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产业行业

经济观察网讯 据中物联网站6月28日消息,当前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物流需求延续稳步恢复态势。5月份受到部分市场需求节前集中释放、“五一”假期等因素影响,社会物流总额增速略有放缓,物流供给保持稳定,景气水平尚处扩张区间。但物流供需关系趋紧,行业竞争局面持续加剧,倒逼微观主体模式升级、技术创新、降本提效,物流现代化体系正在加速建立。

一、物流需求总体稳定,细分领域有所波动

1—5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35.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9%;5月份增长5.7%,增速环比回落0.9个百分点,恢复强度较前期略有减弱。从年内走势来看,物流需求累计增速保持稳步恢复的态势,2月以来均在6%左右区间波动。当前社会物流总额与经济恢复基本同步,各月走势对比上年同期波动幅度有所收窄,物流运行稳定回升具备一定基础。

从社会物流总额结构看,新动能、新业态助力物流需求升级态势向好。在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带动下,单位与居民、再生资源等领域需求实现较快增长,增速较前期稳中有升;工业品、进口等基础物流基本稳定,增速略有放缓。

单位与居民物流增势良好。1—5月份,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1.4%,增速比1—4月提高0.4个百分点。特别是5月份以来在假期效应、电商促销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等因素带动下,与民生消费相关的物流需求回升明显,5月当月比4月份加快3.7个百分点。

工业品物流增速稳中趋缓。 1—5月份,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7%,增速比1—4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从当月来看,5月份增长5.6%,环比回落0.7个百分点。显示本月工业生产恢复波动,工业品物流需求也随之有所调整。从工业品物流结构看,仅制造物流总额增速高于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采矿等传统物流总额增速仍低于工业品物流平均水平,显示当前制造物流仍是支撑工业物流稳定恢复的重要力量。

进口物流量增速有所回落。1—5月份,进口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9%,增速比1—4月回落0.9个百分点。5月份当月增长2.6%,增速大幅回调8.2个百分点。部分领域、行业有效需求不足,基础原材料等传统行业运行有所放缓,未能对进口物流量持续稳定恢复形成有效支撑。从不同货类情况看,原材料等大宗商品进口物流量均有所趋缓,1—5月份铁矿砂及其精矿、铜矿砂及其精矿、煤及褐煤、原油等累计增速比1—4月份分别回落0.2、4.2、0.5和2.4个百分点;集成电路、汽车及底盘等中间品进口物流量则稳中有升,累计增速比1—4月份提高0.1和3.1个百分点。

新动能物流增长势头依然向好。一是创新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高技术制造物流需求仍保持快速增长。1—5月份高技术制造物流总额增速近9%,快于工业品物流总额2.5个百分点。二是智能化数字化拓展消费场景,线上电商等相关物流需求回升明显。1—5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5%,增速比1—4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年内线上消费物流总额占比持续提高。三是可持续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再生循环利用发展向好。1—5月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增长10.5%,增速比1—4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能源循环利用持续加力。

二、物流供给增势趋稳,行业延续结构调整优化

物流业总收入增势趋缓,行业景气水平回调。从市场规模看,物流业务收入增势小幅回调,市场规模扩张势头有所趋缓。1—5月份物流业总收入5.4万亿元,同比增长4.3%。从行业景气水平看,业务活动增势略有放缓。5月物流业景气指数环比回落0.6个百分点,但仍保持51.8%的扩张区间。从细分领域看,部分民生消费、高效升级领域仍保持较快恢复,物流供给延续结构调整态势:

铁路运输物流运行平稳,组织模式稳步优化。1—5月铁路运输物流运行基本畅通,运输组织方式稳步优化。当前,全国沿海和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均超过九成,港口铁水联运设施网络加速完善。从运输结构看,多式联运发展环境持续改善,1—5月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亿标准箱,主要港区铁路进港数量占比大幅提升,铁水联运占比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特别是煤炭等大宗商品运输组织升级态势明显,1—5月份我国“北煤南运”4亿吨煤炭下水采用铁路集港,如青岛港推行铁矿石"船铁直转"联运模式,疏运时间由7天缩短到2天,运输效率极大提升。从运输范围看,跨境运输组织模式不断优化,往返运输量更趋均衡。1—5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908列,发送86.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均为11%,回程/去程比例超过80%。

