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出资主导建设的高铁正在成为高铁网络中的"新势力"。

6月27日,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巴中至南充段(下称"巴南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是今年开通的第二条高铁,也是四川省首条地方全额出资并主导建设的高铁,预计今年地方高铁新线投产将达到1000公里。

今年铁路投资增长提速

巴南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成渝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的项目,线路全长149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项目建成后,巴中至成都、重庆间最快旅行时间分别为2小时16分、2小时46分较目前旅客列车分别压缩1小时50分、1小时15分。

西南交通大学彭其渊教授向第一财经表示,巴南高铁的开通将完善四川的高铁路网,未来经陕西汉中北上,可以形成一条新的出川高铁通道。目前,四川的出川通道还是太少。

另外,宝鸡方面正在积极推动宝鸡至汉中铁路项目纳入正在修编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如果宝汉高铁被纳入规划,未来可形成宝汉巴南高铁,新增一条穿越秦岭的高铁通道。

巴南高铁是今年开通的第二条高铁。在此之前,池州至黄山高铁于4月26日建成通车。虽然国铁集团年初的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是,2024年投产新线1000公里以上。但是,梳理公开消息显示,今年可能有十多条高铁线路将要开通,总里程超过2000公里。

今年初召开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公司2023年联调联试总结会暨2024年联调联试动员会议也显示,2024年,计划开展池黄、潍烟、杭温、梅龙等16条段2084公里高速铁路联调联试。联调联试是铁路开通前的最后一步。

在巴南高铁通车之际,多条高铁正在做最后的冲刺。6月21日,新建重庆至昆明高速铁路重庆西至宜宾东段启动联调联试;杭州至温州的高铁5月开始开启联调联试,6月初最高时速测试中跑出385公里/小时,该项目力争8月底前具备开通条件。

另外,今年还有多个项目正在加紧开工。比如,沿江通道沪渝蓉高铁宜昌至涪陵段于今年1月获国家发改委可研批复,计划2024年全面开工建设,最近进行了施工图审核招标,朝着开工迈进。沿江通道将于2030年全线贯通。

根据安徽省发改委网站消息,今年4月底,国家发改委召开了第十三次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协商会议,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细化工作举措,落实工作机制,强化协调联动,确保2024年度铁路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在这些项目支撑下,铁路投资快速增长。国家铁路局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85亿元,同比增长10.8%,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速加快。2023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5亿元,同比增长7.5%,扭转了2020年以来下行的趋势。

地方走向高铁建设的前台

巴南高铁由四川蜀道铁路投资集团和南充市、巴中市政府共同筹资建设。根据批复意见,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225亿元,资本金占总投资的50%,计112.5亿元,由省铁投集团和南充市、巴中市政府共同筹资建设。这是四川省首条由地方全额出资并主导建设的高速铁路。

实际上,地方出资正在成为高铁建设重要的筹资方式。

2021年,国家发改委等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分类分层建设:干线铁路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出资,国铁集团发挥主体作用,负责项目建设运营。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支线铁路及铁路专用线以有关地方和企业出资为主。

该文件将中央出资修建高铁的范围进行了收缩,省内城际铁路基本上都由地方出资。随着高铁网络"八纵八横"框架的形成,高铁建设的重心向"织网"倾斜,干线铁路的缺失段和城际铁路将成为建设的重点,因此,地方将走上高铁建设的前台,主导更多项目的建设。

今年计划开通的高铁项目中,巴南高铁、杭温高铁、潍坊至烟台高铁、南宁至玉林高铁、广东梅州市和河源市龙川县高铁、湖北荆州至荆门高铁均由地方出资,计划通车里程超过1000公里,占今年有望开通高铁里程的近一半。

也就是说,在今年有望投产的高铁新线中,国铁主导和地方主导的项目几乎各占一半,这也就可以解释,公开消息显示今年有超过2000公里的高铁可能通车,而国铁集团今年目标为投产新线1000公里以上,因为另外1000多公里是地方高铁。

彭其渊表示,铁路建设的出资方式已经出现多种渠道,中央主要对干线铁路或者通道项目进行出资,地方城际铁路由地方政府和企业来出资,地方主导建设,推进建设重要城市之间的高铁线路或者加密地方路网。

比如,在巴南高铁之后,四川省又全资修建绵阳到遂宁城际铁路。根据批复意见,项目估算总投资328.52亿元,由绵阳市、遂宁市政府和蜀道投资集团共同筹资建设。资本金占总投资的50%,计164.26亿元,其中,绵阳、遂宁分别承担45.66亿元和34.83亿元,剩余83.77亿元由蜀道投资集团负责筹集。

不过,地方政府走向前台投资主导修建高铁,将考验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和筹资能力,尤其是在当前地方财政吃紧、债务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因此,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成为未来地方高铁建设的关键。

其实,今年即将开通的高铁项目就提供了创新尝试:杭温高铁就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其义乌至温州段采取PPP模式,项目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首批铁路项目;而潍坊至烟台的高铁则以土地综合开发来补贴高铁建设运营的资金。

《意见》也明确创新投融资体制。其中提出,全面开放铁路建设运营市场,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分类分步推进铁路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优质资产上市。制定公开透明、公平合理的路网使用、车站服务、委托运输等费用清算和收益分配规则,保障路网资源统筹配置、公平共享,确保投资者参与项目决策、建设、运营的合法权益。

另外,《意见》还提出,借鉴城市轨道交通开发模式,加强土地综合开发,既有可开发用地可依法依规变更用途,通过转让、出租等方式加快盘活,新增铁路综合开发用地要遵循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协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