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达州6月28日电 (记者朱虹)近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指导的“向'新'而行 五区共兴—人民网全媒体四川10城行”调研采访活动走进达州市。

在此期间,达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顺超接受了人民网专访,分享达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千亿园区的具体情况,同时对如何在全市率先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孵化器和加速器,分享了考量和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达州高新区长田新区。达州高新区供图

人民网记者:感谢您接受人民网专访。达州高新区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请您分享一下达州高新区在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张顺超:达州高新区位于四川东部、达州主城以南,前身为达州经开区,成立于2001年,2003年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现规划范围451平方公里,直管面积323平方公里,辖5个乡镇(街道),常住人口20.3万人。历经二十余载栉风沐雨,达州高新区在综合经济实力、规划布局、产业培育、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等20余项国省称号,已成为推动达州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蜂巢能源(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王勇摄

一是推动经济增长。抢抓国省战略机遇,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加快建设千亿园区。园区累计入驻企业2672家,培育“四上企业”230家、高新技术企业112家,在2021年、2022年省级高新区综合绩效考评中,分别居第一、第二位,连续2年获评全省“优秀高新区”。2023年园区GDP实现110.7亿元、增长8.6%,连续2年增速居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2亿元、增长25.8%,连续3年增速全市第一,经济呈现快速平稳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今年一季度,园区GDP增长6.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4%,主要经济指标增速2项居全市第一、3项居全市第二,实现良好开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达州河市通用航空机场。达州高新区供图

二是做强产业支撑。坚持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聚焦园区“两新一数+低空经济”活力产业体系,持续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前瞻布局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高于全省5.5个百分点;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户;4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新开工工业项目27个,新竣工工业项目17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达州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达州高新区供图

新能源方面,香港玖源集团计划投资100亿元,新建新材料产业项目;蜂巢能源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一期一阶段竣工投产,迅速抢占动力电池材料新赛道。

新材料方面,2000亩玄武岩纤维新材料产业园起步成势,累计入驻企业23家,实现产值17.5亿元,炬原5000吨池窑项目、苎麻脱胶项目竣工投产,原丝销售量占全国市场近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大楼夜景。达州高新区供图

数字经济方面,规划建设2888亩数字经济产业园,成功招引落地中科曙光、阿里云等数字龙头企业11家,万达开先进计算中心建成投运,成功举办首届全国先进计算技术创新大赛,“数字达州”奏响全国。

低空经济方面,河市机场成功转型为B类通用机场,划定临时空域528.56平方公里,成功招引腾盾科技无人机制造项目,开工建设川东北—渝东北航空应急救援中心,加快建设全省低空经济“第四城”。

三是培育创新动能。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建成玄纤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文理学院大学科技园等“双创”平台38家,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落户,集聚了达州市45%的高新技术企业、31%的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瞪羚企业实现“零”突破,成功创建四川省高端人才产业园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获批建设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实施金恒液压智能工厂、南国印染面料自动化生产建设等“智改数转”项目25个,力争今年新增两化融合贯标企业5家、上云企业5家以上。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坚持“去行政化、去机关化”原则,开展“减行政事务”改革,构建“轻装上阵”的外部环境。深化项目建设全过程效率革命,搭建产业全生命周期平台,创新实行项目“容缺审批+告知承诺”服务机制,推行项目“秘书制”,创新开展“整治企业最不满意10件事”,推动即办事项增加50%、办事效率提高70%。探索实施“管委会+公司”模式,推行全员聘用人事制度和差异化目标绩效管理改革,提高机关运转效率,激发干事创业活力,营商环境相关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刊载。

人民网记者:我们了解到,达州市委五届六次、七次全会明确,高新区要按照全市“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双园驱动、一核两翼”的发展布局,抢占高新产业发展新赛道,加快建设千亿园区。请简要介绍达州高新区在建设千亿园区方面的具体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瓮福达州化工有限公司。达州高新区供图

张顺超:建设千亿园区,既是达州市委赋予达州高新区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誓在必得,主要基于四点考量:

四通八达、区位独特,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达州高新区地处达州行政区划中心区域,坐拥金垭、河市两大机场,金垭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河市机场成功获批为通用机场;成达万、西达渝高铁加快建设,并在园区“十字交汇”设站,达州高新区成为全省唯一拥有“双高铁”“双机场”的园区,是达州建设国际陆港枢纽的核心支撑。

政策叠加、前所未有,是我们最大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国务院明确在革命老区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高新区,支持符合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省级高新区加快“以升促建”步伐。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机遇,加快推动重大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成效。

产业集聚,基础坚实,是我们最大的支撑。近年来,特别是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园区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主导产业集群成链,新材料、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特色园区初具雏形,各类市场主体齐聚,传统产业优势更加突出,新兴产业加速布局,为建设千亿园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达州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达州高新区供图

市区联动、共建共创,是我们最大的“底气”。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达州高新区的建设发展,专门出台《支持市直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创建国家高新区,加快建设万达开区域创新中心主引擎和西部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新高地,市区联动为园区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具体工作:

