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八十岁高龄的患者在其女儿的陪同下,来湖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共建眼耳鼻喉头颈外科进行就诊。患者自述,两日前因食用腊鱼后,遭遇鱼刺卡喉的情况,当时尝试通过吞咽方式缓解,但随后两日内疼痛加剧,至当日已难以忍受。患者曾前往社区医院就诊,但未见鱼刺踪迹,遂转至湖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就诊。

眼耳鼻喉科医生接诊后,通过直达喉镜及纤维鼻咽喉镜进行详尽检查,均未发现鱼刺。然而,患者咽喉部肿胀显著,痛感强烈。鉴于患者高龄且病情发展难以预测,为避免漏诊,湖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共建眼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王敏及共建眼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牙韩盛共同为其进行了会诊。两位专家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并通过图示详细讲解,强烈建议患者进行CT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取鱼刺前)

CT报告显示,在患者咽部左侧梨状窝处发现一根长达29毫米的鱼刺。梨状窝位于喉入口两侧,为异物易滞留之处,若鱼刺继续下行进入食管,可能刺破食管壁,甚至大血管,引发感染或致命性大出血。经过两日的抗炎消肿治疗,患者在电子纤维鼻咽喉镜下,成功取出鱼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取鱼刺后)

在耳鼻喉科医生的日常工作中,取鱼刺是常见的急诊情况之一。当遇到鱼刺卡住时,我们会怎么做?来听一听牙韩盛主任是怎么说的。

错误做法

1、强行大口吞咽饭菜、馒头

以为能把刺吞下去,这样只会使刺扎入较深的部位,甚至可能刺破咽喉、食道、胃壁,引起消化道损伤、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后果。

2、喝醋软化鱼刺

醋在咽喉或者食道停留的时间很短,无法起到化鱼刺的效果,反而可能会灼伤咽喉黏膜,引起咽喉黏膜水肿。有的人对醋敏感导致食管收缩,鱼刺更容易刺穿食道或加深刺穿的深度。大量醋酸进入胃部刺激胃酸分泌,也可能损伤消化道黏引起腹胀、腹痛、反酸甚至诱发消化道出血。

3、手指抠挖

鱼刺卡在喉咙里,在看不到鱼刺的情况下,盲目手指抠挖喉咙,不仅会造成反胃呕吐,而且会损伤咽部黏膜,造成人为的咽部疼痛及异物感,也容易加深鱼刺卡的位置。

正确做法

1、停止进食

出现鱼刺卡喉后,应该立即停止进食,最好连水都不要喝,一定要放松咽喉尽量减少吞咽动作,如果可以最好不要吞咽。如果是小孩子, 应该先安慰让孩子不要哭闹,防止鱼刺吸入喉腔或食管。这时适当低头弯腰,试着用力咳嗽,有些细小的鱼刺会跟着气流冲出来,或者刺激喉咙诱发恶心、呕吐,一般小的、浮在咽喉黏膜上的鱼刺会随着刺激呕吐出来。

2、借助工具

如果鱼刺卡的位置比较表浅,用镜子或者手电筒照射可以观察到,可以用勺子或筷子压住舌头前部,举起手电筒观察喉咙的入口两边及四周,发现鱼刺可用镊子夹住轻轻夹出。也可以在家人辅助下用镊子或者筷子将鱼刺取出, 取出过程中注意防止鱼刺再次划伤。

3、寻求医生帮助

如果没有发现鱼刺,说明鱼刺的位置较深,这时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请专业人员尽快取出鱼刺。若位于下颌角附近且位置较浅,专业医生可通过压舌板和异物钳直接取出。

然而,若鱼刺完全扎入黏膜,难以直接观察,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喉镜检查,以便全面检查咽喉部位。对于喉镜刺激敏感或无法配合的患者,可以选择纤维鼻咽喉镜检查。如果鱼刺卡喉的时间过久,咽喉、食道已经红肿溃烂了,须等先治疗消炎消肿后再取出。

如何预防

1、忌鱼饭同嚼

吃鱼时要单独咀嚼,不要与饭或其他菜混嚼,因为小刺很容易混在其中,咀嚼稍疏忽就会刺卡咽喉。

2、忌吃鱼讲话

不要边吃鱼边聊天。口内挑拣鱼刺的功能主要靠舌来完成,而讲话时舌的精力被分散去帮助发音,一心二用,自然容易卡喉。

3、忌狼吞虎咽

吃鱼时切记要慢吞,一旦吞咽中途发生咽喉有刺尖刺激感,当立即停止吞咽,将残余食团吐出。

4、忌鱼汤泡饭

吃完鱼后的残汤中,往往含有较多残刺、小刺。有人特别喜欢鱼汤泡饭,而忽略其中有刺。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杨湘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