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任文岱 张丽娥

责编|张晶

正文共3357个字,预计阅读需10分钟▼

今年4月,司法部在湖南召开全国社区矫正工作推进会,表彰全国社区矫正机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广东省佛山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局(以下简称佛山市社矫局)被评为“全国社区矫正机构先进集体”。

近年来,佛山市社矫局聚焦社区矫正工作主责主业,以夯实平安社矫根基、织密法治社矫网络、深耕精准社矫土壤、插上智慧社矫双翼为着力点,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连续三年实现社区矫正对象“零脱管”,未发生严重影响安全稳定的案(事)件,不断谱写社区矫正工作新篇章。

部门联动,织密法治社矫网络

佛山市社矫局始终注重联动各相关单位形成合力,持续织密“法治社矫”网络。例如,随着全社会打击酒驾醉驾的力度加大,涉危险驾驶类社矫对象增多,为了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的分类管理和针对性教育,提升社区矫正教育矫治效果,佛山市司法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联合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出台《佛山市涉危险驾驶类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通过建立市、区、镇三级对接机制,明确各相关单位在涉危险驾驶类社矫对象教育矫治中的职责,并从活动形式、频率、工作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促使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依规矫治效果进一步提升。

《指引》实施以后,涉危险驾驶类社区矫正对象的集中教育不仅有公安交警讲解典型案例、检察官讲解判罚规则,还有律师讲解法律依据、社矫工作者讲解纪律要求。活动形式除了集中辅导、观看视频外,还有交通疏导、基地参观等多种丰富形式。佛山市司法局副局长廖宗耀表示,《指引》在过去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充分整合了各部门的职能,使此类社矫对象的针对性教育矫治成为一个相互联系、协作的整体,有效提升了综合矫治实质效果。

近年来,佛山市还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等制度指引文件,不断推动社矫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

“作为一种把罪犯置于开放社区内、不脱离社会进行矫正的刑事执行方式,协调推进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局面是社矫工作重中之重。”佛山市司法局局长刘祖辉说。佛山市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建设,2021年起开始在全市设立社区矫正委员会。目前,佛山全市已成立各级社区矫正委员会38个,实现市、区、镇(街道)三级全覆盖。社区矫正委员会的成员单位涵盖10多个相关部门,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得到有效畅通。在健全机制的同时,佛山市还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各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不断优化、规范工作机制,研究工作中碰到的困难,解决实际问题。

社会参与,深耕精准社矫土壤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社区矫正工作的显著特征。一直以来,佛山市积极协调联结各方力量深入参与社区矫正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了以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为主体、派驻公安民警(辅警)和监所民警为辅助、社会工作者为补充、社会志愿者为合力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除了建设专业化、梯队式的工作队伍,佛山市社矫局还注重提升帮教方法,实施个性化精准帮教。“社区矫正对象的刑罚种类、犯罪原因、个性特征等各有不同,应采取不同方法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行之有效的矫治效果。”佛山市社矫局局长邬玲燕说。佛山市聚焦提升教育帮扶质效,找准“着力点”“突破点”,在个性化矫治和分类教育上发力,根据社矫对象的情况特点量体裁衣、一人一策,开展有针对性、个性化的矫正探索,提升社区矫正成效。

佛山市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帮扶项目“向阳计划”,就是佛山市社矫局联合共青团佛山市委员会共同为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这一特定群体打造的帮教项目。经过10年的发展,“向阳计划”在工作实践中已形成各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成为覆盖广、成体系的青少年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品牌,在普法宣教、心理服务、职业培训等多方面帮助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融入社会。

近年来,“向阳计划”项目邀请法律、心理、职业培训、社会工作等各领域专家组建了“社工+心理咨询师+法律工作者+专家学者”智库团,组织开展一系列心理服务、一系列职业培训、一系列公益活动等“八个一”活动,并通过购买帮扶督导服务等方式,派驻专业社工定期开展项目督导工作,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痛点并提供具体方案,推动项目按时按标完成。

