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将北京城围得水泄不通,清军不敌被迫退至右安门一带,最终的结果就是圆明园失去清军庇护,变成英法联军的盘中餐。

联军趁着夜幕降临,召集士兵前往圆明园集合。

当天晚上,他们化身成为野兽,疯狂洗劫圆明园陈设的奇珍异宝,事后为了毁尸灭迹竟然一把火烧了圆明园,侵略者的这种行为完全有悖人伦。

法国作家雨果曾称他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对此他还写信痛斥英法联军,可见这些人有多可恶。

这座震惊世界的“万园之园”,到底收藏过多少奇珍异宝,才让世人至今念念不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万件圆明园奇珍异宝,一夜之间消失殆尽

圆明园建于康熙年间,原是康熙给雍正的赐园。每到炎炎夏日,皇帝都会选择圆明园避暑纳凉,连军政事务中心都转移到圆明园。由此可见,圆明园环境宜居,内部装饰一定一应俱全。

事实上,圆明园始建于清鼎盛王朝,后陆续扩充了近150年。历任清朝皇帝的国库,但凡存在多余资产,就会花钱打造工艺品。圆明园曾经珍藏过多少宝物,谁也说不清!

道光年间,内务府统计过圆明园前寝宫的陈设,详细记录入册的文物一共150万余件,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以及收藏价值的文物应该有十万余件,一把火以后,这些文物全部都不知所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史书记载圆明园共四十景,建筑群恢弘壮丽,建造工艺具各地特色,渗透各种宗教元素。

四十景的风格迥异,各有各的神秘韵味,可在被毁后的这片废墟中,我们只能隐约看出十三个景的痕迹。

乾隆皇帝为了记录四十景,委派当时最优秀的两位宫廷画师沈源、唐岱绘制全貌,委任著名书法家王由敦书写乾隆题诗。

这幅画作历时九年,绘工精妙绝伦,诗句意境深远,书法更是隽永飘逸,完美统一。

《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我国历史上唯一全面而真实地记录圆明园景观的美术创作,也是我国成就最高的工笔彩画。可惜的是,这幅惊世画作被侵略者夺走,光明正大地献给拿破仑三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侵略者们连圆明园的宫廷肩辇都不放过。据说,拿破仑三世的皇后曾乘坐过圆明园的特色肩辇。他们还将圆明园的文竹、黄竹木、象牙器等工艺品堂而皇之地陈设于行宫中。

我国的文物专家史树青先生随代表团远赴法国工作,随代表团参观了巴黎的枫丹古堡,他发现中国馆门前的石狮子以及殿内320余件文物全部来源于圆明园。

这座中国馆藏的文物中,近四分之一的文物都出自圆明园。而这仅仅是展出的文物,那些更加珍贵的馆藏文物,还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不知承受着怎样的落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圆明园的文物散落于世界各地,许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出自圆明园。那些文物本该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却被困于狭窄的四方地,无法回到祖国的怀抱。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我们终于有机会与他国协商圆明园文物的回收事务。不过关于文物的“回国”,不止国家在努力,一些爱国人士更是一掷千金高价买下拍卖会上的文物,再转赠给国家。

在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已经收回21万余件圆明园的文物。值得一提的是,每件文物的回国都充满风雨,它们历经艰难险阻才走到国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