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条消息:当年那个轰动中美的跨国抚养权争夺案的女孩,从圣劳伦斯大学毕业了。

她对着媒体说,自己学习的是国际关系专业,未来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外交官,希望能当中美沟通的桥梁。

这个女孩叫贺梅,说起她的名字,很多人都能回忆起了这个十分的经典的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围绕着她的官司,打了整整7年,一路从田纳西州地方法院打到了米国最高法院,期间更换了5任主审法官,案子的结果几经反转,甚至一度修改了米国的法律。

这背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切还要从贺梅的原生家庭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梅爸是1965年生人,我锅最典型的第一代做题家。

他出生在湖南邵阳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受了当时“美国淘金梦”的影响,一路勤勤恳恳念书,申请到了孟菲斯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博连读的全奖。

但在米国期间他过得也挺不容易,因为家里给不了半点支持,他就只能边上学边打工挣生活费,还要寄钱补贴家里。

贺梅爸和贺梅妈是相亲认识的。

贺梅妈年轻、漂亮,城市女孩,性格也开朗大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个人靠着打电话谈了1年的恋爱才确立了关系,之后在米国完婚。

婚后没多久,俩人就怀上了第一个娃——贺梅。

但也是这段时间,贺梅妈慢慢发现自己和贺梅爸的相处有问题——两个人的性格差异实在太大了!

比如贺梅爸属于“三棒子打不出一个屁”的性格,他在米国念书这么多年居然没啥朋友,一天到晚掉着一张冰块脸。

而贺梅妈,来了短短几天就交了很多当地的华人朋友,每天家里门庭若市。

所以真正住在一起后,俩人的摩擦也越来越多。

但为了肚子里的娃,贺梅妈选择了忍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1998年10月18日,贺梅爸就职的孟菲斯大学打来一个电话,让两人的人生轨迹直接发生彻底改变——

学校说他们收到一起投诉,贺梅爸涉嫌性骚扰!!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说起因是一个中国女学生找贺梅爸借500块,贺梅爸不借。

之后她就控告说贺梅爸用钱勾引她,并对她实施了性暴力。

虽然贺梅爸大喊冤枉极力否认,但两个人确实在教室单独相处了四十分钟,也没有其他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这件事,学校取消了贺梅爸的奖学金,还炒了他的助教工作。

于此同时,女学生的老公来寻仇,一脚踢在贺梅妈的肚子上,导致她住进医院,同时贺梅早产,光医药费就花了1万多刀!

一时之间,整个家庭都陷入了巨大危机。

看着刚刚出生的贺梅,两口子流着泪长吁短叹。

一边要忙着应付官司,努力自证清白,一边还要没日没夜地打黑工养活自己,还债务。

可怎么养活贺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在走投无路,他们只能找到了当地的社会机构求救。

当时他们所在的社区有一个叫“中南基督”的慈善机构有“临时照料”服务,于是俩人就把小贺梅送了过去,临时寄养在了一个米国人家里。

这对米国夫妻叫贝克夫妇,是典型的米国中产家庭,生活富裕,喜欢小孩,一直以来都很想领养个亚裔小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想到老天爷居然白白送来一个!

看着软软糯糯的小贺梅,俩人高兴疯了,和贺梅爸妈承诺他们一定会帮忙到底!

刚开始,两家人的相处还是很和谐的。

贺梅的爸妈对贝克夫妇也很是感激,因为他们真的把贺梅照顾得很好,也欢迎他们随时去探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时间长了,问题出现了——随着贝克夫妇和贺梅的感情越来越深,慢慢地,他们冒出了“霸占贺梅”的想法。

一次,贝克夫妇提出要给贺梅办医疗保险需要监护权,让贺梅爸妈和他们签署无固定期限的书面抚养协议。

贺梅的爸妈也没多想就签了。

从那之后,贝克夫妇就算是拿到了法律上贺梅监护权的认证。

但贺梅爸妈没想到的是,协议一签完,贝克夫妇就翻脸了,之后他们就再也见不到贺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9年9月,贺梅爸妈提出要接8个月的贺梅回家,终止委托。