为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精准教育帮扶,2019年,“向阳计划”的实训平台“向阳学院”应运而生,该实训平台按需培训技能,为促进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积极矫正、顺利回归社会提供专业支持。2023年,“向阳计划”创新“互联网+社区矫正”教育帮扶新模式,打造首个青少年社区矫正网络——“学习之家”,首期内容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精心录制37个不同维度教育课程,为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提供“7×24小时”在线学习教育,全心助力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重塑人生路。在“向阳计划”加持下,目前佛山市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就业、就学率达到90%左右。

邬玲燕介绍,以“向阳计划”的心理服务为例,佛山市社矫局在精准社区矫正方面的特色主要有:心理测评找重点,开展系统性的团体辅导和“一对一”心理辅导,为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全覆盖式心理测试,依据测评结果,按照“低、中、高”三档,逐人明确矫正需求、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个案跟踪促转变,为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专门组建“专职社工+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帮教小组,提供个案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公益活动实践,引导社区矫正对象转变思想,增强自信自立,尽快融入社会;多种方式展外延,持续开展“赋能研学营”活动,将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成员也纳入到团体心理辅导范围,建立起“家庭支持型”工作模式,构建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完整闭环的心理服务等。

此外,佛山市社矫局于2020年在全省率先推行司法所“一所一品牌”,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社区矫正教育帮扶“一区一品牌”计划,将本地文化特色与社区矫正实务深度融合,如禅城区“智慧矫正 禅润新生”项目、南海区“两基一品”教育矫正项目、顺德区“六步精准矫治”项目、三水区“智汇三江 水润社矫”项目、高明区“春雨造林”社区矫正志愿服务品牌等。

科技加持,插上智慧社区矫正双翼

如何在工作力量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有效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效率?佛山市社矫局积极落实上级工作部署,以“智慧社矫”为突破口先行先试,利用科技力量,提升工作质效,持续推进社矫工作高质量发展。

2017年,佛山率先在全省开发使用社区矫正App“佛矫通”,为全省社区矫正工作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佛山经验。

2018年,佛山市社区矫正远程视频督察系统投入使用。该系统依托全市建立的1个市级社区矫正指挥中心、5个区级社区矫正中心、32个镇街级社区矫正分中心,将市、区、镇(街道)三级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系统整合起来,实现了对各级社区矫正工作场所的远程实时督察。同时,还印发了《关于规范管理佛山市社区矫正远程督察系统的指导意见》,严格规范社区矫正指挥中心与监控场所管理,建立值班保障制度,同时强化日常管理、教育工作的抽查监督。

“自远程视频督察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市、区两级社区矫正机构加大了对各社区矫正(分)中心的日常报到、入矫宣告、集中教育等工作常态化抽查,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更加规范、扎实和深入。”邬玲燕说。

佛山市社矫局还积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网上业务协同,先后与市委政法委、市公安机关、检察院建立数据信息比对、业务协同等工作机制,与市法院建立裁判文书网上流转机制等。

2018年,佛山市指导禅城区打造“区块链+社区矫正”联动平台,与10余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大大地提升了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和教育帮扶等工作质效。该做法在2018年获评全国“智慧司法十大创新案例”,2023年在全国社区矫正工作培训班上作为唯一一个县(区)级单位作经验交流。

2022年,佛山市社矫局指导的南海区社区矫正中心作为省级“智慧矫正中心”创建示范点投入使用。中心标准化建设3个功能区、19个功能室,引入了全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重点建设了心理矫正分析、智能语音报告等应用,配备自助矫正终端、教育学习设备、心理矫正设备、远程视频督察设备、移动执法车、信息化核查“六类装备”,集社矫指挥调度、视频督察、监督管理、教育帮扶、视频会见等功能于一体,实现社区矫正工作全流程智能化。