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岛葡萄酒是中国最早的葡萄酒品牌之一,曾经生产出中国第一瓶大香槟、第一瓶威士忌、第一瓶白兰地,是与青岛啤酒、崂山矿泉水等著名品牌齐名的百年老字号之一。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历史最为悠久的葡萄酒品牌之一,青岛葡萄酒浓缩着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南路34号,青岛葡萄酒的发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百多年前,曾红遍大江南北的青岛葡萄酒,在此开启了历史的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5月9日下午,位于湖北路34号乙的美口酒厂旧址突然失火,导致部分建筑受损。这也让这座历史建筑,以及它厚重的历史让人们有了一些更多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湖南路旧址,失过火的位置已设置围挡正在维修。

1912年,湖南路34号一位德国商人克劳克,以青岛当地的优质新鲜葡萄为原料,利用从德国带来的容量为600公升的橡木桶,按照德国传统的发酵工艺,酿制出了优质的葡萄酒。因为原料极佳,加之工艺地道,此酒口味纯正,醇香浓郁,销路极好。这是青岛地区第一家葡萄酒作坊,也是历史悠久的青岛葡萄酒厂的发源地。

数年后,德商福昌洋行开始对其投资,规模逐渐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0年,德商美最时洋行青岛分公司在浙江路6号重新设立。同年,美最时出资将福昌洋行全部制酒设备收购,成立美口葡萄酿酒厂,添置设备,葡萄酒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 洋行根据其英文Melco的音译,定名为“美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浙江路,左侧可见崂山汽水厂的广告招牌,右侧蒙莎屋顶的商住楼曾为美口酒厂门市部。(源自《云志影藏·青岛老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街景,已很难看出当年的容貌了。

美口酒厂位于湖南路南侧,安徽路与浙江路之间。 至1941年,美口酒厂已形成不同容量的贮酒木桶158只、贮存量为10万公升的生产能力。产品除供应青岛市场外,还在上海、天津等城市设立了代销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胜利后的“青啤广告”,并入青啤的“美口酒厂”,“美口白兰地”与“美口葡萄酒”和青岛啤酒一起出现在广告上。

1945年抗战结束后,德商的产业被国民政府没收。1947年,美口酒厂与啤酒厂、植物油厂、橡胶厂、面粉厂被齐鲁公司收购。美口酒厂附属于青岛啤酒厂,称为“美口酒组”,为业务之便,对外称美口酒厂,商标沿用“美口牌”双菱形商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各厂积极筹备复工。6月4日起,啤酒公司的锅炉室、酿造室、机电组、美口酒场等部分,已经开始照常工作。为管理方便,美口仍隶属青岛啤酒厂,为其果酒车间(第五车间),对外仍称美口酒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6年,国家投资108.6万元,在四流南路13号开辟新厂区,年产能力为1000吨。1957年搬进新厂区,生产又有了较大发展。此时,美口酒厂与青岛啤酒厂仍未脱离关系。1960年,酒厂一次向民主德国出口葡萄酒五十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9年4月3日,在轻工部(原食品工业部)糖酒工业管理局的指示下,为清除国产名酒带有的帝国主义色彩。经青岛市政府和轻工局批准,将“美口酒厂”改称为“青岛葡萄酒厂”,商标改用青岛啤酒厂“灯塔牌”黑色商标,废除原美口菱形商标。青岛葡萄酒厂开始真正走上历史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岛葡萄酒的标志图形由“小青岛百年灯塔”演化而来。既象征着青岛葡萄酒的百年悠远历史,又放眼未来,寄寓未来。