但贝克夫妇一口回绝,这就算是彻底撕破脸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梅的抚养权还没解决,性侵案官司这边又起波澜。

1999年9月,性侵案举行了听证会,虽然没有任何确凿证据,但是学校为了平息舆论,还是取消了贺梅爸的学籍。

这意味着贺梅爸没了学生身份,贺梅妈的陪读签证也不成立了。

但如果这时候回国,那不是彻底要不回贺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0年5月,他们向少年法庭提出收回监护权的诉讼,准备带贺梅回国,但被驳回。

2001年,贺梅2岁生日那天,贺梅的爸妈想和贺梅拍一张全家福,结果贝克夫妇直接报警把两人赶走。

实在无奈,他们只能把贝克告上了法庭。

但没根基没背景的华人在米国打官司,难度级别可想而知。

贝克夫妇通过不断申请延迟开庭、延后归档文件的方式,让案子的审理时间不断推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等再次开庭的时候,贺梅爸妈已经成了被告!

因为他们为了打官司拼命打黑工,这点被贝克抓了个正着——这说明他们两人根本没有抚养孩子的条件!

2004年5月,法官判决:贺梅的抚养权归贝克夫妇所有。

而判决的理由是贺梅爸妈故意遗弃和无经济能力。

“按照田纳西州法律,贺家父母4个月蓄意不见孩子、不支付赡养费,构成蓄意抛弃小孩,应被剥夺抚养权!”

听到这个结果,贺梅爸妈直接傻眼。

明明是贝克不让自己见孩子,怎么成了自己遗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打官司都要讲证据啊,没证据的他们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贺梅变成别人家的娃,两口子抱头痛哭。

因为太想女儿了,一天贺梅妈跑到贝克家门口去偷看贺梅。

贝克发现后,第一时间报警带走了她,导致她在监狱里呆了长达33小时。

而当时,她还怀着8个月的二胎!

这件事被媒体报道后,立刻引起了中国驻美使馆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司法机关居然帮有钱人抢华人的孩子?”“让8个月孕妇坐牢,有没有人性?!”

中美两国的舆论都爆了。

一些米国华人决定团结起来,要帮这两口子打官司!

与此同时,拖了4年的性侵案也开庭了。贺梅爸被判定性侵罪名不成立,终于沉冤得雪!

说回贺梅——在各方力量的帮助下,贺梅爸妈两口子层层相告,花了整整5年不停上诉,终于在2007年迎来了峰回路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梅家的律师指出了一个关键性证据——

当初他们和贝克签订的是寄养协议,从来就没写过“领养”,既然都不是“领养”,抚养权怎么会归贝克家?

在大使馆的压力下,案子重审,法院一致通过撤销原判,将监护权还给贺梅家!

至此,这场长达7年的抚养权抢夺案终于落下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7年7月24日,贺梅终于可以跟着爸妈回真正的“家”了。

但当所有声音褪去的时候,却没有人关心过风暴中心的贺梅,她会怎么想?

她从小就在标准的米国家庭长大,打记事起就几乎没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更不会说中文。

当8岁的她突然得知自己的亲生爸妈居然是一对陌生的中国人,贺梅吓坏了。

她死死抱着贝克家的柱子不撒手,希望贝克夫妇不要把她送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法律已经判决了,她只能跟着亲生爸妈回家。

不会说中文,吃不惯中餐,在真正的家里她无所适从。

唯一的对抗方式,就是不吃饭不说话。

看着女儿这样,贺梅也心疼。

她只能翻开贺梅小时候的相册,一张张和她讲她小时候的故事,一遍遍和她说:爸爸妈妈从来没想过抛弃你,我们都很爱你,这么多年一直能想着把你接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一年多的朝夕相处,贺梅终于慢慢接受了新家庭。

2008年2月,她和爸妈弟妹第一次回到中国。

本来事情发展到这里,这一家好不容易迎来了大团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万万没想到,新的反转又出现了!

就在当年的6月10日,贺梅爸突然向法院提起诉讼离婚,并向贺梅妈索赔10万人民币赔偿!