一是抓项目强产业。抢抓国家推动“两新”“两重”建设重大机遇,全力向省发改委等汇报争取,推动36个超长期国债申报项目顺利纳入省“盘子”、7月底前达到开工条件。审视玄纤产业方向和举措,研究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短期发展计划,突破成本限制、做大市场份额。大力支持瓮福、玖源等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扩能改造,扶持炬原玄纤、衡耀科技等企业开展数字化、绿色化改造,打造“智改数转”标杆项目10个以上。围绕通航制造、通航运营、通航服务精准发力,开工建设腾盾无人机整装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川东北—渝东北航空应急救援中心,全力争取划设空域、低空通道,推进低空经济加快腾飞。

二是抓精准强招引。围绕龙头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精准招引,重点引入5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坚持量入为出、积极稳妥、精准招商的原则,强化招商前置审查、规范招商程序,建立产值税收与招商补贴对赌机制。加大标准厂房招引力度,配强政策支撑,不断提升入驻率。

三是抓改革强效率。坚持集成授权改革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全力争取新增15项省级授权支持事项获得省级部门支持。积极推进共享电动车、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改革试点,探索打造危旧房改造微改革微治理亮点。成立重点项目办,加强项目全周期管理,建立“亩均论英雄”规上企业效益评价机制,严控“两高一低”项目上马,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是抓机制强规范。开展经责审计反馈问题“5+N”专项整治,将形成的经验成果深化固化到依法决策、监督管理和风险防范化解等各个环节。制定完善招商程序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财政资金使用后评估机制,用钱必问效、无效必追责。推进高新区综合执法改革,健全“一支队伍管执法”模式,解决执法权力分散、执法平台碎片化问题。

人民网记者:最近,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作出《关于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达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作出《关于以“四大”资源开发利用为着力重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作为引领达州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达州高新区如何在全市率先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张顺超:达州高新区将围绕“认定省级化工园区、创建国家高新区、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三大目标,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重大平台为支撑,加快提升发展能级。坚持以国高创建为统揽,常态化汇报争取,及时调整创建措施、推进全面达标,努力获得省级层面优先推荐,赢得创建先机。积极争取认定省级化工园区,推动能源化工产业“二次创业”。完善秦巴物流园保税配套设施,加快获批保税物流中心(B型),提升开放口岸能级;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建设,用好B类通航机场许可,推进通航制造、低空经济加速布局。

二是以先进制造为主导,加快布局现代产业。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同步发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千亿园区加速成势。聚焦能源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做大产业规模。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提升产业带动性,力争今年4大产业实现产值500亿元,壮大产业新动能。加速动力电池、氢能储能、人工智能、数字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新赛道布局,努力打造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产业和标志性产品。

三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核心抓手,推进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玄纤研究院、大学科技园提质增效,加快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厚植新质生产力培育土壤。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培育更多瞪羚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以产业技术转让、成果转化为重点,强化与成渝地区高校院所、研发机构、头部企业合作,加快推动科研成果转移和产业化,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达州高新区人才公园。达州高新区供图

四是以改革要素为突破,加快营造优质环境。持续推进项目建设效率革命,并肩推进特色园区建设,落实“一次办好”改革,探索建设产业互联网系统,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化企业“秘书”制,落实好推动市直园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优化“人地钱、水电气”要素保障,真金白银兑现政策奖补,打造投资洼地。持续深化“管委会+公司”模式改革,开展“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整顿,让拖延之风、漂浮之气烟消云散;完善“3+1”人才新政,真招实策、真心实意引才聚才,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础。

人民网记者: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达州高新区作为省级高新区,如何在“五区共兴”上做好文章。

张顺超:“五区共兴”是省委立足省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破解全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必然要求。达州高新区既是省级高新区,又是川东北经济区活力强劲的开发区,也是达州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将坚定不移落实“五区共兴”战略部署,以一园之力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蜂巢能源(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厂区内部。万燕明摄

一是壮大经济体量,促进产业“兴”。依托园区能源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产业基础,按照延链、补链、强链的发展思路,加大既有产业延伸招引和培育壮大,力争2027年培育百亿企业3家以上。依托河市通航机场、数字经济产业园,抢抓国家和省支持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招引布局一批高端产业,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迅速壮大园区经济规模。

二是打通陆海通道,促进贸易“兴”。借道万州深水港打通东向出川通江达海大通道。加快建设铁水联运基地和河市坝铁路综合物流基地,提升改造公路物流港,巩固拓展“四向班列”,助力达州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让园区成为川东北地区货物集散中心,实现跨境贸易全球跑。依托秦巴物流园保税物流中心,积极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简化手续办理,推动进出口更畅达快捷。

三是探索多方合作,促进开放“兴”。纵深推进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积极与万州、开州等地开发区合作,探索产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新模式,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谋划与上海临港新区、成都高新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借智借力、积智积力推动园区协同发展,助力“五区共兴”。深化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科研项目合作,探索建立技术研发飞地、成果转化飞地,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实现跨区域联动、跨区域协同,提升区域创新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