仓储物流业务活跃度恢复,助力产业周转效率提升。进入5月份,仓储物流需求有所改善,周转效率有所提升。从业务量看,5月中国仓储指数中的新订单指数为52.8%,较上月回升4.6个百分点至扩张区间,特别是日用品、化妆品等消费相关仓储业务需求涨幅较为显著。从周转效率看,平均库存周转次数提升、期末库存指数回落,5月份平均库存周转次数指数较上月回升2.2个百分点,期末库存指数较上月下降4.6个百分点。上游工业企业数据显示4月末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环比加快0.3天,显示仓储物流与产业适配效率有所提升,助力上下游供应链周转循环进一步通畅。

电商快递业务进入促销旺季,航空物流维持较高增长。自5月下旬起,全国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开启年中大促活动,同时叠加儿童节、端午节等假日因素,推动快递电商业务量实现快速增长。5月份,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为129.8点、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为129.7点,均在较高基础上提升2.1点和1.8点,相比去年同期增速接近30%。电商物流业务活跃同步促进航空物流维持高速增长,5月民航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超过24.4%,年内累计增速仍维持30%以上。

三、物流行业竞争持续,企业业务转型推进

5月份,物流供需偏紧的局面未见明显改善,行业竞争压力依然较大。重点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指标小幅趋缓,企业业务转型持续推进。具体来看,

一是物流服务价格低位回升,存在结构分化。当前物流整体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服务价格普遍仍处于较低水平,水运价格有所回暖,运输、快递等领域价格竞争依然激烈。水运方面,在出口等因素带动下有一定程度回暖。5月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平均值为1010.05点,环比上涨3.6%,沿海散货仍未回升至上年水平。快递方面,本月虽然在 618 电商大促背景下电商快递需求回升,但快递服务价格未见明显改善。5 月份整体单票价格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

二是物流企业业务收入略有回落,盈利水平持续低位。今年以来,在市场需求趋缓、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微观主体普遍经营压力较大。从营收来看,企业各月营收变化的波动性有所增大。重点调查数据显示,1—5月份重点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同比由1—4月的增长1.7%转为下降0.8%,近三个月以来重点企业营收波动较为明显,多数领域尚未形成持续的新增需求,经营稳定性面临压力。从利润来看,由于受到供需挤压当前调查企业中有超过4成的企业累计利润为亏损,比同期大幅提高,1—5月份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9%。大中型企业和小微型企业的盈利水平、抗风险能力差距有所扩大,业务扩张未对应实现有效的盈利增长,不同规模、不同领域的物流企业增量不增收的局面或有所加剧。

在此背景下,行业持续推进质效提升,微观主体从多维度扎实提升精细运营能力。从业务拓展角度,企业推进物流一体化和全网运营体系建设,通过延伸上下游、融合产业链促进相关业务实现较快增长,重点企业中供应链合同订单数量累计同比增长22.6%,年内均保持较快增长。从降本提效角度,物流企业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大物流技术改造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数环比回升0.7个百分点。同时多部门、多区域相关物流政策协同发力,推动物流营商环境改善,加之近期柴油等原材料价格基本稳定,重点企业单位经营成本上涨势头得到一定遏制,1—5月重点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环比1—4月小幅下降0.4元。

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仍显不足,内生动能仍待增强。在此背景下,物流供需关系有所趋紧,小微物流企业、传统物流领域有效需求不足、行业盈利水平较低等问题未见明显改善,物流持续稳定运行仍面临一定压力。但也要看到,今年以来物流恢复进程与上年同期相比稳定性有所增强,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仍位于55%左右的高景气区间,企业对市场展望总体良好,物流运行仍有望延续平稳较快的恢复态势。

编辑:刘睿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产业行业】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