提到贺梅时,贺梅爸更是说出让人大跌眼镜的话:“一开始让贺梅回家就是个错误。当初我早就想放弃了,是她妈坚持要要回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又是闹哪出呢?

前文就说了,其实这两口子刚结婚的时候就发现了彼此的性格不合适。

但因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抢回贺梅的抚养权,所以还能同仇敌忾,强行被捆绑在一起。

当这个共同目标完成时,这种合作也就结束了,两个人的矛盾也再次浮现了出来。

尤其是贺梅接回家后和他并不是很亲近,在中国呆着明显也不太适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越来越后悔,觉得当初为什么一定要抢回这个孩子?

这种观点,让贺梅妈万万不能接受,两个人天天吵架,终于闹到了离婚。

离婚后,贺梅妈一人带着三个娃来到了重庆,开启了新生活。

不过有趣的是,自打和贺梅爸离婚,贺梅妈和贝克夫妇的关系倒是缓和了 不少。

一开始她和贝克夫妇保持联系,是为了贺梅的情绪着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时间长了,他们才觉得彼此不应该是敌人的关系。

贺梅被贝克两口子教养得很好,也确实是人家在他们最难的时候帮助他们渡过了危机。

回国的第二年,贝克邀请贺梅和她的弟弟妹妹去米国玩,贺梅妈同意了。

在米国,看到贺梅真正开心的样子,贺梅妈也在想,也许让贺梅在米国念书才更适合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1年,她在拿到了300万的拆迁款后,立刻联系贝克夫妇,说了自己想送孩子们去米国念书的打算。

贝克夫妇求之不得啊!

就这样,打官司苦苦抢回来的女儿,兜兜转转又回到了米国贝克家。

但实际上,去米国度假是一回事儿,去米国上学又是另一回事。

真正回到米果后,贺梅过得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舒心。

她不敢在谷歌上搜自己的名字,不敢看那些关于自己的狗血新闻,更不敢走在大街上面对别人的审视。

在中国的时候,她老感觉自己是个米国人,但到了米国,她又感觉自己是中国人。

不管在哪里,她都没办法真正融入,真正找到家的感觉。这种身份认知的错位,让小姑娘开始怀疑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梅和贝克家兄弟姐妹的合照

好在混乱的生活总有平静的一天,孩子也总有真正长大、能够直面自己过去的一天。

18岁时,贺梅在大学申请的文书里写:

“我学会一种新的语言(汉语),去过被曲解的中国;我学习怎样去爱我的原生家庭,去理解各种不同的观点;我有勇气分享自己的故事。”

“记住我自己的过去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我的一部分,我应该拥抱真实的自我。”

这篇文书成功帮助她被圣劳伦斯大学的国际关系专业录取,还拿到了全额奖学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最近的一条新闻,贺梅已经顺利从圣劳伦斯毕业。

在颁发学位证书的时候,她重新在自己的名字里加上了贝克家的姓:Anna Mae-He Baker。

Bing总结:

这起案子扒完,真是让人唏嘘。

还记得当年媒体轰轰烈烈报道时,网友的意见分歧就很大。

有人觉得,自己生的小孩当然砸锅卖铁也要抢回来。

但也有人觉得,贺梅留在米国对她的身心成长才是最好的,否则抢回来的孩子再送回去那不是有毛病吗?

仔细想来,这对父母确实都有他们的问题。

贝克夫妇打着“爱孩子”的旗号,想把别人的小孩据为己有,本身就很变态。

而贺梅家呢,明明被人抓住“没有经济能力”的把柄,都勒紧裤腰带打官司了还要一个接一个的生。

尤其是贺梅爸,好不容易打赢了官司抢回了抚养权,又不好好履行父亲的责任,一推二六五,也是朵奇葩了。

最惨的是就是贺梅。一出生就沦为大人斗争的牺牲品,小小年纪就过上了抓马混乱的狗血生活。

好在这孩子最后没长歪,也正常长大,接受了教育。

希望这孩子的生活能慢慢走上正轨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