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且东升西降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德两国的关系一直备受瞩目。德国副总理哈贝克刚结束了他的访华之旅,华访问期间,中德达成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方面。不过,哈贝克刚拿到访华成果后,转身态度大变,并就南海问题和俄乌冲突等问题对中国发难。其态度之变化,可谓“翻脸比翻书还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贝克在访华期间,中德就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达成五项合作协议,双方还就欧盟对华加征关税一事交换了意见。本月1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将对进口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反补贴关税,加征幅度在17%至38%。加上目前现行的10%关税之后,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关税将至少提高至27%,最高接近50%,预计7月4日起生效。中方就此明确表示,如果欧盟将此付诸实施,中方必然要进行反制,并已经宣布对欧盟对华出口的部分商品展开反倾销调查。

有消息称,中方准备将目前15%的欧盟汽车的进口关税向下调整,并有意为德国汽车制造企业提供一些补贴。这个友好举动应该可以说服德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争取欧盟改变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高额关税展开游说活动。不过,德国副总理哈贝克在访华期间却为欧盟即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做法进行辩护,声称这是对车企从补贴中获得好处后的一种补偿,而非惩罚措施。这种将保护主义措施美化为“补偿”的说法,不仅是对中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误读,更是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公然挑战。

中方的立场很清楚,那就是中欧贸易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措施都是不可接受的。如果欧盟执意要推行保护主义举措,将引发中方的反制,贸易摩擦的升级只会导致双方“双输”的局面出现。作为欧盟的领头羊,德国在关于对中国汽车加征关税一事也没有把话说死,而是宣称中欧仍有回旋的余地,有讨论的空间,试图为中欧贸易争端降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客观来说,此次德国副总理哈贝克访华还是比较务实的,在其访华期间,中德就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哈贝克属于德国绿党,该党最为支持节能减排。哈贝克访华时表示,如果没有中国,就很难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德国需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而中国也制定了碳中和的目标,并一直推动节能减排,保护地球环境,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中德在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方面达成合作协议,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然而,德国转身就对华发难,就南海问题对华进行无端指责,试图否定中国对南海岛礁的主权。之前,菲律宾在美方的鼓动下派遣舰船冲闯中国仁爱礁,妄图向非法“坐滩”军舰运输维修和加固材料,但遭到中国海警的拦阻,最后菲律宾海军特战队铩羽而归。德国外交部却为菲方辩解,妄称菲方船只当时在执行“综合补给任务”,并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南海局势升级的责任归咎于中方。要知道,南海问题是中国与区域内国家之间的事情,与域外国家没有半毛钱关系,德国无权在南海问题上说三道四。

不仅如此,德国外交部还试图利用俄乌冲突对华施压,宣称如果中方不停止支持俄罗斯,欧盟和德国就会减少进口中国原材料和商品。其实,中国外交部已经多次强调,中方既不是俄乌冲突的制造者,也不是冲突的当事方,始终坚持的都是劝和促谈,这一点国际社会有目共睹。德国就俄乌冲突南海问题对华发难,一方面是想迎合美国的遏华战略操弄,在俄乌冲突中甩锅推责,另一方面则是想借此垫高与中方在贸易问题上讨价还价的筹码。这种将问题归咎于外部因素,而非从自身找原因的做法,显然缺乏诚意和公正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分析指出,哈贝克是德国现任政府中亲美的代表。严格来说,哈贝克属于“绿党”,而德国总理朔尔茨所在的社会民主党在之前的选举中未能获得绝对多数,因此不得不与绿党和右翼政党组建联合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政坛内部是极为分裂的,这也导致他们的表态与德国总理府并不一致。毫无疑问,我们不愿意打贸易战,德国和欧盟若有诚意,我们自然希望通过谈判解决贸易争端与分歧。但是,如果其一意孤行,非要挑打贸易战,我们也不怕打,而且还要坚决地打,狠狠地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