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拉萨市达孜区第十三批驻村干部积极作为,围绕放大“东翼先锋”党建品牌效应,以“理论+”的创新模式突出宣讲实效,切实将党的创新理论传入千家万户,架起一座坚固的干群“连心桥”。

在打造多元阵地方面,达孜区聚焦宣讲载体的便民化和小微化,致力于拉近理论与群众的距离。通过整合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史馆、农家书屋等,精心调整室内宣讲站台,成功打造40余处贴近群众的宣讲台。不仅如此,还在施工现场、茶馆等群众聚集之地搭建起“家门口”的宣讲阵地,采用“理论+文艺”“理论+故事”等接地气的宣讲形式,开展极具互动性和对象化的宣讲活动。这种创新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如春风化雨般送到群众身边、讲到群众心坎里,真正实现深入、有效的宣讲。

壮大宣讲队伍是基层宣讲取得成效的关键。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协助作用,与村“两委”携手发掘优秀的群众宣讲员,成功组建了以“1名班子成员+1名驻村干部+1 名群众宣讲员”为基本框架的宣讲小分队。宣讲小分队活跃在田间地头、群众家里,与群众拉家常、话农事、讲政策,让群众与理论“双向奔赴”。目前,达孜区共有20余个宣讲小分队活跃在基层一线,他们用接地气的语言和方式,让党的声音在基层广泛传播。

为了进一步提升宣讲效果,达孜区创新宣讲模式,找准宣讲的切合点。驻村工作队依据群众的文化水平和分布区域,广泛收集课题需求,精心策划推出包括身边人事迹故事、惠民政策等内容丰富的“宣讲菜单”。同时,第十三批驻村工作队及时制作并更换了7500余张便民联系卡,上面清晰备注了姓名、联系方式和工作职责。不同群体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点单”,满足群众对政策知识的个性化需求。从群众政策需求的反馈来看,惠民政策、反诈知识等依然是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

达孜区的“理论+”宣讲模式,真正做到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多元阵地建设、壮大宣讲队伍和创新宣讲模式,不仅让群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党的政策和理论,也进一步增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和信任,为推动达孜区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