广播电视局)重点发布《关于上海促进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本次产业政策的亮点之一,便是鼓励微短剧企业融合上海现有的文旅资源,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游等主题创作,与都市文旅、体育竞技、商业消费深度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微短剧行业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视频平台相继入局。腾讯视频近年来积极建设微短剧生态,此前推出的“城市火星计划”,有益于微短剧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在前期筹备阶段,平台会将被市场验证过的、可消费的题材,故事、人物明确的创作方向,地方扶持政策等交由各方,让创作者和地方文旅更踏实放心地去孵化出既有流量、又有口碑、又有市场效益的“微短剧+文旅”作品。

哔哩哔哩在会上发布了近20部精品短剧,并公布了短剧专项扶持计划。从产业链的角度,B站希望将微短剧从内容到故事、人物、景点、城市文化形成有效的串联,挖掘稀缺题材和头部题材,可能是未来文旅精品微短剧上下游结合重要的目标方向。

而短视频平台入局微短剧的优势在于流量扶持,电商、直播等形态便于内容后链路的转化,实现品效销三合一。例如快手针对文旅微短剧设置了专项扶持政策和不同梯度的流量扶持,快手和广西的《孤单旅行团》以及北京文旅剧,在快手获得了超3亿的播放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社交软件、电商平台、搜索引擎也积极入局微短剧。例如小红书日前与泉州文旅共同举办“城市红了”2024小红书社区文旅发展大会,小红书用户对文旅内容的消费日益增长,天然有助于文旅微短剧的推广,平台给到所有短剧的参与方广告和流量的扶持,尝试将社区生态与文旅微短剧进行深度融合。

在上海微短剧大会上,各大影视公司也进行了项目展演,介绍了关于文旅短剧的内容布局。例如鸣白影视从去年就开始关注文旅短剧,打造了《教我如何不想她》《大荒村的春天》等作品。华策影视目前已与上海文旅局、云南普洱政府、香港旅游发展局积极地展开项目合作;由尚世影业、百视TV、百视通联合出品的《休假才是正经事》正在创作中,通过结合文旅来讲述都市人寻找自我的故事;完美世界影视未来会展现草原风光的《放养吧老板》,以及《不止完美的新生活》等短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传统影视剧相比,微短剧在产品形式上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给文旅项目带来快速高效的影视呈现,以当地人文风貌和以小见大的群众生活,来激发普世的情感共鸣。上海电视节洞察微短剧+文旅的产业融合机遇,精心筹备了此次大会,供与会代表们深入探讨微短剧+文旅发展的新路径,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