1964年2月28日,经山东省委批准,青岛葡萄酒厂与青岛啤酒厂分开,独立经营,隶属青岛市第一轻工业局,也是青岛唯一的葡萄酒生产企业。 1966年2月5日,成立青岛市食品工业公司,青岛葡萄酒厂隶属该公司领导。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岛葡萄酒的生产有了新的发展。1977年,建成露酒生产车间;1979年,建成俄得克生产车间;1985年,又新建包装车间。此时,全国除台湾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青岛葡萄酒厂生产的果酒出售。外销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意大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使用商标为“青岛牌”和“葵花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春,周恩来总理率领我国政府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在记者招待会上,周总理用青岛葡萄酒厂生产的大香槟酒招待外国客人,受到现场来宾称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3年,青岛白葡萄酒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被评为全国十八大名酒之一、荣获中国第一枚白葡萄酒金奖。其后,青岛葡萄酒共有12个产品荣获省级优质、优良产品奖,部级优质、银质奖和国家级金质、银质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葵花牌”白葡萄酒,全国十八大名酒之一;1979年、1983年省优质产品;1983年国家优质食品银质奖;1979年部优质产品;1984年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银杯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青岛葡萄酒步入鼎盛期。1985年的产量、产值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同行业首位,成为当时中国葡萄酒业的龙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青岛葡萄酒厂大型户外广告牌(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在国外大放异彩的青岛香槟酒,保留了750cc的包装,主要供应中国驻外领事馆和国宴。而历经岁月洗礼的樱桃白兰地保持着甜美醇厚悠长的味道,一直拥有大批的忠实消费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96年以前,被市民亲切地称呼为“青葡”的青岛葡萄酒,同“青啤”一样,是岛城市民结婚、生子,逢年过节时必不可少的用酒。青岛葡萄酒曾叱咤葡萄酒市场,风靡全国,创造了世人瞩目的骄人佳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青岛葡萄酒厂因经营不善陷入困境,最终于1996年破产倒闭,伴随了几代人生活的青岛葡萄酒无奈告别市场,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2005年,青岛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宣布收购青岛葡萄酒厂,启动“青岛牌”葡萄酒复出工程,厂址迁至离老厂址不远的四流南路12号。 2006年4月27日,沉寂了10年,复出后的第一瓶青岛葡萄酒正式下线,“青岛牌”葡萄酒重出江湖。2007年,公司名称更名为“青岛葡萄酿酒有限公司”。

2008年7月,在中国国际葡萄酒烈酒品评赛上,“青岛牌”莎当妮干白葡萄酒荣获银奖。2008年,青岛葡萄酒荣获“青岛名牌”产品称号。2009年9月,青岛葡萄酒荣膺“山东省著名商标”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生产发展需要,青岛葡萄酒生产外迁。位于四流南路9号、11号、13号地块的青岛葡萄酒厂老厂址规划建设住宅新区。2007年,“青岛葡萄酒博物馆”在青岛市四流南路13号原青岛葡萄酒厂旧址挂牌。青岛葡萄酒厂旧址于2008年列入“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老厂址的对面,位于四流南路12号区域是青岛葡萄酒厂新厂房旧址,整体占地49亩,建设于八十年代后期,经历了青岛葡萄酒最鼎盛辉煌的时期。

2011年,响应青岛市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工作,青岛葡萄酒厂的生产线及发酵设备全部搬迁至青岛崂山的华东百利酒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葵花牌”、“青岛牌”葡萄酒,老青岛一定不会感到陌生。青岛葡萄酒、全汁葡萄酒、威士忌、樱桃白兰地、俄得克、大香槟......,捋一下全是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的“红光葡萄酒”和樱桃白兰地一直是老青岛人的喜爱。尤其是“红光”,物美价廉价格亲民,醇香浓郁且后劲十足,号称“见风倒”,不知不觉一瓶下去,能让你昏头涨脑到第二天都不太清醒。

可以说,“青葡”与“青啤”一样,作为以城市命名的两大百年品牌,就是两张青岛酒类的历史名片。

青岛葡萄酒,一杯醇香醉百年。那些年难忘的故事依然缠绕在心头。

本组图文参考源自华东葡萄酒、青岛市志、青岛档案信息网等。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