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存在两个极端,要么特别亲近,要么特别疏远,而没有中间选项。

可以理解为,非爱即恨。有的父母一提到孩子,满是溺爱和欣喜,认为孩子是来报恩的。而有的父母一提到孩子,满是讨厌和嫌弃,认为孩子是来报仇的。

不仅父母的态度如此,就连孩子的态度也是如此。有的孩子一提到父母,就会感激原生家庭的教育和培养。而有的孩子一提到父母,只有无休止的怨言和痛恨。

越是血缘至亲,越会在感情这个问题走极端。好的时候,可以胜似亲人。不好的时候,可以胜似仇人。

并非所有的亲子关系,都和谐美满。有相当一部分的亲子关系,都充满了矛盾。

这4个信号,说明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变得愈发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号一:控制和反控制的矛盾。

大部分的父母,都有着一定的“控制欲”。他们认为,孩子是我生的,那孩子就是我的“附属品”,只能完全听我的话。

如果孩子还小,没有自己的主见,那父母控制欲强一点,问题不大,因为孩子也没有反抗的心思和能力。

随着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主见和观念,如果父母依旧想要控制他们,甚至掌握他们的人生,那孩子百分之一百就会反抗。

有自己主见的孩子认为,我如何选择人生,是我的自由,父母为什么要管那么多?从他们产生这种观念的那一刻开始,亲子矛盾,就变得突出了。

父母一方,有着强大的控制欲。孩子一方,有着强大的反抗心理。双方,就跟火星撞地球一样,矛盾不可缓解。

孩子长大,父母还是要适当放手。一代人只能管一代人的事,而管不了两代人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号二:观念隔阂愈发突出。

父母所秉持的,是上一代人的观念。而孩子所秉持的,是这一代人的观念。这两方的观念,差别很大。

上一代人的观念,一般都偏向于固执、传统、守旧。而新一代人的观念,一般都偏向于灵活、自由、变通。

固化的观念,跟变通的观念一碰撞,不就容易导致巨大的冲突了吗?父母抱怨,为啥孩子不听我的话?孩子抱怨,为啥父母不理解我的选择?

原因很简单,白天不懂夜的黑。父母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双方都不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自然无法相互体谅。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婚恋矛盾。父母要求孩子按时结婚生子,而孩子坚持自由恋爱,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双方的观念冲突,不就一触即发了吗?

60后无法理解70后,70后无法理解80后,80后无法理解90后,90后无法理解00后......大家都不懂得理解,自然就无法和谐相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号三:利益,割裂了两代人的关系。

先来说一个案例。农村的小陈,考上了某211大学后,就留在了大城市打拼,由于996严重,所以他基本没有时间回老家。

小陈的父母,一直抱怨,生养了多年的孩子,竟然不回家陪伴父母,为父母养老,还不如隔壁那个没读过书,就在村里边干活的小李。

父母不理解小陈996的不易,小陈也认为父母拖了他的后腿,所以这两代人的关系,都处得比较糟糕,甚至上一年春节,小陈宁愿加班,也不愿意回家。

这个案例中的父母和小陈,他们都没有错,只是他们的利益不一致而已。父母的利益,是希望小陈陪伴,为他们养老。而小陈的利益,是为了打拼赚钱。

父母要想儿子陪伴他们,就需要儿子留在农村。而小陈为了打拼赚钱,就只能离开农村,背井离乡去到大城市。可见,他们都没得选。

为什么没得选?因为贫穷。越是贫穷的家庭,越容易产生利益上的不和,以及矛盾,基本很难缓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号四:断亲潮加剧,感情愈发淡薄。

众所周知,当下的“断亲潮”愈演愈烈。不仅大城市存在断亲潮,就连小农村,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断亲潮。

在我们的观念里边,断亲潮的主要群体,是亲戚。事实上,确实是亲戚,但也包括了一部分至亲,比如说兄弟姐妹,比如说亲生父母。

为了争夺家产,亲兄弟姐妹就会“明算账”,谁也不让谁。为了某些问题,父母和孩子就会对着干,轻则吵架,重则对簿公堂。

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断亲潮”会出现?因为城市化的发展,加剧了“原子化”的趋势。而原子化,指的是,每个人就跟分散的原子一样,关系变得疏远。

这里的关系,可以是同事关系,可以是朋友关系,可以是夫妻关系,自然也可以是父母跟孩子的关系。

断亲潮的背后,是人性对于物质的重视,以及对于感情的漠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